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28章 秋千院落荡秋千

第28章 秋千院落荡秋千

推荐阅读:妖龙古帝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


        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为了取得汉族士人的支持,对道教表示了尊崇。金朝时期,邱处机率领弟子西游中亚三万五千里,机遇了成吉思汗,对其讲述了“治国安邦要以敬天爱民为本,长生久视要以清心寡欲为要”等治国养生之术。
成吉思汗因十分崇敬邱处机,封他为国师,请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门赋役。邱处机回到燕京后即着手“立观度人”,救济饱受战乱的广大民众,为全真道在元代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真道经由尹志平、李志长相继掌教,进入了鼎盛期:一是道门兴旺,门徒众多,高道辈出;二是以燕京为中心修建了大量宫观,遍及中原大地;三是宋德方主持重修了《玄都宝藏》。
随着元朝统一全国,全真道也南下传教,先来到武当山,再传至江南各省,并与金丹南宗逐渐合流,李道纯、陈致虚等南宗大师都主张并推动金丹南北宗的合并。全真道和金丹南宗都以内丹理论为基础,以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等为始祖,有共同的理论渊源。
元惠宗时期,伯颜专权,无所事事的惠宗皇帝把所有心思都用于修心养性上。他主持合并了全真道和金丹南宗,形成新的全真教,并把丘处机的传戒制度作为全真教的出家制度。
制度规定:入道后不能结婚,食素;男的称道士,女的称道姑,皆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男道士要留胡须。[正一道则并没有这样的要求,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食荤,只有在做法事时才要执行戒律。]
道士皆住道观,并进行了改进,分乾道和坤道,男女道士分住,但大多备有洁净雅室,以供远道而来的香客住宿祈梦。乾道观里可住女客,坤道观内也可供男客过夜。
久而久之,通衢大道附近的寺庙道观,大都肩负着为旅客服务的任务,和今天风景名胜地区的观光饭店,没有多大区别。
【一】《寄刘驾》曹邺.诗
一川草色青袅袅,
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
墙东又发数枝花。
埋葬大方的墓穴,早已在荒凉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备好。
木儿抱着大方郡主,慢慢地走向了放置在墓穴边上的棺椁。司仪协助木儿把大方轻轻地放平于棺椁里,木儿久久地注视着自己亲爱的小妹,泪忆少时——
我们驰骋在这辽阔的草原上。
金色的阳光笼罩着大草原的寂静,远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也变得像火焰一般地鲜红。
草浪平息了。
牧归的牛羊,从远方草原走来;只有那些夜间也不回返的骆驼群,还在胡杨林附近的小溪边上悠闲地游荡。
我们选了溪边一大片山丹花[蒙译音为“萨日娜其其格”]旁安营扎寨。山丹花娇艳妩媚,你觉得自己也是一株山丹花,穿着美丽的舞裙,在风中舞蹈。
我逗你说:“你哪里像山丹花了?那满草原的‘狗尾巴花’才是你。”
你嗔怒地追打着我,让我无处可逃。我钻进了帐篷躲避,你也跟了进来。躺在寂静的帐篷里,听着帐外的水声,你告诉我:“这儿多像我的家?等我长大了,想在这儿安个家。”
可现在……
我再也不能牵着你的手,你再也不能看这美景良辰了。木儿不由得大声喊道:“小妹,哥哥送你回家了。”
棺椁的后面,仿佛开出了几朵娇艳的山丹花……
【二】《国风.卫风.氓-其一》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殡葬了大方,木儿一路向南,奔大都而来。
他不住驿站,专挑道观和祠庙居住,为的是为大方每天能够祈福,愿她在天上一切安好。
回到家里,父亲马札儿台却拉着个长脸,不知是为何。
木儿急忙上去施礼道:“阿爸,您一切安康!”
父亲怒骂道:“安康,我都让你给气死了,哪来的安康?”
“孩儿什么事气着父亲啦?”木儿还以为是上次路过大都,没有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而惹父亲生气呢,便道,“小妹去世多日,我得赶紧去老家安葬她。”
“我能是为你安葬妹妹的事生气吗?我气的是你!你,你被那贱女迷住了心窍!”
“人家…怎是贱女?苏家原来也是好人家。只不过,家里受了难……”
“你不要说了,你以后给我在家里好好待着,哪里也不许去!”
“我…我…我现在就走,我不能和她分开,我俩已经结婚了。”
“父母不承认的婚姻能作数吗?”
“当时您不是同意了吗?”
“谁同意了!”
“你的回信……反正四川平章汪寿昌给我们证的婚,怎能不作数?”
“汪寿昌已经退休了,你俩的婚姻也就到此为止吧!”
“你,你这不胡搅蛮缠嘛!”
“是我胡搅蛮缠,还是你胡作非为?小小年纪,不学点好,满脑子全是‘男欢女爱’的,你要多跟你大哥好好学一学……”
“人各有志!”
“你还学会犟嘴了,是不是?”札儿台对着门外大喝一声:“来人!”
随即进来几个家丁。
马札儿台说:“先把他给我关到书房里去,让他静静心。”
几个家丁不由木儿分说,拉着木儿向书房走去……
【三】《国风.卫风.氓-其二》诗经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当时,木儿和小雅结婚之前,确实是写信告诉了父母。
