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99章 长桥弯弯抵海鲸

第199章 长桥弯弯抵海鲸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冥币,又称阴司纸、冥钞,是民间传统拜祭鬼神或祖先时火化的祭祀品之一,意为供逝者在阴间使用的钱。
冥币的使用可追溯到纸钱产生的时代——魏晋。元朝以后,过去殡葬中最为常见的金属或陶质明器大为减少,萦盛一时的陶房屋、陶谷仓、陶车、陶灶、陶俑、陶牲畜等,被葬礼上付之一炬的纸人、纸马、纸房屋等纸明器所替代。由此,硬质冥币脱胎衍化而来的纸质冥币便应时而生。
【一】《卢沟晓月-上阙》陈孚.诗
长桥弯弯抵海鲸,
河水不溅永峥嵘;
远鸡数声灯火杳,
残蟾犹映长庚月。
舜华穿上了小乞丐脱下的长衫,说道:“咱走吧!”
小乞丐问:“往哪走?”
“去忘川河呀。”
“去那儿干嘛?”
“带你去投胎!”
“哦,原来投胎就是投河呀!”
“谁说的?”
“刚才你不是说,找忘川河跳么!”
“跳什么河呀!”舜华告诉小乞丐,“你是没死过,可能不知道,这人死之后吧,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划为界。忘川河水是血黄色的,里面尽是些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比方,像你这样的……还有虫蛇满布,腥风扑面……忘川河上有奈何桥,奈何桥边坐着一个老婆婆,叫孟婆……要过忘川河,必过奈何桥,要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转世投胎……”
“那就别说了,赶快投胎去吧!”小乞丐催促道,“你没听见,鸡都打鸣了么?”
舜华也说:“是啊,是啊,快走吧,你前面带路。”
小乞丐问:“是你带我去投胎,还是我带你投胎,怎么是我带路?”
“当然你带我啦!”舜华说,“我在世间是大家闺秀,成天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我知道往哪儿走。”
“忘川河,我又没去过,怎么带路?”
“你不是要饭的么?乞讨的路上,就没见过水呀,河啊,什么的?”
“那-倒是常见。”
“这就是了,往河边走就对了!”
“还是投河么~”小乞丐嘟嘟囔囔,领着舜华就上路了。
看到小乞丐不高兴的样子,舜华没话找话地问:“到了忘川河,孟婆问起咱俩来,如何跟她说?”
“说什么?”
“咱俩的关系呀!”
“就说是兄妹。”
“是姐弟吧?我看你这长相,顶多也就七八岁。”
“你不是索命鬼么,怎会连被索之人的年龄都搞不清楚?”
“不对么?”
“可不是不对呢,”小乞丐说,“我今年都三十二了。”
舜华吃了一惊,“三十二?怎么这么矮?侏儒吧!”
小乞丐停下了脚步,生气地看着舜华,把腿在她面前一伸,说道:“你看,侏儒有这样的大长腿?”
“大……嗯,和你的身高比,你的腿可是不短……可你这身高,和侏儒也差不多么……”
“我这叫呆小[指袖珍人]。”随后,小乞丐又解释说,“我这‘呆小’,可是呆萌的呆,不是痴呆的‘呆’。”
“那不一样么?”
“不一样!”
“哦,对了,对了,想起来了,武大郎就是你这样的人。”
小乞丐怒视着她,“若我是武大郎,你岂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我叫舜华。”舜华又问,“哎~,你叫什么名字?”
“我没有名字。”
“人,怎能没有名字呢?”
“我就是没有么!”
舜华笑道:“这样吧,以后我叫你‘大长腿’如何?”
“你爱叫什么,就叫什么吧!”
说话间,两人就走到了一条河。大长腿问道:“是这条河么?”
舜华下到河边,看着清澈的河水说道:“不像啊,这里的水太清了,不像忘川河那样浑浊……”她转头问大长腿,“我们是不是来晚了,没赶上呀?”
“赶上什么?”
“浑水呀!”
“我常年在这里乞讨,河水一直是清的,从来没见过河水浑过。”
“那,不是这条,河上没桥么~”
“有-,在上游。”大长腿朝着站在河边的舜华喊道,“你快上来吧,我带你去找桥,晚了,天就亮了。”
“天亮了,怕啥?”
“鬼,不怕光么?”
“哦,怕!怕!”
天蒙蒙亮,他俩来到了一座桥。
大长腿对舜华说:“你自己去桥上看看吧!”
舜华问:“那你呢?”
“我到桥洞里躲会儿。”
“干嘛要躲?”
