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7章 无端隔水抛莲子

第7章 无端隔水抛莲子

推荐阅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御兽进化商万妖圣祖万神主宰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重生之都市仙尊九星霸体诀


        这天清晨,步非烟随魏王一家人来到了锦东湖畔。
【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诗
毕竟西湖[1]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的东湖荷花,与其他时节就是不一样。
青翠的荷叶一层层铺展开去,与蓝天连成了一片。告别了苞蕾的荷花,绽放着清丽的笑魇,在轻风拂送下,舞动着叠翠的裙摆,婷婷的妩媚着矜持的身姿,凝雾噙露着似若一婉约的少女,在轻轻呤诵“掉拂荷珠碎却圆”[2]的诗句。
而那隽秀的枝杆,无不在向你展示着夏日的风情,蜀地的魅力。
【二】《越女词五首.其二》李白.诗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3]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湖的水中、岸上,处处可见蜀地的姑娘。
她们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尤其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小脚,细白如霜。
她们天性活泼好动,喜爱做荡舟的游乐。
每当荷花盛开的时候,她们便荡起小舟,穿梭在花中。那娇艳白嫩的美态,你也分不清,哪是花儿,哪是人了。
蜀川女孩,性情大方。
荡舟的时候,她们还时不时地朝水面上、船只中的客人眉目传情,或者拿着折来的花枝向对方调侃戏谑……
【三】《采莲曲》王昌龄.诗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苏小雅坐在小船中,丫环婉儿划着小船。
她俩在花中游走,那绿罗裙融入到片片荷叶中,仿佛一色;她俩那粉红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不一会儿,她俩便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从远处飘来了歌声,才觉察到她俩的小画船,已近了东湖的西岸。
细风轻轻吹来,吹皱了碧绿的湖水,吹开了少女的心扉……
【四】《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皇甫松.诗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突然,苏小雅要过婉儿手中的船桨荡了起来,她像着了魔似的朝岸上一个身着白色锦袍的少年划去。
快到岸边时,她出神地凝视着那翩翩少年,任小船随波漂流。
苏小雅的这种大胆无邪的“贪看”和那种“信船流”的痴情憨态,着实让婉儿吃惊不小。
苏小雅对身边的婉儿说:“快给我采点莲子[怜子]。”
“你要干嘛……现在哪有莲子?”婉儿好不容易找了几只莲子放在船上。
小雅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呆看”她的少年抛掷过去。
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实在是太大胆,不仅置人间的礼法于不顾,就连少女应有的矜持也不要了。
苏小雅忽而感觉到刚才她抛莲子逗情的举动,被岸上的人远远看见了,此时她才感到难为情起来!
她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问丫环婉儿:“莲子抛中没有?他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
小雅在心里怪自己“无端”地向人家抛莲子的举止太冒失了……
【五】《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诗
池塘水绿风微暖,
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铮琮,
入破舞腰红乱旋。
不知是心热,还是天热,小雅那红彤彤的脸上,挂满了汗珠。
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微微的暖意,吹动了那池本已荡漾的湖水。
小雅只好假装在看花,想向他人证明——刚才的抛莲[恋]是无意的。但心里却想:他的目光定在看我,仿佛是那火热目光将自己的脸烤成了荷花的颜色。
“你有没有发现那人在盯我?”小雅问划船的婉儿。
“你用莲子打人家,人家能不看你吗?”
“那,你有没有看清他长得什么样子?”
“早就看清了。”
“那他长得好不好看?”小雅着急地问道。
“那人长得……”婉儿有意抻着她。
苏小雅着急地跺了两下脚,问道:“怎么样呀?你快说!”
婉儿逗她道:“反正我看着挺好看的,谁知道你喜不喜欢。”
苏小雅害羞地说:“这里人多,我没好意思看他嘛。”
“刚才的大胆哪里去了?”
“那你刚才也不拦着我点。”苏小雅埋怨道。
“你那疯劲上来,谁拦得了!”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给他唱歌跳舞!”
【六】《上邪》汉乐府.民歌
婉儿弹起了古琴,小雅便不慌不忙地在船头跳起了舞蹈,她们来了一首《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注释
[1]西湖
中国有很多名叫西湖的湖泊,最有名的是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泊的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
杭州西湖有100多处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传,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
本书中解说的杨万里的诗句,可把诗中的“西湖”改为“东湖”,便更符合书中的故事情节。
[2]《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唐.杜甫
郊扉俗远长幽寂,野水春来更接连;锦席淹留还出浦,葛巾欹侧未回船。
尊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却圆;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3]吴儿
(1)吴地少年。
《晋书.隐逸传.夏统》:“充(贾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元代萨都剌的《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今日短衣鞭瘦马,每惭同辈说登科;近曾夜直南台上,学得吴儿白苧歌。”
(2)对吴人的蔑称。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吴儿甚厚,褰裳渡於江者,皆居不次之位。”
李白在《越女词》中的“吴儿”是指江浙的女孩子,但本书中最好把“吴”改为“蜀”,更能达意。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70731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707312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