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汉室风云录 > 第1223章 张良陈平劝汉王 不仁在先休怪无义

第1223章 张良陈平劝汉王 不仁在先休怪无义

推荐阅读:太荒吞天诀裂天空骑全属性武道他比我懂宝可梦红色莫斯科超维术士万妖圣祖不一样的日本战国修复师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


        小标题:吕雉今非昔比心智变张良出关劝汉王
早有可人的侍女上前回答道,“大王仍在中军大帐内,似在接见重要之人,王后是否在……”
吕雉很肯定的打断侍女道,“带我前去。”
汉军中依旧弥散着喜悦的气氛,迎回刘太公,拟定盟约,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至少不用再上战场,没有生命危险,回家抱着老婆过日子,多香。
虽然项羽有着依靠刘太公要胁的意味在,但不管怎么样,能停战还是好的,戈矛无眼,活的好好的,谁想死呢。
这个喜悦的气氛中又多出一丝丝异样,那就是张良的到来。
此刻守在中军大帐的是樊哙和周緤。
大帐内的则是郑忠领着月影卫守护着。
樊哙是名将军,一直坐镇一支军队中,很少会像这样作为郎中来护卫中军大帐的。
周緤也一样,如今同样是一名领兵的战将,却也一样负责中军大帐的戒严,可见中军大帐内进行的事情有多重要。
在大帐内,郑忠取代已经战死的奚涓统领月影卫,成为暗影尉的一员。
不仅负责刘邦的安全,有的时候也会受陈平的调迁,配合其他暗影尉执行暗战。
此刻帐内的刘邦是兴奋开心的情绪,见到张良刘邦就是会有这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当年遭遇雍齿背叛,四处求人帮忙时遇到张良的兴奋。
如此茫然的前方似乎开朗许多。
不久前楚汉焦灼数年的征战,明面上汉占据绝对的优势,可关中已经有些吃紧,此乃不利其一,其二是韩信自立为齐王,彭越开始有保持中立的势头,赵地虽在张耳手中,但难免会生变;其三是项羽有人质在,优势逐渐变劣势,难道这是物极必反?
如果不是灌婴降下彭城的消息传来,刘邦都有些怀疑人生。
好好的优势,咋就会变成不利,刘邦感到眉头前方又是一团乌云,看不清前路,如同当年无家可归的感觉,他自然想到张良。
现在已经签订鸿沟盟约,刘太公已经迎回,可这种决定刘邦不知道对不对。
数载的激烈交战,尤其是彭城大战,死那么多人,耗费那么多粮草、辎重,难道就这么半途而废?
讲真的,抛去不确定的因素,汉现在已经占据大半,就这么罢兵言和,有点功亏一篑的感觉,
如果自己百年之后(去世之后),不出百年,恐怕天下又会陷入战国混乱的境地,心中的那个理想无法实现。
刘邦少年游侠时的心境,在那个时候刘邦就立志成为国侠,目的就是要尽自己的能力给百姓一个太平日子,
如同自己的偶像信陵君,使得诸侯不敢谋魂十余年。
这个心志在刘邦成为汉王后就上升为统一天下,让天下免于纷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就在盟约制定的第二天,刘邦就接到张良出关来广武的消息,刘邦立刻放下一切事务来接见。
张良、陈平等谋士齐聚大帐内,大帐外的吕雉却眉头有些发紧。
此刻她的神情面带微笑,但她已经不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女子,也知道孰轻孰重。
吕雉本是来向忠于自己的人要个赏赐,可见到自己妹夫樊哙和周緤都在外面守着,就知道这大帐她不适合进去。
不过既然来到这里,又不能立刻回去,这让吕雉在众侍女面前没有面子。
吕雉沉思一会,对樊哙言,“妹夫,寻机告知大王,我有楚军之秘需当面告大王。”
樊哙见吕雉前来已经得知她为何而来,但刘邦交给的任务必须要完成,故而他很规矩的称呼吕雉为王后,意思是要公事公办。
不过吕雉却没有以礼制的身份来压樊哙,而是以家人身份交谈,但三言两语之间就让樊哙有些冒汗。
樊哙心说这姊们说话怎么和以前大不一样。
樊哙自从跟着刘邦打天下后,几乎没再见过吕雉,之前吕雉和吕媭姐妹还时常串门,后来更是在沛县相依为命,但樊哙和吕雉交谈的机会不多。
在樊哙的印象中吕雉不过是一个非常能勤俭持家的女人,可没曾想如今望去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刚毅味,
怎么说呢,闭上眼睛,樊哙感觉这是一个有着本事的男人在和他说话。
换句话说现在的吕雉给樊哙的感觉没那么亲。
