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3章 枝上柳绵吹又少

第3章 枝上柳绵吹又少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蝶恋花.春景》苏轼.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天将尽,杏花落了,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双双飞过天空,仿佛在嘲笑赵象的多情;清澈的小溪顺着她家的门前静静地淌着,恰似自己在倾诉着绵长的情愫。
墙内,步非烟正在荡着秋千,有意发出诱人的笑声。
墙外,赵象听得是没着没落的,心里心外愫愫痒。
慢慢地,院子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赵象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她所伤害,他的心好像随她而去……今天说什么也要对她表白自己的心意!
赵象坚定地敲开步非烟家的大门,求守门人代为转达自己对步非烟的渴慕之情。
守门人见他所想的竟是自家的女主人,自然不敢惹这个是非,赶忙推脱说:“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赵象回了一句:“枝上柳绵吹又少。”边说着边拿出了钱给了守门人,求他让自己进去见她一面。
【二】《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词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守门人把赵象领进了大门,赵象却径直朝秋千方向走去。
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涔涔的香汗渗透了她薄薄的衣裳。四目对视间,步非烟本想:一定要比他早些转头,避免眼神对上而一时心慌。但当她看到赵象眼神的时候,自己的眼睛却不听话似的挪不开了。
赵象的突然到访,步非烟心感惊喜。她怔了好大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连忙荡罢秋千;起身,也来不及揉搓细嫩的手;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发间的金钗,也不知何时滑落在地上。她羞红着脸跑开了,又忍不住地倚门回眸张望,为掩饰自己多情的慌张,顺手拿起一枝青梅在鼻尖轻嗅。
赵象一再哀求守门人,代为转达自己对步非烟的渴慕之情。守门人还想推脱,赵象迅速拿出了重金塞给他,守门人顺手抱住了钱,心中暗喜,于是答应帮他成全美事。
【三】《尘心只自猜》皇甫枚.诗
守门人回家对妻子说明了情况,让他妻子伺机向步非烟传达赵公子的心意。
守门妻趁午后人寂之际,见步非烟独坐廊下出神,于是装作修剪廊外的花木,靠近步非烟,搭讪之后,委婉地转述了隔壁赵公子的倾慕之意。
步非烟一听颇为惊异,待弄清所述之人后,一丝喜悦掠过心头。然而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她不便对下人表露什么,只是带着难以察觉的一丝微笑听完述说,未置可否,只让守门妻退下了。
守门人把事情经过详细禀报给赵象,赵象暗想:“她既然无拒绝之意,就可能有接纳之心,我不妨再试她一试。”于是取过“云烟笺”,乘兴题下一首五言绝句:
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
不随萧史[1]去,拟学阿兰[2]来。
赵象把这首充满挑逗意味的诗仔细封好,又托守门人的妻子,悄悄送到了步非烟的梳妆台上。
步非烟读完诗,心底升起了浓浓的柔情蜜意,她无奈地对守门妻说:“我也久慕赵公子雅才,但只恨自己命薄福浅,无缘与他共度此生了!”
守门妻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她见步非烟芳心已动,只是碍于身份不敢妄为,那种幽怨之情却分明写在脸上,于是心中有了数。既然受人钱财,就得帮人办事。
守门妻狡黠地怂恿道:“赵公子一片诚心,夫人好歹有个回音才是啊!”
如此,步非烟半推半就,摊开“云烟笺”,写下答诗一首:
绿惨双蛾不自持,
只缘幽恨在新诗;
郎心应似琴心怨,
脉脉春情更泥谁?
赵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书房中徘徊,等待着回音。
一直到落暮时分,才好不容易把守门人的妻子盼来。他接过她送来的诗笺,急不可待地读下来,顿时欣喜万分,不禁喊了出来,“事情果然有眉目了!”
