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盛世大隋 > 第435章 时过境迁

第435章 时过境迁

推荐阅读: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从修牛蹄开始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盖世神医开局被妹妹介绍去当经纪人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重生日常修仙都市极品医神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国民法医

    错了吗?
    不知道,从大殿出来的高炯抬起头看了一眼有点闪眼睛的太阳。
    来之前有没有想到会经历这么一遭?
    没有,肯定是没有的。
    没来之前,他心中想的最多的是赶紧和杨坚谈论,然后实施自己的计划。
    知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建议会带来如此结局?
    也有,也没有。
    说有,那是因为他心里也清楚经营北地,这是目前朝廷的大政所在,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轻易改变。没有的话,那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别人做不到,那是因为他们没能力。
    别人没能力,你有有吗?
    他觉得他有。
    其实,他也是有的。
    这话怎讲?
    高炯他从杨坚还是随国公的时候就跟在身边。这么多年下来,就算没有功劳,也有几分情分。当然了,对于他来说,功劳和情分那都是有的。
    有功劳,有情分,再加上有才能,所以他相信,通过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改变目前朝廷的大政方针。
    为什么非要改变,朝廷经营北地,错了吗?
    错了,在他看来错了。
    说起来高炯他不是汉人,是鲜卑人。不过他的根并不在草原,而在在河北。
    经过五百年岁月的洗礼,鲜卑人在中土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毕竟衣冠南渡,毕竟五胡入华,毕竟……有很多很多的事,只要一开始,就没办法停止。
    魏国,在中原立国的拓拔一族,那不就是鲜卑人。孝文帝当年改革姓氏,把很多鲜卑人的姓改成了汉人的姓。当然了,孝文帝这样做,并不是不尊重自己的出身,而是为了帝国的未来。
    中原说到底是汉人的天下,要想真正在这里立稳根基,那就要融入到里面去。
    胡人胡语,这肯定是不行的。中华的皇帝,那必须是汉家威仪才行。
    这样做有没有用?
    好像是没有用的。后面发生的事,貌似证明他错了。
    在他去世后不到二十多年后,强大的魏国在内乱中分裂成了两个国家,拓拔皇族被残杀的七零八落。
    于是在魏国亡了后,新成立的两个国家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在山东之地立国的齐全面恢复鲜卑人的风俗,对于汉家制度进行否定。当然了,也不是全部否定,对于一些大框架,还是保留了下来。
    皇帝啊,丞相啊,什么的,这还是有的。不过也就是装装门面,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与此同时,立国于山西的周,以姬周的制度为模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后来事情的发展,好像又证明了,行汉制是有用的。
    周能以贫瘠之地终胜齐,说到底是制度的原因。当然了有人会说,周是因为得到了巴蜀之地。要是没有那个天府之国,周的制度就算再好,也没用。
    能这样想的人,其实就已经错了。
    当年秦的强大是因为巴蜀吗?
    很显然不是。秦之强,在于制。没有巴蜀之前,秦依旧能战败魏,收复河西之地。
    难道说,这时的秦是因为巴蜀!
    可笑,实在是可笑。
    秦周的强大,能吞巴蜀,那是因为制度,因为国家本身的强大。
    虽然现在周已经不在,但继承他的隋,却也在按照那份制度在有条不紊的前进。
    国之强,不在于人之贤,而在于制之先!
    这个道理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同样的事,以后肯定还会发生。
    制度且不说,还是说一说那时的人。
    有魏一朝,再加上周,鲜卑人早就已经不再是草原人。现在的他们和汉人有什么区别?一点区别都没有。吃一样的食物,读一样的书,能有什么不同。
    说起来,人之不同,并不在于出身,而在于文化。
    文化能使人强大,也能使人相通。
    高炯能站在这里,并不是因为他是鲜卑人,而是因为他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
    没有错,一点都没错。
    杨坚是什么人?
    以前他是普六茹坚,是一个汉族化的鲜卑贵族,现在他是什么人,是杨坚,是立志成为中华皇帝的……是吧。时代已经不一样了,追求也已经不一样了。
    在杨坚登上皇位后,恢复汉家姓氏,标榜自己是汉魏的继承者。
    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炯他是没办法生活下去的。毕竟看杨坚的样子,好像对异族并不怎么感冒。但他留了下来,而且还混得特别好。
    杨坚虽然恢复汉家姓氏,也标榜自己是汉魏的继承者,但他并不排斥那些异族。
    也没办法排斥,毕竟他的皇后就是鲜卑人,他们两个人也很相爱。
    恢复汉姓,标榜汉魏。说到底是出于政治的考虑,是为了区别于之前的周。
    周虽然在奉行汉家制度,但为了团结鲜卑贵族,不得不做出妥协。
    奉行汉制,那是因为汉制有利于统治。汉家姓氏鲜卑化也是一样。怎么说魏的奔溃就在眼前,谁会真的没脑子,不做出一点改变。赐予汉族的一些高门大族鲜卑姓氏,那是为了团结他们,也是为了安抚鲜卑人。
    魏的衰败有很多原因,汉化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也只是一个原因。
    高门与寒门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汉的奔溃就是高门实力做大,朝廷没办法控制。魏说到底也是一样。昔年,魏从平城迁都洛阳。表面上这是一步好棋。平城位于西北边塞,怎么看都不是中国的中心。洛阳就不一样了,所谓四方中央,并不是说说而已。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魏早就不再是区域性政权,而是渴望成为秦汉一样的伟大帝国。
    战国时期的秦从栎阳迁都咸阳,当年的魏从平城迁往洛阳,目的都是一样的。
    一统中华,成为举世无双的帝王,这样的荣耀谁不想要。
    只是魏没有成为秦,而是成为了汉。说到底这是一个时过境迁的事,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事。
    再者说了魏学的本就不是秦,也不是汉,而是晋。晋的灭亡是因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世家大族没办法控制了。
    晋会亡,魏就不会了吗?
    答案是一定的,会是那样的结局也就不奇怪了。喜欢盛世大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盛世大隋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9/9795/68078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9/9795/680789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