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9章 昨夜酒醉睡朦胧

第29章 昨夜酒醉睡朦胧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


        【一】《北望》王安石.诗
欲望淮南更白头,
杖藜萧飒倚沧洲。
可怜新月为谁好,
无数晚山相对愁。
看到木儿走了,黛儿又返回了亭子,笑问刘基:“人家都走了,你干嘛还站着不动?”
“时间尚早,再说,我回家也无事可做。”
“还早?你不见月亮都出来了。”黛儿指着树梢上的弯月说道。
“现在是上旬天,月亮申时就出来了……有你这么撵人的吗?”
“我不是撵你走,我是不想管你晚饭吃。”
“不过,我还真想吃你做的饭,尤其那‘王八汤’。”刘基大笑道。
“你再提那‘王八汤’,俺就不理你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你做的什么菜也好吃……”
“真好吃?”
“对呀!”
“那,你还不娶我回家,给你做一辈子……我二姐可不会做饭,她只会作诗……”
“你二姐不会做饭吗?不会吧!”
“我骗你干嘛。”
“不会做就不会做吧,大不了我做给她吃……”
“你……”
“我怎么了?有钱难买愿意嘛……”刘基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样。
黛儿不屑地问:“现在的男人都如此下贱吗?”
“哎~可不能一概而论,只我如此……”
“不能吧,你的同榜进士余阙和你一样~不要脸!”
“人家又怎么惹着你了?哎,你怎会认识余阙这个书呆子?”
“他呆子?呆子还知道喜欢女人?”
“他喜欢上了你?”刘基心里大喜,可有人要娶这个难缠的女人了。
“他和你一样的可恶,也喜欢我二姐。”
刘基一听,心凉了半截,余阙可比他长得帅多了:“他怎会见到你二姐?”
“他那天去琼华岛赏红叶,不知为何,那天他没走,夜里宿在了‘荐福宫’……”
“怎么,他还宿在了‘荐福宫’?”
“是啊!”
“他又不是外地香客,为何要宿在那里,他想干嘛?”
“人家宿哪里,碍你什么事儿,你喜欢,也可以宿那儿。”
“你是骗我的吧?余阙的行踪,你是如何知道的。”
“二姐告诉我的。”
“二姐为何要告诉,难道她真的喜欢上了那个余夫子?”
“这倒不会……”
刘基一听,一块石头落了地,便问:“真的不会吗?你二姐跟你说过吗?”
“我二姐是全真教徒,是不能结婚的,”黛儿白了刘基一眼,恶狠狠地说,“你也死了这份心吧!”
刘基嘿嘿一笑:“我的心早没了,早不属于我管……”
“你的心哪去了?”
“你也甭管,说说你和余夫子的事儿。”
“我二姐见余阙长得一表人才,便有意把我介绍给他,才把余阙给她写情书的事告诉了我。”
“那,余阙看上你了吗?”
“是我看不上他!”
“哎呦,这么好的小伙,你都看不上,可见三姐姐的眼眶真不低。三姐想找什么样的郎君呀?”
梅黛儿嗔怒道:“想找什么样的,你不知?”
刘基说完话又后悔了:我说这个干嘛,这不是没事找事嘛……他赶紧转移话题,“哎,你刚才说,余夫子写过情书,他是怎么写的,你说给我听听。”
梅黛儿把余阙那晚和妙玉见面的细节讲给刘基听……
【二】《误入蓬莱仙洞里》张孝祥.词
刚刚出狱的余阙,为了调整心情,便来到琼华岛赏月散心。
正是秋末,入夜月白风清。
余阙踏着月色,信步于花间,忽闻一处琴声悠然,文人雅好,怎能避得,于是乎便循声而去。
待他转过一处假山丛树后,不觉眼前一亮……
原来,月光下,一位容颜秀美的妙龄道姑正焚香抚琴。
且看她:眉如春山寒翠,体如迎风细柳,艳姿秀逸,宛如瑶池仙子。此时正值青春年少,对于还未尝甘怡的余阙来说,怎能不春心萌动?
他顿觉目眩神迷,魂思悠然,恨不得化作一只玉枕常伴仙子共眠。但又想,自己毕竟是进士出身,孤居坤宫,本就让人揣测心存不轨,若再惹出是非,那可就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
他转身想离开,但内心又踟蹰,自己的脚步,怎么也移不开,想:文人才子,遇到如此佳境,触景生情,吟诗做赋,总不是罪过吧!
于是乎,便信口拈来,朗诵了一阕词,想试探一下仙女的心思:
“误入蓬莱仙洞里,
松荫禅房睹婵娟,
花样年华最堪怜;
瑶琴横几上,妙手拂心弦。
云锁洞房归去晚,
月华冷气侵高堂,
觉来犹自惜余香;
有心归洛浦,无计到巫山。”
[把词中的“禅房”改为“坤宫”。]
不可否认,余阙不愧是和纪绪不相上下的才子,这阙词写的也确实是了得。
但余阙和纪绪毕竟不同,余阙是个书呆子,撩妹哪有这么直白的?上来就想“巫山云雨”……
俗语云,心急吃不着热豆腐。撩妹可是技术活,光有文采是不够的,还得高情商才行。
【三】《清净堂前不卷帘》陈妙常.词
这个月下抚琴的道姑自然便是妙玉了,他人哪有这份才情?