马札儿台当即表示反对:“堂堂相府之子娶了个歌妓,岂不被天下人耻笑!”但山高水远,一时又奈何不得。
知儿莫若母,木儿的母亲忙上前劝阻说:“老爷啊,咱这儿子正在青春叛逆的时候,来硬的肯定不行。”
马札儿台强按怒火,写了封信,连同一份厚礼,派人送至成都,交给木儿。信中写道:苏小雅既是品貌双全的才女,他并不反对这门婚事。还提醒木儿不可贪欢于夫妻之情而荒废了学业和工作。
木儿、小雅见父亲说得通情达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四】《国风.卫风.氓-其三》诗经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但是没承想,自己回到了京城后,父亲却立刻变了脸,这怎能不让木儿着急?
起初几天,木儿还是表示强烈地抗议,但没人搭理他。后来还买通了家里的小厮,准备离家出走,但让人又告了密;想跳楼,可根本出不了门;后来干脆绝食,可后来饿得发慌,还是吃了……
【五】《国风.卫风.氓-其四》诗经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马札儿台也马不停蹄地自己作主,为木儿另择名门闺秀,并让木儿的母亲来劝说木儿。
【六】《国风.卫风.氓-其五》诗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母亲来到书房,对木儿语重心长地:“我的儿啊,你也不想想,将来和你一起长大的伙伴见了面,聚个餐什么的,人家带的都是大家闺秀,而你却带了个妓女,别说我们的脸无光,你的脸往哪儿放?”
木子低着头,也不回应母亲。
母亲继续说道:“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找个皇族也是应该的,对不对?”
木儿的母亲是很有说服力的,其实第一句话,木儿就动了心。很快,木儿也由当初滚烫的一杯热茶变成了一杯凉白开。
如果说爱情是女人一生的向往;而功名利禄,则是男人毕生的追求。
母亲继续开导:“等你完了婚事,取了功名,再娶几个侍妾。到那时,你再把她接进府来也非难事,想那姑娘也不会怪你失信薄情了吧?”
木儿虽缄默,但内心认可了母亲说法。
就这样,不几天,木儿便和那位名门闺秀订了亲。
【七】《国风.卫风.氓-其六》诗经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得知刘基要去四川安葬纪绪的灵魂,木儿便跟母亲说:“阿妈,我去找一下刘伯温,让他替我去跟小雅捎个口信。”
“你写封信寄给她不就行了?”
“她的一家都已发配给披甲人为奴了,现在在云南的何处我都不知。对了,阿妈,你赶紧去找大伯,让他放了小雅一家,人家和纪绪根本就一点关系也没有,邻里关系也株连?”
母亲说:“好,好,我这就让你父亲跟你大伯去讲,”但又怕木儿跟着刘基跑了,便道,“你让四、五、六跟你一起去吧!”
木儿烦气道:“还七八九呢……”
一看母亲生了气,木儿赶快过去哄母亲道:“阿妈,您放心,我跑不了~,再说,我也舍不得您呀?是不是,我的好阿妈?”
母亲又笑了,问:“那你为何不让四、五、六跟你一起去?”
“我去趟十二姐家,用得着那么多人跟着嘛。”
“你去你十二姐家干嘛?”
“去找梅黛儿,她知道刘伯温在哪儿……你让小四一人跟我去就行了。”
“梅黛儿是谁?”
“是我十二姐的干女儿,打听那么多干嘛?”
“怎么,又嫌我啰嗦?”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不要一听到女的,就刨根问底的。”
“这么‘妖’的一名字,我不是怕又是一歌妓……现在啊,我一听歌妓,头就大了。”
木儿大笑着出了门,掉头道:“她还真是一歌妓,而且还是一花魁呢……”
母亲一听,大急,追赶着木儿,大喊:“你不准去找她……”
木儿带着小四撒腿就跑。
【八】《巧对古诗》
木儿来到袁震的家里,老远就听到梅黛儿在大声地说笑。
转过假山,从远处看见黛儿和一男孩坐在亭子里聊天,还诗情画意地在旁边放了个大香炉。
看着这缕缕香烟,环环绕绕,木儿灵感一动,顺口问跟班小四:“日照香炉生紫烟,她与何人在聊天?”
小四立刻会意,看着假山上的瀑布,笑着接话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普通一男孩。”
木儿:“两个黄鹂鸣翠柳,他俩的爱情有木有?”
小四:“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俩肯定有一腿!”
听到身后有对诗声,那男孩便倒回头来张望,一看正是刘基。
刘基站起来大笑道:“说曹操,曹操到。”其实是黛儿早发现了木儿,告诉了刘基。
都知道木儿平时愿意做“诗词连句”的游戏,便上前施礼道:“春风得意马蹄疾,小弟上前作一揖。”
木儿逗他俩:“黄河远上白云间,聊天为啥躲一边?”
黛儿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怕你插嘴乱出声。”
木儿也知道刘基喜欢的是她二姐妙玉,便有意气黛儿:“除却巫山不是云!人家拿你当狗粪。”
黛儿气得脸都白了:“三千粉黛无颜色,狗嘴一张屎味屙。”
木儿又道:“情人眼里出西施,可惜那屎不是你。”
听到这,黛儿一生气,扭头走了……
木儿问刘基:“你什么时候去云南?”
刘基说:“我后天就走。”
木儿把自己现在的处境告诉了刘基,让他转告小雅,耐心等他几年,待他一处理好家里的事情,就去南方接她进京。
刘基应允了木儿。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46930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46930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