既然是楚军之秘,樊哙不敢托大,立刻允诺待帐议结束后立刻向刘邦递话。
吕雉离开的时候,跟在她身边的侍女眼睛有些发亮,她们没想到这个有些苍老的女人竟然是如此般的人物,
起初认为跟着这样的人是没有关中跟着戚姫舒服,认为跟着戚姬才有前途。
因此有些侍女故意花钱买通刘邦身边的人,这才没有被分配到吕雉身旁。
那些没有钱,也没有一点关系的只能在心中默哀自己的前程,可现在看这女主似乎不太一样。
搞不好等到这吕雉回到关中,一切的风向标都会变。
这些侍女都是有些关系的,甚至有些倒盼望着能够和某个侯爷结个缘分,都是八面玲珑的女子,不然在王侯之家混不过一个月。
她们打听过关中太子爷的生母可是眼前的主,所谓母以子贵如果不出意外,眼前这女主铁定是关中的后宫之主。
况且刘邦迎回吕雉的当天就已经给予大汉王后的规格,礼仪虽然从简,但王后的礼制已经初见端倪。
望着吕雉离去,樊哙看向大帐……
人都有迷惑的时候,大帐内的刘邦现在更迷惑,纷争数年,未能完成心中理想,那心里的滋味甭提有多糟,可刘邦一直没有表现出来一丝。
不过当面对张良时,刘邦没有藏着,含蓄的表达出来自己的困惑。
张良反问道,“大王,臣正为此事而来,汉已占据大半,而诸侯多附之,此天亡楚之时也,何故与楚鸿沟为约?”
说起鸿沟条约,刘邦就不得不掰扯一下起因,“项羽以刘太公要挟,不得已而为之,吾与项羽皆知不过缓兵之计耳,幸得陆贾、侯公之力,吾父方归,现侯公之策已成,如之奈何……”
说起这鸿沟条约,就不得不提一下陆贾和侯公这两位。
陆贾为迎回太公而摆脱后顾之忧打下基础,虽然没有一次成功,但其功也是不小的,
这点刘邦心里清楚,只是不知道如何给其定功,
这侯公就不同,他是直接促成鸿沟条约的大功者。
提到侯公,刘邦这才响起来询问身旁的石奋,“可曾找到候公?”
大家的注意力稍稍向侯公转移。
石奋回应说侯公已经隐于茫茫大山之中,已经寻不见。
听闻此言,刘邦一愣,张良和陈平则是神色如常,看不出什么。
刘邦道,“神龙见首不见尾,也罢,隐退之前,可有话留传。”
石奋恭恭敬敬的将流言重复,“老夫为止戈息宁而来,如换得天下太平,此生足矣,不足以受大王功。”
实则此时的侯公骑着毛驴行走在深山里,看着天边的风云变幻,眼中闪过一丝隐忧,忽然仰头叹息,“悔不听师兄言,世间事岂由辩士而改,山雨欲来,楚汉之争竟无法阻挡,是老夫逆天而行,或黄石老儿教徒有方,天下终究归一,老夫无颜再出山。”
侯公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如果天下归一乃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他出山劝楚汉停战以鸿沟为界,那就是逆天而行。
此时的侯公自然不知道他的努力将在今天被打破。
听闻石奋的话,刘邦长叹道,“此天下辩士也,神踪无影,所居倾国,可号平国君。天下有辨才者当如平国君献策平天下。”
简单的几句对侯公的称赞后,刘邦就将话题拉回来,继续聊眼下的事情。
张良道,“以人质为胁,此约非楚之诚意,乃楚撤险归安之计耳;项羽不仁在先,大王何故使万千将士之血付诸东流。”
张良之言可以说直击刘邦的心坎,算是说到刘邦的心里头。
刘邦心神已起,眸光闪动,陈平见机立刻补充道,“项王失根基,又连折良将,所赖之将寡且疑,汉追击必可取,不如趁此之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陈平和张良的几句话已经钩动刘邦的心,他也不想就此放项羽东归,生死之战历经数载,大家都想夺得天下,
如今汉占良机而放弃,刘邦恐怕至死都会后悔,但刘邦心里有顾虑,开口道,“寡人与项羽皆知此为缓兵之计,不过为退守争取时间耳,楚虽兵疲食尽,然项羽用兵非常理可论,现寡人精兵猛将多在各自征战,寡人现可战之兵少,恐不足以攻取楚。”
张良见刘邦心思已动,追言道,“项羽兵虽十余万,然弗敢走梁地东归,而选择拔营南下,定是恐与彭越纠缠而生变,击彭越之心尚且不足,楚之战力虚也……”
    喜欢汉室风云录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汉室风云录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9/9930/206395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9/9930/206395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