六六闪读 > 武侠仙侠 > 地上道国 > 第435章 应劫而来

第435章 应劫而来

推荐阅读: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巨门卷百炼飞升录红色莫斯科九龙归一诀轮回乐园:遍地是马甲我的谍战岁月邪王嗜宠:鬼医狂妃绝色毒医王妃武神主宰

    庾献钓了半天,一条鱼都没得。
    心境已坏,索性全然不在意那么多。
    他轻轻弹指,河边的水草开始疯涨,不一会就如同草笼一样,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从水中托了出来。
    庾献用鱼竿在草笼上一穿,挑着慢悠悠回了营地。
    这一路不长,走到营地时,那鱼却已经死透。
    庾献皱了皱眉,对守门的士兵们吩咐道,“若是想要就拿去吧,刚钓时还是新鲜的。”
    那些士兵们欢喜接过。
    庾献回了蓬庐,慢慢思索,到底哪里有些不对劲。
    一条美女蛇忽从蓬庐上缠绕着垂下头来,“国师?”
    “嗯?”庾献看着星妖将笑了笑,“何事?”
    庾献资质寻常,依靠着神秘木匣为他替换根本,这才渐有所成。
    他修行的又是木属性功法,修炼时难免有木之生气泄露。
    这气息虽微弱,但一些妖类对此极为敏感,在一旁修炼时也有些裨益。
    对人类来说,这等好处好不值得刻意去做什么,但是妖类挑选条件更好的地方筑巢几乎是本能。
    就算是细微的差别,它们也会计较。星妖师仗着和庾献关系不错,直接霸占了庾献修行的蓬庐。
    星妖师笑着说道,“董夫子派人来传话,若是州牧勉强你做些不喜欢的事情,还请多担待些。”
    庾献皱了皱眉,不答此话,问道,“董夫子何在?”
    星妖师答道,“好像是州牧支开了他,让他去巴郡督促张修那妖巫。他也没办法……”
    庾献有些不解,“他身为青衣校尉,执掌青衣羌,为何不承担督军之责?每每游离在外。”
    星妖师笑笑,问道,“国师以为我青衣羌战力如何?”
    庾献不偏不倚的答道,“青衣羌士兵剽悍,勇于杀伤,虽无纪律,却临难不退,视死如归。可以说是第一等的精兵。”
    星妖师听了一笑,“董夫子在益州声望极高,又是绵竹豪族,不能不避嫌。如今青衣羌的军令,州牧大多是直接传达给我。”
    庾献不由对星妖师刮目相看,没想到她还是青衣羌妖师中的主导者。
    他淡淡一笑,“我的心思坚如铁石,岂是寻常能够动摇。”
    庾献遂闭目打坐,调养生息。
    ……
    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中,此时已经风起云荡。
    这一日,董卓微有抱恙,未曾上朝,只在郿坞之中饮酒作乐。
    临近日中,忽有小臣回禀,说天子有诏书传下。
    董卓听了脸色一沉,“这小儿不知深浅,如何敢向我传诏!”
    自从董卓立于朝堂以来,朝中的命令莫不是由他传下,那小皇帝在董卓心中不过是木人塑像罢了。
    如今听到天子传诏,怎能不恼。
    一旁的李儒笑呵呵的劝道,“太师不妨唤人上来,听听那小儿说什么,若是不中听,再去宫中训斥不迟。”
    董卓听了便道,“就如你所言,唤那使者上来。”
    不一会儿,使者上来,董卓仔细一看,竟是久在深宫里的中常侍毕岚,仆射士孙瑞和司隶校尉黄琬都陪在身旁。
    当初袁家诛杀十常侍的时候,因为这阉贼有改良翻车渴乌的大功德,没人愿意动手,结果让他苟全了一条性命。
    董卓心中称奇,口中说道,“你这十常侍余孽不藏在深宫,出来找我何事?”
    毕岚听了,一张老脸满是带笑。
    “太师,小人这次来自然是有好事要让太师知道。”
    董卓听是好事,打起了几分精神,开口问道,“是何好事?”
    毕岚将手中诏书随手递给身边的小黄门,恭恭敬敬的说道,“天子病体新痊,打算在未央殿召集满朝文武,商议禅位于太师的事情。”
    董卓听了大喜,“竟有此事?”
    接着笑意稍减,“奈何满朝大臣未必服我。”
    董卓如今攥着小皇帝,废立只在一言之间。
    之所以还供着当木人塑像,无非就是不能服众的原因。
    他现如今手中只有关中一地,举目望去,四海皆敌。
    就算以董卓的狂妄,也不敢当这皇帝。
    毕岚听了笑道,“汉家天子要禅让,旁人还能说什么?”
