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75章 有分只熬萧夜寺

第75章 有分只熬萧夜寺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一】《夏意》苏舜钦.诗
别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日,普救寺的西院,幽深寂静。
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使整个庭堂异常清凉。
虞夫人昨天惊吓了一天,晚上又是激动不已。所以,一夜没合眼。
今天,吃过了早饭,虞夫人往竹席上一躺,感到浑身舒坦。自从解围后,心头压着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不知不觉间,便睡了过去。
未时,一阵清脆的黄莺儿断续地啼唱,把虞夫人从梦中唤醒。躺在床上,心事又来了:现在是一女许了两家,这可怎么办?
一家是自己的侄儿,又是中表联姻,亲上加亲,门当户对,所以这一门亲事是万万不能退的。
现在这家,是自家的大恩人,受恩必报是做人的本分。尤其是自己又在汪大人面前亲口许诺,明长老还为此事作了证。
再看看完哲笃,无论是人品、学问,还是智谋、胆识,那一样不胜过自己的宝贝侄儿?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着想,实在也难以反悔啊!
但是,人都有私心,尤其是女人。
虞夫人认为,侄儿是自己人,门第又高。完哲笃是什么?只不过是老爷的一个学生,总归是外头人,尽管是蒙古贵族,可是,败落了。你说门不当户不对的,多损虞家的声誉!
虞夫人权衡利弊,横下心来,决心赖婚。
用什么方法去赖呢?虞夫人终归是大家闺秀,也算得上是一只老奸巨猾的狐狸。
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第一步,她决定先让完哲笃搬到院内来住,以此制造“亲近”的气氛,让大家和哲笃不提防有赖婚这一着棋。
吃过了晚饭,虞夫人让丫环春兰去请哲笃过来喝茶。
哲笃先去卧房看望了老师虞集后,便来到了客厅就坐。
虞夫人说:“完盛啊,你不愧是老爷的好学生,我把你的事跟你的老师一讲,老师高兴极了!你不见,你老师的病也好了许多?”
哲笃顺应道:“是啊,是啊。确实比前天我第一次见时,好多了!”心里却在想,师母把什么事跟老师说了,是我和师妹的婚事?
虞夫人接着说:“你救了美盼,也就救了你老师的全家。你的大恩,师母永世难忘。从今以后,你不要住在寺里了,就搬来家里西厢书院安歇吧。老身立即命人去收拾,请即日就搬过来如何?”
哲笃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师母终于把他当自己人了。从此,我见师妹的机会就更多了。
哲笃越想越美,几乎要手舞足蹈了,但守着未来的岳母哪敢放肆?
所以,在表面上不露一点声色,很坦然地说:“晚生遵命,这样,我请教老师的机会就更多了。我会常来向老师请教和聊天,这样对老师的病情也会有帮助。”
“对呀,你老师就爱和你聊,他跟我是无话可说的。”
哲笃赶紧起身说:“那师母,学生马上回去搬行李,先告辞了。”说罢,一揖到地,很潇洒地走了。
虞老夫人望着哲笃的背影,脸上闪过了一丝冷笑。
【二】《入若耶溪-上阕》王籍.诗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完哲笃飘飘然地从虞家出来,心里那个美哟!
他得把这等好事赶紧告诉明长老,于是便向方丈处走去。
轻快的脚步,就像乘了一艘小舟;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了。
这么美的地方,顿让哲笃产生了归隐之心。
多少年来,自己只追求仕途却忘了美丽的自然,不觉伤感起来……
一进方丈,明长老正在蒲团上打坐,紧张了一整天的神经也得放松放松了。
见完哲笃进来,明长老忙从蒲团上站起来,说道:“先生,请坐,辛苦了!阖寺生灵,全仗先生得救,老衲谨此致谢了!”说罢,双手合十顶礼。
哲笃一边还礼,一边说道:“明长老不必客气,救人自救而已,不足挂齿。”
“先生过谦了!”
“长老,小生的亲事,你看如何?”
“虞家小姐,你不用怀疑,肯定是先生的娇妻了!”
“长老为何如此说?”
“昨天,虞夫人是当着汪院使的面,亲口答应的,还让老衲作证了呢。”
哲笃笑道:“刚才老夫人要小生搬到她家西厢书院去住,她是否把小生当成自己人了?”
“这是好事的先兆。先生,老衲恭喜你了!”
“托长老的福!小生去收拾行李,告辞了。”
【三】《入若耶溪-下阙》王籍.诗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西厢书院的环境十分幽静。
那是当年,则天娘娘命人在正屋西边另外建造的一座小院落,作为读书养性的地方。
它和正房有围墙分隔,虞家住在普救寺内,是寺中院,而西厢书院则处在虞家大院之内,是院中院。
现在哲笃搬了来,一看这个地方,十分满意,确实比容膝山房强得多。那小院的月门上方嵌一块小横匾,上写“退思”二字。
进入书房,陈设更为高雅,粉墙上挂一幅中堂,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画的山水,画意取梁朝诗人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意。中堂两边配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闭门即是深山”,下联是“读书随处净土”。
周围放着不少书柜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1],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那珍宝架上,陈列着夏鼎商彝,秦砖汉瓦,各种古玩,全是稀世之珍。
哲笃看了这些陈设,心里非常感激师母,她确实是把自己当作女婿看待了。
哲笃此时感到一切都称心如意,心想:从此以后,近水楼台先得月,虽不能和师妹朝夕相处,但见面的机会肯定少不了,更何况不久的将来就要结为连理,白头偕老,我完盛也不虚此生了!
————————————
注释
[1]三坟五典
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说,在公元前530年,楚国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够读懂上古名著而闻名于朝,遗憾的是《左传》没有说明这些上古名著的内容和形式。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9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92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