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40章 隔帘微雨杏花香

第40章 隔帘微雨杏花香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习俗上叫“熬年”。
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记载:“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不论何人都会聚在一起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这一夜,人们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做完了这些,人们便开始守岁。
守岁的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灯笼或蜡烛,合家欢聚;并守着火光不让熄灭,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人们不但在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在我国北方,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北方人还有“踩岁”的习俗,就是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南方多才子,除夕夜便是“娱乐”的时候。守岁时,一家人边吃年夜饭,边诗词歌赋的,更是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等。
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
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一】《守岁》苏轼.诗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青年人的守岁,更是笑语喧哗,小柳义也只好努力地挣扎着不睡觉。
看着柳义盹目洋洋的,柳好好说:“如烟,你带着柳义去睡觉吧!”
柳义故作炯醒地急忙说道:“我不睡,我不睡,我也要守岁。”
刘基起身来到柳如烟的身边,伸手摸了摸躺在她怀里的小柳义说:“我们得做个节目,提一提柳义的精神。”
柳好好道:“那…我们作诗吧。”
刘基问:“柳义会作诗吗?”
柳好好笑道:“不会作诗,也可以背一首春节的唐诗嘛。”
【二】《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诗
年年此夕费吟呻,
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
枉抛心力作诗人。
一听到又要作诗,柳如烟的诗词本来就不怎么好,今年又有外人在场,便为难地说道:“又要作诗哩!?”
“怎么,你不感兴趣?”柳好好问她。
“我可不可以和柳义一样,背一首名人的诗词?”柳如烟羞答答地问。
柳好好白了如烟一眼:“你是孩子啊!?”
大家笑了。
“可如烟哪有您会作诗~”
“所以你要认真学嘛。”
“那…有什么用~”如烟嘟嘟囔囔着。
大家又笑这婆媳俩的斗嘴。
“你们别笑,我也自悔不该作诗,枉费心力做个诗人,却一无所用。”柳好好看了看颜如奴,估计她的诗文也不会太好,便笑道:“今夜,不愿作诗的,唱个歌儿也可以。”
华正抢话道:“那,像我这又不会作诗又不会唱歌的,该如何?”
“喝酒,喝三大杯酒,还不准吃肉。”柳好好指了指涮锅说道。
华正赶紧低下头,小声跟坐在身边的颜如奴说:“你得赶紧教会我首歌呀!”
【三】《新春》刘基.诗
昨夜东风来,吹我门前柳。
柳芽黄未全,草根青已有。
鹁鸠屋上鸣,劝我尝春酒。
我发日已白,我颜日已丑。
开樽聊怡情,谁能计身后。
刘基的年龄最大,先由他开了场。
他起身徘徊片刻,吟道:“昨夜东风来,吹我门前柳;柳芽黄未全,草根青已有……”
“结束啦?”柳好好有意逗着他,“还大才子呢~”
“没有,你让我再想想……”刘基挠了挠头。
“不行~就喝杯酒,开发一下思路呀~”其实柳好好的意思是——你做不了诗,就趁早认输喝酒吧!
谁知刘基突然来了一句:“鹁鸠屋上鸣,劝我尝春酒。”
柳好好嗔怒:“你敢骂我是鹁鸠!?”
“鹁鸠是只好鸟,怎会是骂你?”
“鹁鸠是什么好鸟,不是有一句谚语说过,‘鹁鸠树上鸣,意在麻子地’嘛。”
众人大笑。
“难道你刚才的言辞,不是‘意在麻子地’[指另有图谋]?”刘基也笑了,他顺手端起一杯酒,和柳好好碰了碰杯,押了一口酒。
柳好好却端着酒杯,问:“你的诗作完了吗?”
“没有,还有两句,”刘基清了清嗓子,接着吟道:“我发日已白,我颜日已丑;开樽聊怡情,谁能计身后?”
柳好好“哼”了一声说:“您的头发倒是不见白,你的模样却是越来越难看了。”
“我的头发是不敢‘白’啊!如果我的头发也全白了,万一有人把我当成心上人怎么办?”
柳好好举手就想去打,刘基赶紧躲到柳义的身后,嚷嚷道:“柳公子……快救我……你娘打人啦……”
柳义被逗着咯咯直笑,他伸出双手护着刘基。
【四】《牵手》佚名
接下来,应该是华正出节目了。
华正告诉柳好好说:“夫人先吟诗吧,随后我和颜小姐为大家唱支歌,怎么样?”
“那你俩现在就唱,多好!?”