    董卓心意稍解,又问道,“杨彪、皇甫嵩等人意下如何?”
    毕岚答道,“杨彪已经在朝中会齐文武只等向太师劝进,皇甫嵩领命筑造受禅台,想必此时已经完工。”
    董卓顿时大喜过望,他又问向身旁的李儒,“我儿觉得此行如何?”
    李儒答道,“我昨夜梦见太师被一龙罩身,今日果然有此喜讯。正所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董卓听了顿时坚定了心中所想,他精神一振大声吩咐道,“李傕、郭汜、张济你等三人率领飞熊军坚守郿坞。我这便去宫中,看看是否有这人皇命数。”
    董卓旋即起身,去拜别老母。
    董卓之母已经九十多岁,见董卓辞行,将他手牵住颤声说道,“我儿,这几日我一直心惊肉跳,恐怕非有什么吉兆啊。”
    董卓听了皱眉,扭头去看毕岚。
    毕岚在旁柔声说道,“太师之母即将为太后,一国至尊,岂能没有惊报。”
    董卓大悦,遂辞母而行。
    董卓出了郿坞,前遮后拥,向长安而去。
    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然折断一轮。
    此时换车不及,董卓只得下车乘马。
    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忽然咆哮嘶喊,掣断辔头。
    董卓面色微沉,向毕岚问道,“车折轮,马断辔,这是什么征兆?”
    毕岚面色温柔,口出甘言,“这是太师应当继承汉业,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董卓迷迷糊糊,深信不疑。
    过了一会儿,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
    董卓又向毕岚问道,“这又是何吉兆?”
    毕岚笑道,“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
    董卓喜而不疑。
    董卓临近长安时,已经天黑。
    他索性在城外扎营,明日再入宫。
    住下没多久,就听有人传报,吕布前来恭贺。
    董卓将他唤入,趁着兴头,当众许诺,若能登上九五至尊,吕布可以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拜谢,看了李儒一眼,恭敬而退。
    这一夜,忽有十数小儿在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
    董卓从迷迷糊糊中醒来,听那歌声悲切,心中不喜。
    仔细分辨,乃是“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董卓将毕岚唤来,毕岚笑道,“也只是说刘氏当灭、董氏当兴之意。”
    董卓这才解颜。
    旋即,歌声止住,众小儿不知所踪。醒来时,都各在家中酣睡。
    一梦而已。
    次日一早,董卓摆开依仗盛装入城。
    在城门口忽见一道人,那道人穿着青袍白巾,手中持一长竿。
    长竿上缚着长达一丈的一匹白布,白布两头各书一个“口”字。
    董卓奇怪,又向毕岚问道,“这道人是何意思?”
    毕岚注视着那道人,对董卓娓娓劝道,“这是一个心恙之人,让麾下将士赶走便是。”
    董卓闻言,当即下令驱赶那道士。
    那道士哈哈大笑而去,离开不久,又心头茫然。
    恍惚前事。
    ——至此,所有点破劫数之人已经遍尽。
    而董卓的一点灵性被毕岚蒙昧,竟丝毫不觉。
    那早已磨牙吮血的劫难,终于无可避免。
    董卓应劫而来,终于丧命皇城之中。
    长安乱。喜欢地上道国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地上道国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7/7952/55657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7/7952/556571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