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41章 绝代佳人何寂寞

第41章 绝代佳人何寂寞

推荐阅读:惊天剑帝我有一座随身农场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脑海里飘来一座废品收购站神州战神鉴宝狂少大明烟火大唐之神级败家子人道大圣极道武学修改器


        俗话说“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小孩子心心念念的就是自己的“压岁钱”。
压岁钱,又名压祟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夜饭后,长辈将压岁钱事先准备好,等到第一声鸡鸣,晚辈拜年的时候便分给他们。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晚辈平安地度过一岁。
压岁钱起初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特制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那时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佩带物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但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里记载,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老百姓给孩子压岁钱的规矩还是比较讲究的:一般会按照小孩的年龄来给,比如这个小孩7岁,那么长辈一般就给他7文铜钱,10岁的话一般就给10文铜钱,不过一年可以领2次,一次是过年,另一次是过冬至时。
【一】《除夜》来鹄.诗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一声鸡鸣,打破了柳好好对爱人深深的思念。
小柳义却立刻从如烟的怀里跳了下来,他急急忙忙地跑到柳好好的身边,跪在地上就拜,小嘴还灵巧地说道:“娘亲,娘亲,新年安;红包,红包,拿一千。”
柳好好先是一愣,随后便高兴地拿出了一个大红包放在柳义高举的小手上,嘴上却嗔怒道:“这是谁教的,是不是如烟?”看到如烟在捂着嘴笑,又道,“如烟啊,如烟,你就不教他点好~”
小柳义拿起红包,立刻爬起身来,急忙解开了红包,但又不识字,便交给自己媳妇柳如烟查看,问:“是一千吗?”
柳好好嗔骂道:“小财迷,白眼狼,娶了媳妇忘了娘。”
刘基心想:像柳好好这样的家庭,给孩子一千个铜板也不是难事,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红包里装的是一千两的银票。
柳如烟把银票装进自己怀里,也过去给柳好好拜年:“母亲大人新年好,我的红包不能少!”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对财迷啊!”柳好好又递给了如烟同样大小的一个红包。
看到派发红包了,满屋子里的一班人陆续给柳好好拜起了新年,除了伴奏、服侍的侍女每人十两银子外,其余都是一千两银子的大红包,包括颜如奴和刘凯。
刘基看着有些惊讶,柳好好为何会这么有钱?
想到他们一行人每到一地,当地的酒肆总管和老板,见到她都格外地尊敬,心里琢磨:难道她才是这些酒肆的幕后老板?最起码,她在这些酒肆里有股份……不过,酒肆总管是从七品,为何见到柳好好都自称‘下官’?难道她,在省府里挂职……
刘基一看他们都有红包,便嬉皮笑脸道:“嫂嫂,怎么没有我的红包呀?”
“您给我拜年了吗?”
“这就拜,这就拜……我也给你磕一个?”说着假装要跪下磕头的样子。
柳好好赶忙拉起他说:“您磕了,也没钱!”
“为什么?”
“您比我大的多,怎好给您红包压岁?你得给我压岁钱才对。”
“我虽比你大,可我比他小啊,没听到我一声声叫你嫂嫂了吗?”
“您什么时候比他小了,你不是比他大一岁吗?”
“我说的是汪大人……”
“他呀~,这么高兴的日子,我不准你提他!”
“不提不行啊,汪府的八公子不是初十结婚嘛,你把银子都做了压岁钱,你这个做姨娘的拿什么去贺喜啊?”
柳好好想了想:“是呀,是得回去一趟,最起码把喜钱送去,八公子可一直对我不薄!”
“那我们初七起程如何?”
“我们在成都再耽搁时间,不会影响你去云贵的皇差吧?”
“不会的,诏书上说,不必急着回京,要在云贵用心办差,仔细考核选拔德才兼备的勇士以备御用,让我三月底以前带二十名勇士入宫即可。”
“不过,我们初七赶路不大好吧?”
