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汉室风云录 > 第862章 群英汇聚

第862章 群英汇聚

推荐阅读:大博学者的二次元空之壁垒2最强雄狮封神之清平游记西门仙族名侦探世界的武者不灭武尊剑道第一仙反派就很无敌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不曾与之战,岂能知项羽的威猛,以少胜多,以劣势战优势,还能战胜,最后迫降章邯。
    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神勇恐怕当世难找出第二,围困钜鹿,秦军很强势,各路诸侯皆不敢向前。
    向前者不是被击溃,就是全军覆没,秦军的威势当真是无人敢搓其锋芒,可楚项羽偏偏敢。
    项羽之楚军不输当年秦军横扫天下的威势,凭借兵众的多寡来衡量,为时过早。
    董翳的心思自然不会有人知道,此刻在一片喜庆之间,刘邦的笑容渐渐变淡,那脸上还挂着惨笑,眼眸中却是凝重。
    酒宴的盛况于洛阳中必是空前,刘邦又加大酒宴的盛况,酒樽一具具摆放在预备位置,瓜果与美食轮流上案,琴弦丝竹不断,歌舞一场接一场。
    八王(汉王、韩王、西魏王、河南王、殷王、恒山王、塞王、翟王)汇聚在洛阳,诸侯王的军队驻扎在洛阳城外,连绵不绝,如山脉一样此起彼伏。
    八王与卫士聚集在洛阳王城的一片空地上,刘邦将酒宴摆的很大,至少配得上八王汇聚的场面。
    刘邦带头举爵畅饮后,西魏王、韩王在与刘邦碰过面后,便与其余诸王相谈畅饮,刘邦则悄然走至一酒帐内。
    刘邦没有选择离开到房间内交流,作为引领者刘邦有着一定的不可为。
    陈平、张良随刘邦进入临时休息的酒帐,刘邦尚未说话但二人敏锐的目光已经从刘邦身上看出,刘邦此时的心情绝非酒宴上的笑容。
    酒帐内还有美酒,刘邦再不曾瞄一眼,酒帐内还有侍女服侍,刘邦命她们离开。
    刘邦开门见山,“赵欲杀恒山王耳,方乃出兵,子房与陈先生,以为如何?”
    刘邦手里把玩着一个坚果,不听的捏坚果,似乎想将心中的烦闷捏碎,将问题捏碎。
    陈平望一眼张良,对于这位三军之师,出身高贵,且又真具才学之人,陈平是真心钦佩。
    尤其在张良助刘邦鸿门脱险时,陈平便已经开始留意到时的武安侯刘邦身边的人。
    张良便第一次进入陈平的耳中,并特意留意张良。
    张良的事迹陈平略知一二,在刘邦进关中的过程中屡献计策,故而那是陈平第一次留意张良。
    张良或许不知在那趟鸿门宴上不只是项羽和范增注视过他,还有一个陈平在默默关注。
    实则那一场鸿门宴看似参与者人数不多,但波及的影响面较大,项刘两大集团中诸将似乎都在暗暗观察。
    观察是否会有利于自己的变故……
    然陈平和张良并没有交集,直到陈平这次修武归汉才有第一次交集,那眸光中携带的信息,在两个决定聪明人的眼里已经是心灵感应。
    张良自然知道陈平之意,不再推辞,率先开口,“以大王之见,连诸王伐楚,有无赵军,紧要否?”
    刘邦默然片刻,“现居洛阳诸王者,唯有西魏王豹与韩王信之兵可与赵军相比,失之,可惜,无之,亦可。”
    张良道,“既大王心中有数,万不可因陈馀个人恩怨斩杀张耳,而失天下从汉诸侯之心。”
    刘邦点点头,又沉思片刻看向陈平,“陈都尉可有良策驱赵助汉?”
    陈平亦开门见山道,“大王有此问,平可揣度王不舍赵军乎?”
    刘邦默然点头,刘邦心中有三原则,进则有二,退则有一,能多出一支力量自然胜算更大。
    对付楚霸王项羽,刘邦看着各路诸侯军汇聚在洛阳,心中却更加不能笃定,反而心里发慌。
    一方面刘邦希望伐楚之兵多多益善,可多却意味着协调统一作战很麻烦,在宴请诸王之时,实则刘邦立刻秘密使卢绾核查诸侯王兵力强弱。
    殷王的兵马不用说,有曹参和灌婴两位战将合力打配合才将殷王俘虏,可见殷军还算强盛。
    可与西魏兵比差些,与河南王兵在伯仲之间,弱于韩兵,恒山兵能战但数量较少。
    司马欣和董翳暂时指望不上,如此一看,看似汇聚七王于洛阳,却难免有乌合之众,故而刘邦心中又渴望精兵。
    对于能最终打败张耳的赵军,陈馀组建的这支赵军,刘邦不能不重视。
    刘邦点头后又开口道,“与楚争,赵军在侧翼,至关重要,纵不助汉,非助楚亦可,寡人望其中立。”
    陈馀以五县之兵,假借齐兵反楚,怎会助楚,在张良和陈馀听闻此言时没有吃惊之色,眼眸里流露的是赞赏,还有一点点敬佩。
    张良和陈平皆想到赵军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楚之侧翼,某些时候定会影响着楚汉的战局。
    故而两位谋士皆以为赵需要拉到汉营中,使其与汉一起击楚,可能其他诸将会想陈馀如此怨恨楚霸王项羽,怎么会助楚。
    可诸侯割据之势变换莫测,今日是敌,明日或许为友,经过战国七大雄主的连年兼并战,诸多天下游士和将相脑海中皆有着昔日纵横之术昌行天下那一套。
    赵陈馀或许不会助楚,可万一陈馀有意外,赵国未必会袖手旁观,万一楚汉相争,赵收渔翁之利,怎么办?
    故而在陈平和张良心中,没有拿到赵国入盟出兵之书,未见赵军渡河从汉,一切皆不可作数。
    绝不能以固有思维来揣测赵的行动。
    陈平和张良如此想,但二人没想到刘邦亦如此想,既然三人思想有交集点,陈平接下来觉得有必要一针见血。
    陈平便继续道,“陈馀所求不过泄恨而已,大王何不求人类张耳者斩之?”
    闻言,刘邦眼睛一亮,语出新奇,不安寻常思路走,刘邦心里一直徘徊在赵军这股力量和道义之间。
    赵军此股力量不能忽视,与楚争是要死人,刘邦不愿有任何意外,故而他希望赵军从汉击楚,可杀死昔日旧故张耳,刘邦做不到。
    别人走投无路来投靠,而且还是旧故,昔日更有情意在,来投却杀之,此非义举,更非英明君主所为。
    杀不得,又不舍赵军这股力量,更不放心楚汉相争时赵地虎视眈眈,一向思维活跃的刘邦亦陷入思虑的泥潭中。
    陈平一言如划破苍穹的第一缕曙光,如黑夜里忽然亮起一盏灯,刘邦心动,眸光闪烁。喜欢汉室风云录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汉室风云录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9/9930/68793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9/9930/687938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