薄暮时分,妙玉曾经与余阙打过照面,本以为他是外地游客,他对自己多看了两眼,本就甚为不悦。
余阙心里也纳闷:是你先看我的,我才多看你两眼……干嘛要遭你的白眼?
其实,这几天妙玉就不停地在道观的各处转悠,希望能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刘公子。她知道刘基被关进了监狱,但刘基是何等聪明的人,应该早就出来了呀,为何还不见他?
清光月下,妙玉对着明月,弹着一曲《情思》,排解自己的情愁……
忽然听到有人在诵词,本来以为是刘基来了,但听到最后,不像是刘基的手笔:刘基的词是高雅的,哪有如此的艳句?
妙玉回头看了看,个头魁梧,根本不像刘基的样子,倒像傍晚见到的那厮。妙玉想:这厮也太过无趣,情是给知趣和识趣的人撩拨的。
于是,妙玉便口占一词,边弹边唱:
“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
湖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
闲来月下理琴弦,小神仙。”
余阙碰了一个软钉子,心情可谓是失落到极点,这又能怪谁呢?这么直接,哪位佳人又吃得消呢,何况是如此的场合,面对的又是月宫下来的仙女。他慢慢走近妙玉,想跟她解释一番。
余阙边走边想,过去说些什么呢?
如此妙龄女郎长伴青灯,总会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再不然就是遭遇到巨大的打击或痛苦的折磨;否则好端端的何不穿红戴绿,涂脂抹粉,享受女性黛绿的年华;以及恋爱嫁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迎接充实而幸福的人生呢?
于是,余阙就问妙玉:“人言,非经大难,不入空门。姑娘才貌佳人,何事看破红尘?”
妙玉止住琴声,答道:“人思病时,尘心自减;人想死时,道念自生。归依空门,乃获永生,又何必一定要经过大难呢?”
余阙又没了话题。
妙玉笑了笑,问:“敢问公子,可是当地人?”
“小生乃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氏,姓余名阙,现在翰林院待职……”
一听余阙也是翰林院的进士,忙问:“公子可认得刘基?”
余阚连忙说:“认得,认得,我们还是好朋友呢,我们都被关进了刑部大牢,我是前天刚出来……”
“那,他?”
“噢~,他嘛…可能就要费些周折了。”
“为何?”
“这次死保纪绪的案子,就是刘基带的头,你想太师怎会放过他?”
妙玉听后,蹙起她细细长长的眉毛……
看到妙玉对刘基如此关心,心里仿佛明白了一切,忙劝解道:“伯温兄是个聪明人,也不是一趟道走到黑的人,他很快就会出来的。”
“那,他一出来,能否麻烦公子来告诉我一声?以免我,担惊受怕……”
“好的,仙姑,你大可放心,小生一定来告。”
经过一番交流,妙玉知道余阙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文人,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喜欢自己。
便想,这么好的男人,为何不介绍给自己的妹妹?笑道:“羽衣[道士的代称]有个妹妹,和我是双胞胎,至今未婚……你得知刘公子的消息后,去袁震大人家,他是妹妹的义父,你去告诉我妹妹,让她来告诉就行了。我是坤道中人,你来这里,多有不便!”
妙玉心想,我说的够明白的了,你再是呆子,也知我的意思——我妹妹长得和我一样漂亮,而且还是大家闺秀,配你也配得上。我也明白告诉了你,我是道士,是不能结婚的……
【四】《丹溪心法.卷一.温疫五》朱丹溪.医书
瘟疫众一般病者是,
又谓天行时疫。
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
听完黛儿的讲述,刘基心里甚是后怕,幸亏出来的早,不然妙玉还真不一定归谁了。
刘基赶紧伏案写了首小诗:“我写了首小诗,你去跟你二姐送去。告诉她,不要什么人都见,现在瘟疫如此猖狂,可得自己注意,不要给自己传染上瘟疫……”
“哼~”黛儿知道刘基的醋劲上来了。
“你再告诉她,明天我去找她?”
梅黛儿接过了信笺,不高兴地说道:“你俩以前约会,何时通过我了?”
“这不是在监狱待了几天,和你二姐失去联系了嘛!”
黛儿打开了信笺,只见上头写了首藏头诗:
“伯草苍苍,温雪如霜。
思念伊人,妙在何方?”
黛儿有意打了个寒颤,说道:“肉麻死了?”
“哪里肉麻了?”
“伯温思妙、妙在何方……这还不肉麻?你不见,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黛儿摩挲着自己的两只胳膊。
“你那是天凉,冻的。”
黛儿还在琢磨着手中诗句:“这‘妙’是指什么?妙玉吗?”
“你不要瞎想,我这‘妙在何方’是说,我这有太医朱丹溪治疗瘟疫的妙方,我想熬给她吃。”
“光熬给二姐吃嘛?”
“都吃,都吃,我这不把药都带来了。你去给我约好了二姐,回来后,我的药也就给你熬好了……”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18318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18318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