“怎么不好?”
“不是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说法吗?”
“百姓之家是有这个说法,从家出门避开初七、十七、二十七;从外地回家避开初八、十八、二十八。说是这两个日子出门和回家不吉利,其实是大家理解上的错误。”
“怎么理解错误?”
“要说七不出门,按原来的本意是说——出门前把七件事作好,否则别出来。”
“哪七件事?”
“就是百姓过日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过去出门一般是一家之长出门,家里的日常生活不安排好,怎么出门?你出门了,老婆孩子吃啥,喝啥?”
“那,八不回家呢?”
“所谓‘八不回家’,就是在外边闯世界的人,要是做不好这八件事,就别回家。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如果你在外边做事,连这八项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哪有脸回家去见江东父老?”
“噢,原来是这个意思。”
“是啊,这里的数字不是指日期,而是指该做的事。”
“阆中的古迹很多,不过六天时间,您也就游览完了,我们初七就起程吧!”
【二】《玉楼春.元日》毛滂.诗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天,刚朦朦亮,牛敬亭便带领一班人马来给柳好好拜年。他们中有‘阆中牛肉面’饭铺当家人、‘白糖蒸馍’商铺掌柜的、‘保宁醋’的掌门人、‘保宁三绝汤’饭庄的女老板等等十多人。
‘保宁醋’的掌门人拿出一坛子“冻酒”说:“这是我珍藏多年的冻酒,一直放在深井里,听说柳夫人来到阆中,特意取出,请夫人品尝……”
“冻酒”是一种葡萄酒,源于西域的高昌,是一种很适合女性饮用的酒。就这样,离着中午还早着呢,柳好好便安排华正又摆上了两桌。
大家依序敬着酒,柳好好喝得很醉……
【三】《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诗
迈街相约看花市,
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
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
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
千红万紫报春光。
从初二开始,人们开始“走人户”,最开始叫“走人妇”,其实就是串门、走亲戚。
那时,富足人家“走亲戚”时,往往带点糖果、糕点和好酒;境况一般的家庭也要备上成双的挂面,或者割一块两斤重的肉带着上门,送上“好事成双”的祝福。等到吃饱喝足后,穿上簇新衣裳的人们,就可以赶庙会、看耍龙、踩高跷等各种活动了。
一大早,刘基就约柳好好出门赶庙会。
柳好好昨天喝醉了,不想去,便道:“您带着柳义和柳如烟去吧……哎,柳义呢,刚才还在屋里闹着要出门……”
柳好好和刘基、刘凯出门找柳义,正好碰见柳义蹲在院子里方便。柳好好一看大怒:“如烟,你怎么让柳义在这儿‘便便’?”
如烟为难的说:“他说他憋不住了,便…便……”
“他是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柳好好余气未消。
“我这就去拿铁锹来清扫!”柳如烟说着就想去找清扫工具。
柳好好却阻止了她说道:“你不知,没‘送年’,不能动铁锹、扫帚……”
正说着,那条看门的大黄狗摇着尾巴跑了过来,一见粪便就想去吃。小柳义吓得赶紧挪了个地方,继续方便;大黄狗却感激地瞅了瞅柳义,欢快地吃了起来。
柳如烟觉得狗吃屎太恶心,便想赶大黄狗走,大黄狗却朝着柳如烟龇起了大牙……如烟生气地说:“真不知好歹!”
柳好好笑道:“不是狗不知好歹,是你不懂它的意思!”
“它能有什么意思?”
“它怕你跟它抢食[屎]呢~”
听得刘基和刘凯狂笑不止。
柳如烟却羞红了脸:“母亲就知耍笑人~”
柳好好也笑了:“不是耍笑你,是跟你讲个道理。”
如烟小声嘀咕着:“都跟狗抢东西吃了,还有什么道理可讲?”