“我不是还没学会嘛~”
“噢~,现学现卖啊!”柳好好笑道:“那我先来吧!我为大家吟一首《牵手》,我把这首诗送给柳义和柳如烟。”她饮了一杯酒,蕴藏了一下感情,便道——
翻过了万座大山,
跨过了冰封的千年;
我匍匐在风霜雨雪的岁月上,
忍住胸口热泪的澎湃,
擦去脸上蒙尽的尘埃,
今夜,我为你而来。
那些黄昏白昼的呢喃,
投入心湖的遥远;
风马袅袅升腾的紫烟,
都是为冥冥之中的注定,
而祈福的箴言。
今夜,我为你而来。
三生三世的逐浪滔天,
更如高原的沉默内敛;
荡涤心胸的霜剑冰寒,
都无法阻止我登上你的彼岸,
今夜,我为你而来。
穿过了万水千山的悲伤,
空谷幽兰在眼眸里绽放;
那清冽甘甜的芬芳,
走过了寂然欢喜的目光;
月色下紧闭的双唇,
是繁华落尽的深处,
今夜,我为你而来。
就这样唱起明月的长歌,
抚平千回百转的痛苦;
牵你的手,指尖相碰的刹那,
是天地间无言的交融;
牵你的手,牵起一生的深情,
牵起一世的相依相偎;
牵你的手,牵起永生的喜乐忧伤,
牵起永世的不离不弃。
今夜,就让我牵起你的手,
共度万世的轮回。
【五】《红尘客栈》方文山.词 周杰伦.曲 李幸倪/张旸.歌
柳好好的长诗刚一吟诵完,侍女们的伴奏音乐便响了起来。
[女声]“天涯的尽头是风沙,红尘的故事叫牵挂;封刀隐没在寻常人家,东篱下,闲云野鹤古刹。”
[男声]“快马在江湖里厮杀,无非是名跟利放不下;心中有江山的人岂能快意潇洒,我只求与你共华发。”
[女声]“剑出鞘恩怨了,谁笑?我只求今朝拥你入怀抱。红尘客栈风似刀,骤雨落宿命敲。”
[男声]“任武林谁领风骚,我却只为你折腰,过荒村野桥寻世外古道。”
[合声]“远离人间尘嚣,柳絮飘执子之手,逍遥。”
虽然华正唱的有些跑调,但却别具风味;颜如奴一直深情地瞅着华正的眼神唱,瞅得华正都紧张了起来。
[女声]“檐下窗棂斜映枝桠,与你席地对座饮茶。我以工笔画将你牢牢的记下,提笔不为风雅。”
[男声]“灯下叹红颜近晚霞,我说缘份一如参禅不说话。你泪如梨花洒满了纸上的天下,爱恨如写意山水画。”
[合声]“剑出鞘恩怨了,谁笑?我只求今朝拥你入怀抱,红尘客栈风似刀,骤雨落宿命敲。”
[男声]“任武林谁领风骚,我却只为你折腰,过荒村野桥寻世外古道。”
[合声]“远离人间尘嚣,柳絮飘执子之手逍遥。任武林谁领风骚,我却只为你折腰,你回眸多娇我泪中带笑,酒招旗风中萧萧,剑出鞘,恩怨了。”
他俩配合默契的演唱,赢得了大家阵阵的掌声。
柳好好笑道:“想不到你这‘华和尚’还有这一手啊!”
【六】《长命女.春日宴》冯延巳.词
柳如烟表演节目前,先敬了大家一杯酒:“小女子结婚的时候,也没请大家喝喜酒,今天算补上这一礼。”
刘基说:“柳义的那杯,新娘子是否也喝了?”
柳好好心疼道:“你这伯伯是怎么当的,小女孩怎能多喝酒?”她转身对如烟说,“你也是,提这喜酒干嘛?”
“我的诗词是祝酒词,”随后柳如烟吟诵道: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柳好好欣慰地看着柳如烟,心想:看来这个儿媳,我没有看错!
【七】《卖痴呆词》范成大.诗
除夕更阑人不睡,
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
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
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
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
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
奉赊痴呆千百年。
刘凯也是江浙人,他说:“除夕之夜,我们吴中地区的人们也是守岁,都在祈求神灵除灾降福,并急切地等待新年的到来——
大人们大都有些睡意朦胧,但小孩却是异常兴奋。
因为,除夕夜是宵禁解除的第一夜,小孩子们便成对结伙地走上街头叫卖‘痴呆’。
这不,家家户户都在吃年夜饭呢。突然,一阵喧闹声后,沿街人家的大门,几乎同时吱呀一声打开,一群群总角小儿笑着喊着冲了出来。他们个个手提灯笼,嬉笑着,吆喝着聚到一起,然后沿着大街往前走,一边走着,一边嚷着:‘卖痴呆来卖痴呆,何人买,此处卖’。
孩子们绕着大街小巷撒欢,遇着老翁老妪喊得更加起劲。
老人们则也是笑着应答:‘孩儿们,快拿出来你要卖的痴呆来,我来买嘢!’
孩子们一见有‘买主’,纷纷簇拥过来。
‘痴呆在哪呢?’老人逗着孩子们。
一颗颗小脑袋便拱了过来:‘在这里头呢……’
于是老翁老妪呵呵笑着摩摩孩子们头顶,再在鼻尖上一刮,‘好了,痴呆我买下了,钱给你们。’一边说着一边真的给每个孩子几枚铜钱……”
刘基对大家说道:“这是我们江南除夕夜的习俗,也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一个游戏,和一项重要的除旧迎新活动,只不过它要祛除的是孩子们往日的愚呆,换来来日的聪慧伶俐。老人们为什么要买下痴呆呢?简单说,就是‘吃亏是福’。如果老天爷注定这个世上必须有人痴呆愚陋一点,那我来吧!就像刚刚我的诗里写的那样‘我发日已白,我颜日已丑’。我愿把所有的痴呆都收归于我,让孩子们都变得聪明……哎,刘凯,你只给大家讲个故事,不作诗啦?”
“作,我的诗和这‘卖痴呆’有关,”接着刘凯说出了自己的诗:
“除夕悦民夜禁开,
儿童结队提灯来;
沿街穿巷呼贱价,
赚取翁媪买痴呆。”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69168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69168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