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76章 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76章 半缘修道半缘君

推荐阅读: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一】《直言与忌语》吕鉴生.俗语[1]
见着秃子不讲疮,
见着瞎子不讲光。
看到刘基对妙玉一往情深的样子,韩沃不解地问:“同年兄,黛儿和皎儿是双胞胎,娶哪个还有区别吗?”
刘基说:“怎么没区别?皎儿是白头发,黛儿是黑头发。”
韩沃瞟了一眼纪绪,笑问刘基:“怎么,你喜欢白头发?”
纪绪也跟着讪讪地笑了笑。
“再说,妙玉能否还得了俗还未可知!”韩沃说服刘基道,“我觉得,费那事干嘛,反正也差不多,就差个头发么,干脆娶了黛儿算了。”韩沃接着逗,“再说,总有一天,黛儿的头发会变白的,你着什么急呀?!”
“你俩有意思吗?怎么拿着个头发说个没完。你们不知道见了秃子,不要提说‘疮’字;见了瞎子,不要提说‘光’字……”看到他俩不谈主题,只聊头发,纪绪有些急了。
刘基笑道:“开端兄别着急啊,先听我说,黛儿和皎儿可不仅仅是头发的区别。”
“还有什么不同?”纪绪问道。
刘基严肃地说:“从黛儿的眼里我看到的是‘爱’,但我从皎儿的眼里看到的是‘情’。”
韩沃说了句,“干脆,你把这对‘双棒’都娶了,你这‘爱情’岂不全了?”
刘基道:“爱情是专一的,一个人不可能对两个人同时有‘爱情’!”
纪绪问:“关键是,你不娶黛儿的话,我们就是给她赎了身,安排何处?”
刘基对韩沃说:“过几天,绯儿不就嫁到你家了。空出的位置正好让黛儿顶上,还做你的表姐。”
纪绪道:“哎~,这办法不错。”
韩沃问:“我舅舅会同意吗?”
纪绪说:“我想,这也是最好的办法,袁大人也不会不同意的,干捡这么大一闺女,何乐而不为呢?”
韩沃沉默不语。
纪绪接着说:“不过,给黛儿赎身恐怕需要不少银子,这笔钱最好不要让袁大人出。”
韩沃为难道:“我回家跟父母说说,不过,这顿骂是少不了的,他们肯定会骂我‘怎么又弄出一个青楼女子’来?”
纪绪笑了。
韩沃接着说:“不过,不管我怎么凑集,我那里顶多能凑一千两银子,我家的家底我是清楚的。”
“我那里还有五百两银子,开端兄的情况我们都清楚。剩下的,缺多缺少,我们跟柳兄借,我去跟他说。”刘基笑了起来,“不过,昨晚的‘花魁宴’那一千两银子我可不出,因为啊……你那妻妹……我可连动也没动,我只是看了两眼。所以,这笔钱也得让柳兄出,谁让他是个大财主的……”
正说笑着,柳遇春从“畅春院”回来了,一见面便问:“老远就听到你们说笑,什么事如此高兴?”
纪绪说:“伯温兄说你昨晚花那一千两白银有点儿冤?”
柳遇春问:“怎么,柳枝姑娘不够好?”
纪绪道:“不是,伯温兄说柳枝姑娘太美好了,他都不舍得动,只是看了两眼。所以,那一千两白银得你出!”
柳遇春一本正经地说:“这不行啊,看看也算啊!”
说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梅绯儿和柳枝走了出来,说要去看妙玉。
刘基正好又逮着机会能近距离见到自己的心上人了,便急忙说道:“我去套车。”
纪绪等人瞅着刘基的积极劲头,都在旁边偷偷地乐呢……
【二】《心要让你听见》姚若龙.词 邰正宵.曲/歌
他们一起来到了“荐福宫”。
梅绯儿找到道长,跟她说明情况,给妙玉请了一个下午的假。
妙玉一见到柳枝,便相拥哭泣。
[歌曲]“缘份让你我擦肩,没开口却有感觉。爱情最害怕犹豫,再回头只能怀念。寂寞因你而强烈,熬不过漫长午夜。天涯挡不住思念,渴望着他年他日再相见。到那天,绝不再让你走过我身边。沉默的习惯,愿为你改变。
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不怕承认对你有多眷恋。想你的时候,盼你能收到,我的真情留言。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问你是否愿分享每一天?别把我的思念,变成遗憾。”
妙玉趴在柳枝的肩头,两眼却看着刘基,四眼相对,妙玉的双眼便噙满了泪花……
[歌曲]“缘份让你我擦肩,没开口却有感觉。爱情最害怕犹豫,再回头只能怀念。寂寞因你而强烈,熬不过漫长午夜。天涯挡不住思念,渴望着他年他日再相见。到那天,绝不再让你走过我身边。沉默的习惯,愿为你改变。
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不怕承认对你有多眷恋。想你的时候,盼你能收到,我的真情留言。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问你是否愿分享每一天?把我的遗憾,变成感谢。
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不怕承认对你有多眷恋。想你的时候,盼你能收到,我的真情留言。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问你是否愿分享每一天?把我的遗憾,变成感谢。”
————————————
注释
[1]俗语
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它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反映了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能够贴近生活,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1)名称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2)形成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3)来源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298209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2982098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