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汉室风云录 > 第1226章 汉止军刘邦定合纵之期 项羽入陈地议拉拢之计

第1226章 汉止军刘邦定合纵之期 项羽入陈地议拉拢之计

推荐阅读:大博学者的二次元空之壁垒2最强雄狮封神之清平游记西门仙族名侦探世界的武者不灭武尊剑道第一仙反派就很无敌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小标题:汉止军商榷合纵刘邦终定期,项羽入陈紧急议化解之计
张良的眸光从诸将身上略过,最终落在刘邦的身上,只见刘邦的眼睛发亮。
神色不错,显然对回馈回来的消息是满意的。
刘邦见张良和陈平进来,立刻从蒲团上起身,迈步向张良迎来。
刘邦笑呵呵的,“子房,韩信与彭越已答应出兵合围项羽。”
张良见刘邦待自己始终是这种很亲切的礼节,甚至是对自己的独一份,这让张良心中多少有些压力。
不过转念一想,又释然,刘邦这位王者很特别,他对待每个人才好像都有配套的接待方式。
对张良是礼敬有加,在其面前绝不自称寡人,也是直呼张良的字,更不以王者自居。
对陈平也是很礼遇,但却少一分亲近感。
总之待人接物都不太一样。
张良言有二人相助,大王定天下矣,陈平则说项羽必有最后的挣扎,为完全之策,需等到各方诸侯汇聚后,再进行灭楚之战。
刘邦显然心情不错,招呼二人立刻落座,端上热气腾腾的野味汤,开始灭楚计划。
张良开口道,“二人虽同意出兵,然需敲定会兵日期,未见兵马,仍不可大意。”
对于约定日期,刘邦非常赞成。
虽然韩信和彭越同意出兵,但什么时候出兵很重要,刘邦心中不知为何突然想起项梁。
回想项梁当时在追击秦军就因为诸候的兵马迟迟不到,而被章邯干掉。
刘邦不想成为第二个项梁,故而他同意约定日期,根据距离的不同,最后只能将攻击楚的日期,以齐王韩信的到来为准线。
“战机稍纵即逝,待各路诸侯会合,恐项王已戒备完善。”韩王姬信提出心中的疑虑。
韩王姫信的疑惑得到诸将的回应,大多担忧时间过长,一旦项羽戒备完善,再取就比较费力。
悄然追击,给予出其不意,最好来个夜街枚什么的,直接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保证效果好。
可如果在阳夏南止军不前,用不多久,楚军的斥候就会发现,项羽就会知道汉军追来。
汉欲击楚昭然若揭,项羽必有对策,或许在盟约前就已经有所防备。
不过到时候恐怕不是汉击楚,可能楚会主动击汉。
原本楚汉在广武对崎,汉占据地利、人和,还有敖仓的粮草储备,楚处于劣势。
可时间一长,攻守之势将会发生变化。
汉将靳强也发表意见道,“齐地虽距离遥远,然齐王信善用奇兵,使其加快行军,必不会太久。”
汉将华寄听闻二人所言,也发表意见,“大王,约共击楚之时,宜早不宜晚。”
好嘛,诸汉将中十有八九都赞成时间不能拖的太长。
刘邦深以为如此,便问群臣诸将道,“诸公以为何日为期?”