“待会儿,人多了,见我光着个膀子,领着一个大姑娘,人家还不得揍死我!”
“这不是奈何桥么,大家不都光着么!”
“关键这不是什么奈何桥,这是‘芦沟桥’[卢沟桥]。”
“芦沟桥?不会吧,一条沟的桥,会如此壮观?”
“行了,你别管这么多了,看好了,赶快下河找我……哦,你也得注意点儿,见到人,就赶紧蹲下!”
“为何要蹲下?”
“你不怕人家看见你裸露的大白腿,把你送窑子去?那你就到不了阴曹地府了,直接就去十八层地狱了……”
舜华白了大长腿一眼,独自走上了芦沟桥。
【二】《卢沟晓月-下阙》陈孚.诗
道上征车铎声急,
霜花如钱马鬃湿;
忽惊沙际影摇金,
白鸥飞下黄芦立。
黎明的芦沟桥,斜月西沉。
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美丽的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而宛平城内也是月色朦胧,站在卢沟桥上,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
舜华走上了桥面。
桥略呈弧形,两端较低,中间隆起。桥墩、拱券以及望柱、栏板、抱鼓石、华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岩及大理石砌筑,而桥面却是用天然花岗君巨大条石铺设的。
望柱和栏板石迎面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望柱项端各雕有一头大石狮,在其头上、足下或胸前背后又雕有一些小石狮。桥两端作为抱鼓石用的,东端是两头大石狮,西端是两头大石象,身躯硕大,憨态可掬。在顶栏石狮、石象之外,各竖华表一个,高一丈有余,下设八角须弥座,上穿云板石,莲座圆盘之上又有一头石狮,迎向桥外、神态自若,犹如迎送行人……
上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舜华赶紧蹲了下来,把手里的绳子扣顺手丢在了地上,慌里慌张地扯着破衣衫遮住自己的双腿。
路过的人们怜惜地把目光投向她,舜华可怜巴巴地把头压得更低了。
谁知,路人走过以后,都随手往绳子圈里丢了些零钱,有铜板,也有纸钞,有10文的,20文的,竟然还有100文的。
舜华看着眼前的这根绳子,惊叹道:“这哪里是追命索啊,这不是聚宝盆么?”
不一会儿,绳子就圈了不少的钱。
可能到了吃早饭的时候,人逐渐少了起来。舜华趁没人注意到她,匆忙把纸钱叠好,揣进怀里,抓起铜板,拎起绳索就跑。
跑到了桥下,高兴地拿出钱来给大长腿看。
大长腿一脸惊喜,他把钱数了又数,点了又点,竟然有一贯之多。他拿出一张交钞问舜华:“你说,这是多少?”
舜华说道:“一百呀!”
“你确定,你看到的不是冥币?”
“你眼瞎呀!明明是一百文的中统交钞。”
“不是我眼瞎,关键是,你们阴间不是使用冥币么!”
“我这不是还没找到孟婆兑换么……”
“哎,哎,你站那太阳底下。”
“干什么?”
“看看,你究竟是人是鬼!”
舜华在河岸找了一块大石头,站了上去,迎着初升的太阳。
“不对呀!你有模有样、有型有影的,怎会是鬼呢?”大长腿又走上前去说,“让我摸摸!”
“摸啥呀~”舜华霎时害羞起来。
大长腿握了握舜华的手腕:“有感觉么?”
舜华说:“有啊!”
“坏了,我也有。”大长腿似乎突然想起来了什么,说,“你是不是‘梦游【1】’啊!”
