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88章 桃之夭夭宜家声

第88章 桃之夭夭宜家声

推荐阅读:万神主宰一号狂枭剑道第一仙重生之都市仙尊玄幻之我来到十亿年后陆地键仙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乱世书武神主宰天域丹尊


        在袁震的大力推动下,韩沃婚事的前期工作“三书六礼”,很快便进行完毕。
今天,是男方到女方家“抬嫁妆”的日子。
韩沃知道纪绪和刘基待在会馆里无事可干,便派侍童去请他俩来家里帮忙。纪绪和刘基还真想了解一下北方的婚礼习俗,便欣欣然随着小童来到了韩沃的家里。
下午,纪绪和刘基跟随着韩沃的堂兄堂弟们,高高兴兴地去新娘家“抬嫁妆”去了。
【一】《国风.周南.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1]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2]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绯儿家的天井里,搁满了披挂红色彩线的嫁妆;大堂里,围满了观“看嫁资” [3]的邻里邻舍。
大方也正在姐姐家帮忙,其实是来看热闹。看到纪绪来了,真是又高兴又激动,一直跟在纪绪的屁股后叨叨个没完:“你明天还来吗?”
“我不知道。”纪绪也不搭理她,只是一个劲地往车上搬着嫁妆。
“明天迎亲,你怎会不来?”大方又追着问。
“韩公子没有安排我。”
“那你明天来我们家背新娘子吧——新娘子的脚明天是不能着地的,这你也知道……”
“我不知道!我又没有结过婚。”
“我知道你没结过婚,我这不跟你说嘛,绯儿没有哥哥,我那小外甥又小,根本不可能把她从闺房背上花轿,你就给她当一会儿哥哥吧,我求求你了~”
“我先把嫁妆送回去,再问一下韩公子吧!”
“噢~那我等着你么~”
纪绪带着嫁妆走后,大方高兴地去告诉落落,“姐姐,你不用愁了,背新娘子的哥哥我已经找到了。”
落落高兴地问:“你找了谁?”
大方骄傲地说道:“当然是纪绪,纪公子呀。”
落落问:“他答应来吗?”
大方说:“他说他先回去问问韩冬郎。”
落落道:“那得找人通知他,让他今晚就来,明天来,咋来得及?”
大方急忙说:“我去吧,我去告诉他!”说完就一溜烟跑了。
【二】《书》李峤.诗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大方骑马来到了韩沃家。
看到嫁妆都已卸在了厅堂上,很多乡里乡亲都来观看,这也叫“看嫁资”。街坊邻居们边看边说笑着、议论着。
韩沃的母亲见大方郡主进来,赶紧施礼,并告诉她说:青年人都在书房写喜联[4]呢。
大方来到书房,老远就听见青年人的欢笑声。她没敢贸然闯入,只是躲在门口听着里边人的欢笑。
纪绪的书法写的非常好,所有的喜联和“囍”字都由他执笔。
听到大家只在评价自己的书法,便道:“才子们,别光议论呀,想想该写什么喜联……”
“嗯,那我先来一副吧!”刘基笑道。
他给出的对联是: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幅喜联上联写花,也就是写景色;下联写人,也就是写姻缘。这副对联没有一个人出现,却让人感觉到情人间的浓情厚意,十分动人。
说笑间,柳遇春给碧玉交足了赎金,兴高采烈地领着碧玉走了进来。他对大家小声说道:“小郡主在门口呢,叫她进来,她也不进来。”
听到柳遇春神秘地腔调,纪绪抬头看了柳遇春一眼,说:“怎么,柳兄,这京城一朵花就这么归你啦!”
柳遇春咧着嘴笑道:“是啊!那你还想咋的?”
刘基却问:“小嫂嫂看到满厅的嫁妆了吗?你准备了多少?干脆明天把婚事一起办算了。”
“哎~,别急呀,事情要一件一件来,喜酒要一家一家喝。”柳遇春说,“我们得回老家办喜事,我答应给恁嫂嫂‘十里桃源’呢。”
刘基问:“什么‘十里桃源’?”
柳遇春说:“我答应她把我家南山那十里桃源买下来送给她,作为她的嫁妆如何?”
刘基笑道:“你说行就行,不行也行!”
纪绪问:“嫂嫂喜欢桃花?”
柳遇春说:“自从两月前,我带她到东山看了桃花,就喜欢得不得了。我就说,我家南山上也有一片桃林,比这大多了。你要是嫁给我,我就买下来送给你。”
“噢,那这不能算是嫁妆,这顶多算是订婚礼。”纪绪又道:“正时兄,你也为这对新人献一副对子吧!”
柳遇春沉思了片刻,说出了自己的喜联:
万古愁边,我有刹那欢悦;
三生石上,谁无些子姻缘。
众人说好。
上联是表达人一生中难免遇到愁事,但只要努力,坏事立刻就能变为好事;下联是说姻缘是三生注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缘分。
————————————
注释
[1]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2]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3] “看嫁资”是婚礼过程中的一种风俗,分两部分:
一是在女方家里。女方置嫁资于厅堂,让人观看,称“看嫁资”。所有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压箱钱”。
二是,当男方把嫁妆抬回家时,也是置于堂前供人参观。婆婆当着邻里大伙的面,取出女方钥匙包,取钥开箱,俗称“掏箱”。
“安床伴郎”是怎么一回儿事呢?
当从女方抬回“嫁妆”后,由一位“全福”妇女,取24双筷子系扎红线,安放新郎席子下,称“安床”。床铺好后,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伴新郎同睡,睡于床的里边,称“伴郎”。晚上要给这个小男孩吃包子、花生和鸡蛋,寓“包生儿子”之意,待婚礼的那天早晨离开时,要给红包,俗称“挈出尿瓶”。
[4] 喜联
喜联是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艺术形式。又称楹联、对子、对联。一般指用于喜庆婚嫁时贴挂的楹联,称作喜联。悬挂或粘贴在壁间 、柱上 、门首、门两旁的联语,是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春联,写在红纸上;挽联,写在白纸上;而喜联,是写在粉红纸上的。
结婚的当天,迎亲的花轿一走,便贴于各个房门、柱子之上;再写“囍”字无数,贴在大花轿进家门路的两旁。“囍”字帖是引导花轿和客人入家的路标,而且大花轿出门和进门不走同一条路,预示着新娘子不走回头之路。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92829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928297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