如今能跟刘邦坐在一起商榷对策的,哪个不是官在九卿中甚至位列三公,更有王者参与,刘邦统一称呼为公。
到场的皆已封侯,即便是一向不服刘邦的王陵也是雄霸一方的诸侯。
关于行军速度能精确到几天,这方便自然是厮杀在战场上的老将有发言权。
粮草运输、兵器辎重配备、人马饮食时间、行军路线等等都要考虑到,张良和陈平亲自带兵征战一方的经验不多,即便陈平曾率兵降过殷王,但实战经验太少,
而张良之前辅佐韩王成攻略韩地时多是战不利,没有很好的胜利经验,更没有长途奔袭的经验,具体精确时日他们都没有发言。
在张良看来,战略已定,剩下的就看刘邦的执行力,他曾一度感叹,若是韩王成有刘邦一半的执行力也不至于那种命运,
在陈平看来,张良的战略似乎每次都很精准,甚至能力挽狂澜,改变汉的弱势,他所能做的就是查漏补缺。
毕竟人无完人,陈平所建议的多在战术层面,尤其是心里层次。
从心里层面分析,越往后天气越加寒冷,彼时天寒地冻,不利于作战,士卒也思止戈,然此时恰恰会有意想不到的战机。
在楚军思止时出击,从士气上会压倒楚军,这是陈平的一个另类意见。
不过张良心中一直有话想给刘邦言,含沙射影的提了几句彭越,意思是这次相约击楚能否顺利进行,要看梁地兵马是否迅速。
不过刘邦的注意力一直在诸将讨论相约日期上,没有顺着张良的意思去深思。
以樊哙、靳强为代表的汉将认为十二天是最好的期限,齐兵主力如果日夜兼程,十余天差不多能到。
从临淄到陈县有五百七十多公里,按十天时间计算,一天要行军五十多公里。
如果有粮草辎重随军是不可能完成十天到达,但如果挑选精锐以轻车骑行军,只带十日干粮火速赶来,那是可以如期达到的。
彼时可完成对项羽的围困,只要能困住项羽,待后续步军赶到,楚必亡。
汉将认为用战车可输送步军,虽然输送不多,但足够让万余精锐先到达。
梁地彭越距离较近,全部精锐到达五日即可。
彭越五日可至,齐王信精锐十余日可至,刘邦陷入沉思。
直到酒爵中的温酒变凉,刘邦才开口,决定十月中旬即十五日左右合击。
敲定时间后,刘邦就不着急行军,而是将信息先传回去,待两日后才继续引兵南下。
陈县北,利几迎接项羽后,又主动承担起完善防御线的督造。
挖壑沟,筑高墙,这些都在利几锐利的眸光中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而此时的项羽正在和几个自己信重的人商谈着化解此次危机的方法。
帐内温酒四溢,肉香扑鼻。
项声兴奋不已,“大王,楚军士气高昂,皆怒汉背信弃义,欲为大王战,以出恶气。”
闻之,项羽眸中闪过一丝喜色,心中底气上升,项羽很自然的看向项伯,“有劳叔父为士气费心……”
项羽本想夸赞几句,但见项伯的眉宇间依然有愁丝,便没再进行下去,则话锋一转,“梁地情况如何?”
说到梁地(又称魏地),项羽心中也是一阵的郁闷,不久前和刘邦对峙广武、成皋之间时,他曾率军收复梁地十余城,还差点屠掉外黄,把彭越打跑。
按说项羽离开后,梁地坚守一段时间不成问题,谁知就在项羽签订鸿沟合约前不久,梁地城池逐渐被彭越收复的消息传入项羽耳中,
这也是促使项羽急欲以人质为交换条件,换取撤兵以做喘息之计。
梁地的断绝,即便彭城不丢,他项羽和后方的联系也被切断。
彭越逐渐收复梁地,使得项羽最终决定不走梁地东回,而是南下陈郡。
如今入陈地界,占据地利和资源,优劣之势进行转变,攻守之势也将不同,面对刘邦的追击,项羽没有立刻主张反击,而是听从项伯、灵常的建议,先采取纵横之术,即努力争取彭越、韩信这两股大势力。
韩信虽然难以拉到自己这一边,但上次的出使多少给韩信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再接再厉,即便不从楚,能中立一段时间即可。
彭越是项羽非常痛恨的人,但这次项羽压住自己对彭越的愤怒,采取拉拢的手段,故有此问。
听闻项羽的问话,项伯道,“彭越苦战初复得十余城,士卒尚恐楚且疲,其战心不足,大王又许以梁地,乃断其为汉略梁地之心,然仍需大王割爱,再赐予王印,以确定其南魏王之名,其可为王所用。”
    喜欢汉室风云录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汉室风云录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9/9930/206395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9/9930/206395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