“梦游?”……
————————————
注释
【1】梦游
梦游症,俗称“迷糊症”,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在神经学上是一种睡眠障碍,症状一般为在半醒状态下在居所内走动,但有些患者会离开居所或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
梦游的奇怪现象是,当事人可在行动中从事很复杂的活动,会开门上街、拿取器具或躲避障碍物,而不致碰撞受伤;活动结束后,再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眠;睡醒后,对睡梦中的一切活动一无所知。成年人发生梦游,多与患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有关。
“梦游”,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
《说文》:梦,寐而觉者也。睡着了却又醒着,梦境由人发出却又无法掌控,时而离奇谲幻,时而仿佛亲历,似与真实相连,又缥缈无法捉摸。早期先民由于无法理解这种离奇的经历,于是对梦进行占卜。
《汉书.艺文志》:“众卜非一,而梦为大”,可见梦占在古代生活的地位。《左传》中就有很多关于梦和梦占的记录,王充《论衡》,“人之梦也,占者谓之魂行。”梦是魂魄的远行,也就带上了精神游动的意味。而《说文》,“游,旌旗之流也。”游是自由的流动,飘逸畅达。
在古典美学当中,游主要表达主体的审美体验和思考,如宗炳“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将自己所见所想的名山胜水图画于墙,于观览当中任思绪流动,获得如临真境的感受,是驾于想象之上的自由烂漫的身体性活动。而“梦”与“游”的结合,在古典文献当中,并非指现代医学层面的人在睡梦中起床行走的行为,而是指以梦为介体进行的灵魂游荡式的奇特想象和审美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梦游”应该最早追溯到《庄子》。
在先秦诸子当中,《庄子》最注重“游”的体验,追求超越肉体的精神畅游,表现在“逍遥游”当中,更体现在“梦中游”当中。《至乐》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在梦与真我之中徘徊,“栩栩然蝴蝶也”,经历化作蝴蝶的畅游,而又回到真实当中,不知物与我之间是否真有分别,如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乐,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
“游”是想象性的身体活动,“梦”是动态的想象,他们都是意识上空灵的架构,是想象的,也是哲理的,二者都是庄子重要的思想部分,共同构成了“梦游”的开端。这种精神性的活动和想象在屈原的《远游》和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中继续得到发展。
屈原“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起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虽未托于梦中,而是“游神”,“精气”上浮而游历四方,在精神世界中经历传说中的神灵故事和景象,带有游仙的意味,寄寓诗人“无以通其诚于帝”,又不忍离开楚国的内心挣扎与悲辛。而宋玉之《高唐》《神女》二赋,借着“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仙妇人”,描绘了一位“美貌横生”“温乎如莹”“宛若游龙”的巫山神女。屈原的“远游”更注重主观情感体验和想象经历,宋玉的“梦游”则更注重叙事和描绘,然而二者都将梦游的体验进行了早期的文学化表达,对汉赋的创作和“游仙诗”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汉代辞赋中,王延寿的《梦赋》翻开了梦游文化的新篇章。
“余夜寝息,乃有非恒之梦”,在梦中“悉睹鬼物之变怪”,“于是梦中惊怒”,对鬼怪大加训斥和鞭笞,一反对主体在梦境的顺从和主观情感体验,表现出激烈的抗争。一系列鞭打动作和鬼怪被打后的丑态描写,离奇谲幻又气势磅礴,显示出作者的朗朗英气,也凸显了作者的自我主体地位和强烈的创作自觉,实为秦汉梦境描绘的瑰丽之作。
魏晋时期的“形神”之辨促进了对“梦游”的重新认识,形神分离、神不灭论以及对梦的真实性的讨论,使得人们对梦的认识逐渐理性化。“梦游”一词正式出现在《列子》当中,时代玄学的汹涌,佛教和道家对“梦游”文学的产生,都起了重要的影响,“梦游”逐渐成为了“神游”的表现,并且开始出现了“梦游”与“游仙”的结合,与道教的联系更为紧密,沾染上“仙气”,蓬莱、瀛洲等意象都纷纷出现在与“梦游”相关的诗文中。
而唐代是“梦游”与“游仙”正式融合的时期,许多诗歌都冠以“梦游仙”的诗名,其著名者,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王勃《忽梦游仙》和白居易《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等。
此时,“梦游”中的“仙”“神”“灵异”之感开始跌落神坛,诗歌当中所描绘的梦境和神游的高妙,不断向现实靠近,成为普通大众可知可感的审美体验。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意象恢弘,以描写梦游天姥山所见瑰丽变换的景色为主,然而“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虽然也写出了仙境之“仙”,但是相对于魏晋时期对“仙”之仰望和渴慕,李白的仙境已经变成观览玩游之地,产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游览后对于人生的感叹,淡退了慕仙色彩。最后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结束全诗,落脚于人生理想的劝说,天姥山之仙境,不过是他放达之地和隐居去向。而这种以“梦游”引出对人生思考,借梦以抒发个人志趣,正开启了后世对梦与人生双重感慨的先河。
宋朝的“梦游”,则带上了对现实人生的关照,借梦以抒发人生的感慨,其最著名者,为苏轼的《后赤壁赋》。赋文表达的情感并非豁达之感,而是幽深孤寂而抑郁的。梦道士,是精神上与道相逢的表现,想用精神上的向道和超脱来摆脱命运的困惑,既有“仙”的超脱,也有现实的桎梏。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道出这种心态的真义,也表现出“梦游”的“俗化”,与人生之感相交织。这样的表达方式成为此后梦游的主要表达形式,即以梦写人生,以梦叹人生。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9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9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