柳好好正脸教训道:“我是想告诉你,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就别管——狗,就是吃屎的,这是天性,你不该管;柳义虽是孩子,但有教养的孩子,是不能随地大小便的,这你应该管……”
“我,我怕他拉裤子里~”柳如烟委屈起来。
“他是憋不住了吗?他是不愿意闻茅房里的臭味。”柳好好缓和了一下口气,“如烟呀,以后做事要有自己的主意,你不能光看狗怎么做,柳义怎么说啊!”
母亲的训斥,好像和小柳义无关,他照常蹲在地上,小手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悠闲地乱画着,舒心地拉着……他的神态,就像他的父亲。
柳好好忽然想起了她和柳义父亲的初见——那也是一个春天,他就是这样蹲在地上用树枝为柳好好写了一首《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情诗……
“刘伯伯,您要带我去哪里玩儿?”柳义的说话打断了柳好好甜蜜的回忆。
这时,柳义已穿戴整齐,刘基握住他的手准备往外走:“妹妹,真的不和我们一起出门看看春天?”昨天酒宴上,刘基和柳好好已经认了异姓兄妹。
“大哥,我真的不想去。”柳好好抚了抚额头说,“我的头至今还疼着呢。”
“刘伯伯,我们先去哪里?”柳义仰着头一个劲地追问。
“叫舅舅,以后叫刘伯伯为舅舅。”柳好好改正道。
刘基笑道:“今天,舅舅带你去逛庙会。”
“庙会好玩吗?”
“好玩!”他们边说边往外走,“阆中的庙会可有意思啦,有动人心魄的打钱棍,巴人舞;多彩的剪纸、川北皮影;晚上的灯会就更有趣了,有朴实酣畅的川北花灯戏、傩戏、牛灯竹马……跟你母亲说一声,晚上我们不回家吃了。”
小柳义高兴地回头就喊:“娘亲,晚上不会来吃你了……”
想到刚才狗吃屎的样子,柳如烟噗嗤一声笑了。
看到如烟的笑,刘基马上意会,便纠正柳义道:“是晚饭我们不回家吃了。”
柳义鹦鹉学舌般地说了一遍。
【四】《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冯延巳.词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初三,媳妇、姑爷回娘家,距离比较远的还要在娘家住上几天。晚上便去狂灯会,或到荼馆、饭铺看川剧、平书、捏糖人的等表演。初二刚一“送年”,大多的娱乐场所都已开门营了业,每一处店铺都搞得异常热闹。
一连四天,柳好好都没出门,纪绪蹲在地上为她写情书的样子时不时浮现在她的眼前: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春天来到,惆怅心绪就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柳好好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她有时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容颜已改,禁不住声声叹息……
初五的早晨,刘基告诉她去河边去看看吧,柳枝已经发芽。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柳好好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
她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她相伴。
【五】《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张耒.词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初六,华正来到颜如奴幽雅芳美的闺房跟她告别。
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
华正说:“再一次分手,再相见,就不知何年月了。”
颜如奴道:“你,带我走吧!”
作为柳好好的仆人,华正哪有这个权力,他只能摇头叹息……
在腊月二十九的接风宴席上,柳好好说要带颜如奴一起走。但那天,颜如奴已喝的酩酊大醉,全然不知;柳好好说这话时,华正又正好去了茅房,没有听到。此后,柳好好也再没提及。
华正在颜如奴的闺房待了一个多时辰,互诉衷肠……最后无奈地恋恋不舍地告了别。
颜如奴送他出了房间。
已是黄昏,颜如奴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眼泪汪汪。她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弯月早已出来了,它像一只钩子,勾走了她的心魂……
【六】《人日思归》薛道衡.诗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初七的早晨,柳好好等人要离开阆州了。
“阆州酒肆”总管牛敬亭带领一班人前来送行。但马车却一直停着不走,好像在等着什么人。头顶上,北归的大雁在一声声催唤。
这时,只见颜如奴手挎小包裹急匆匆赶来,高高兴兴地上了柳好好的大马车。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64916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649160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