赵象兴奋地在书房里踱来踱去,守门妻想离开,赵象让她稍等片刻,他再用浣溪玉叶纸写下一首七言诗,抒发自己的感激和相思之情——
珍重佳人赠好音,
彩笺方翰两情深;
薄于蝉翼难供恨,
密似蝇头未写心。
疑见落花迷碧洞,
只思轻雨洒幽襟;
百国消息千回梦,
裁作长谣寄绿琴。
写完后,等信晾干了,小心翼翼地叠好,交给了守门人的妻子,并叮嘱她亲手交给步非烟。
————————————
注释
[1]萧史
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善吹箫。汉朝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中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这段奇事,《东周列国志》上有“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的详细记载。
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儿,她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很喜欢音乐,是一个吹笙高手。因此,她住的凤楼中,常会传出美妙的笙声。
有一天晚上,她又坐在凤楼中,对着满天的星星吹笙。夜里静悄悄,轻柔幽婉的笙声好像一缕轻烟,飘向天边,在星空中回呀荡的。
隐约中,弄玉觉得,自己并不是在独奏。因为,星空中似乎有一缕箫声,正与自己合鸣。后来,弄玉回房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英俊少年,吹着箫,骑着一只彩凤翩翩飞来。
少年对弄玉说:“我叫萧史!住在华山。我很喜欢吹箫,因为听到你的吹奏,特地来这里和你交个朋友。”
说完,就开始吹箫,箫声悠美,听得弄玉芳心暗动,于是拿出笙合奏。
他们吹了一曲又一曲,非常开心。
这是一个多甜美的梦呀!弄玉醒来后,不禁一再回想梦中的情景,对那位俊美少年再也不能忘怀。
后来,秦穆公知道女儿的心事,就派人到华山去寻找这位梦中人。没想到果真找到一位名叫萧史的少年,而且他也真会吹箫。等弄玉见到萧史,真是高兴极了,因为萧史就是她梦里的少年啊!
萧史和弄玉结婚后,非常恩爱,两人经常一起吹箫,秦国的山林溪边、蓝天、夜空,几乎时时可以听到他们的合奏。
秦国的少年男女被他们这种浪漫的行为感染,开始喜欢唱歌跳舞了,全国的气氛由严肃变成活泼。这种现象使得朝廷臣子很忧心,怕社会风气因此变坏,所以不断向秦穆公反应。
萧史和弄玉为了不为难父王,也为了逃避这些烦人的闲话,于是隐居起来。
民间为他们的消失编了一段美丽的神话,将萧史和弄玉说成是仙人下凡。
有一天,当他们夫妇正在合奏时,忽然天外飞来一只龙和凤,载着他们,飞到华山明星崖。为纪念萧史弄玉﹐后人在此修建了“引凤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
后来,人们遂用“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用“萧史”借指情郎或佳偶,又称“萧郎”。
[2]阿兰
杜兰香,仙女名。《墉城集仙录》:"杜兰香者,有渔父于湘江之岸见啼声,四顾无人,唯一二岁女子,渔父怜而举之。十余岁,天姿奇伟,灵颜姝莹,天人也。忽有青童自空下,集其家,携女去,归升天。谓渔父曰:‘我仙女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其后降于洞庭包山张硕家。”
《搜神记》中记载:“汉时,有杜兰香者,自称南康人氏,以建业四年春数诣张硕,言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其小乖,太岁东方卯当还求君。”
《晋书曹毗传》中记录:"桂阳张硕为神女杜兰香所降,毗以二诗嘲之,并续《兰香》歌诗十篇。”
曹毗《神女杜兰香传》中说:"杜兰香自云:‘家昔在青草湖,风溺,大小尽没。香年三岁,西王母接而养之于昆仑之山,于今千岁矣。'”
《太平御览》引《杜兰香别传》:"香降张硕,既成婚,香便去,绝不来。年余,硕忽见香乘车山际,硕不胜悲喜,香亦有悦色。言语顷时,硕欲登其车,其婢举手排硕,凝然山立。硕复于车前上车,奴攘臂排之,硕于是遂退。”
赵象写的这首诗“一覩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的意思是劝导步非烟不要象弄玉那样追随萧史飞天成仙,而应当学杜兰香下嫁到人间,回过头来看他一眼。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77645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77645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