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8章 郎欲采我我怀玉

第8章 郎欲采我我怀玉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子夜四时歌.夏歌》诗经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那白衣少年静静地站在岸边,痴痴地看着苏小雅的表演,他被苏小雅精湛的舞姿所吸引。
真可谓:耍猴儿不怕人多,看热闹不嫌事大。
水里、岸上的人们越积越多,他们从来没有见到如此美妙的歌舞,便嚷嚷着让苏小雅再跳一支艳的。
【二】《越女词.其三》李白.诗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小雅急忙让婉儿将小船划入荷花丛中藏了起来,并假装怕羞似的不敢出来。
在密密层层的荷花丛中,苏小雅却从荷花荷叶的缝隙中偷偷地窥视着那翩翩的少年。
鲜艳的花朵与羞红的脸庞相互映衬,使这和谐美妙的景象演绎的更加地醉人心扉。
突然,婉儿喊道:“他要牵马走了!”
苏小雅着急地说:“快追呀!”
她俩赶忙把小船划向岸边,急急忙忙地跑向自己的油壁香车,把车赶到石桥弯角处等候着。
【三】《妾乘油壁车》苏小小[1].诗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小雅换上了一件鹅黄色的单衫子,丝发松绾,只插了一支碧玉簪,顾不上再佩戴任何钗饰,一柄闲扇手中摇,坐在香车中期待着与翩翩少年的“偶遇”。
那白衣少年骑马过来,一脸怅然若失的样子。
苏小雅撩起车帘,朗声念道:“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浣溪松柏下。”诗还没有念完,脸上已飞起一抹红晕。
那青骢马,猛一见这鲜艳的油壁画车,一声惊嘶,差点把那少年跌下马来。
苏小雅嫣然一笑。
只这惊鸿一瞥,小雅便仿若看见少年眼底的一抹惊艳与惊喜,这是苏小雅熟悉的神色。她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眼神。
临走时,小雅又回眸一笑,她要彻底征服他!多年以后,那少年仍然记忆犹新,与那玉真般仙女的初见。
【四】《春思》李白.诗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苏小雅回到浣花溪的住处,婉儿已焚好香,要她更衣沐浴。
室内雾气缭绕,花香沁鼻,小雅闭上眼,不知怎么,眼前总浮现那白衣少年——朗目墨眉,风度翩翩。
第二天一大早,苏小雅又拉着婉儿来到了锦东湖畔,希望再次遇见他。
但是,几天过去了,仍不见那白衣少年的影子。
苏小雅失望地看着湖里那青油碧绿的湖草,听着坡上风吹桑叶那沙沙的响声,她慢慢地坐在岸边的一块石头上静思了起来:“我不知你是哪儿人,如果你思念故乡,回家了,我可怎么办呢?我会因为思念你而愁断心肠呀!清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吹进罗帐,激起我的愁思呢?”
【五】《天黑了你还记得我吗》刘永忠.词 张姚.曲 张姚.歌
这一个月以来,苏小雅天天都到东湖那边去等那白衣少年,但是一直没有见到,他就像消失了一般。
初秋的早晨,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苏小雅倔强地又来到了锦东湖畔。
[歌曲]“喧闹的游湖人潮里,缘分安排遇见你,那种感觉好甜蜜;像轻舞在秋风里,阳光下你多美丽,温暖了我的心底。
多想时间能够冻结,不想要别离,害怕天黑你会离去,消失在夜幕里。
天黑了你还记得我吗?睡着了你会梦见我吗?别遗忘阳光下的约定,我会在原地等你呀!”
小雅凝望着湖中的荷叶,在微风细雨中默默地祈祷:“我已在佛前苦苦求了一千年,今生,让我们结一世尘缘……”
【六】《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纳兰容若.词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苏小雅伫立在栈道前,秋雨淅沥沥,雨棚滴答答。
秋雨仿佛在洗涤着她的情思,雨滴好像在敲打着她的思念。
就在此时,有一匹白马像一片云似的飘然而至。虽然雨色朦胧,但小雅一眼认出就是那翩翩少年。
苏小雅赶紧让出一块空地儿,让马儿和人一起进来避雨。
小雅摸了摸心胸:苦苦地寻找,揪心地等待,今天终于相逢了。
她默默不语,有意站在棚子外,像一朵娇艳的荷花,在雨中轻轻抖颤,不知是身冷还是心欢?
若是风冷,为何小脸如此娇艳?凤翘斜插在鬟间,在清风中来回打转。
少年看到小雅站在雨中,也不开口,只是把白马往里移了移,深情地看着她,示意她到棚子里边来。
小雅走进了避雨棚,嘴张了好几下,想要搭讪他,但又怕深情凝望,叫别人看见。只好转身看雨,拔下玉钗在回阑轻轻敲弹,传递着爱恋……
————————————
注释
[1]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
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伎,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
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她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乐府广题》也有记载。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传奇和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
很多文人墨客都来歌颂苏小小,其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
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不管怎么说,这位才女苏小小的资格都要比上述几位大名人都老。在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
《西湖竹枝歌九首.其一》元.杨维桢
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上女当垆。南官北使须到此,江南西湖天下无。鹿头湖船唱郝郎,船头不宿野鸳鸯。为郎歌舞为郎死,不惜珍珠成斗量家住城西新妇矶,劝君不唱缕金衣。玭琶元是韩朋木,弹得鸳鸯一处飞。劝郎莫上南高峰,劝郎莫上北高峰。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湖口楼船湖日阴,湖中断桥湖水深。楼船无梍是郎意,断桥有柱是侬心。病春日日可如何?起向西窗理琵琶。见说枯槽能卜命,柳州弄口问来婆。小小渡船如缺瓜,船中少妇竹枝歌。歌声唱入箜篌调,不遣狂夫横渡河。石新妇下水连空,飞来峰前山万里。妾死甘为石新妇,望郎忽似飞来峰。望郎一朝又一朝,信郎信似浙江潮。床脚耆龟有时烂,臂上守宫无日销。
《杨柳枝词八首》唐.白居易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依依褭褭复青青,句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唐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张振华说:苏小小是中国古代第一美女,第一才女,她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女孩,江南才女,绝代佳人!至于有人传言的她的身份到底算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古代的艺人。
袁枚:“钱塘苏小是乡亲”,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
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难怪曹聚仁先生要把她说成是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
依我看,她比茶花女活得更为潇洒。在她面前,中国历史上其他有文学价值的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了,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一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只有她那种颇有哲理感的超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的圣符。
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然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贴着自己的本体生命。
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本书中的苏小雅,就是以苏小小为原型杜撰的人物故事。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69665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696650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