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93章 桃之夭夭灼其华

第193章 桃之夭夭灼其华

推荐阅读:妖龙古帝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


        三月二十八日,是三女杏儿出嫁的日子。
当年,于家悄没声声地糊糊弄弄地就把大女儿清婉嫁到了甄家。而今,三女出嫁,于太医本想遍请京城三品以上官员,热热闹闹地大操大办。谁知,又碰上了二女蕙兰走失这事,所以王冕和杏儿的婚事,也只能从简了。反正王冕家除了他远在老家的老母亲也没有别的什么客人参加婚宴。
既然想省事,于太医也没把杏儿接回家里来,直接让她从香山别墅出嫁。
【一】《国风.周南.桃夭-上阙》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清晨,漫山遍野的桃花在晨光中开得格外地喧闹,它层层叠叠的,宛如一片朝霞。
甄友乾原是于太医的小跟班,他对接客安排宴席的礼仪尤为擅长。一大早,他便和几个亲友来到南茶棚把迎亲的队伍接上了山。随后,他又走下了石阶,等待送亲的队伍。
看着友乾一身崭新富贵的打扮站在茶铺的门口,松老三笑嘻嘻地走了过来,问道:“甄大官人,今儿是哪位小姐出阁?”
友乾说:“三小姐。”
松老三又问:“听说,二小姐丢了?”
“是啊,”友乾说,“关键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你说,奇怪不?”
松老三道:“这有什么可奇怪的?”
“怎不奇怪?”
“那天不是三月三么,那一天,有情人私奔,官府都不追究,你追究个啥?”
友乾说:“你的意思是,二小姐跟人,跑了?”
松老三肯定地点了点头。
“诶~不会!不会!”友乾笑着摇了摇头,“于家的女儿,个个本分,哪能做出如此出格之事?”
“本分?”松老三不怀好意地“哼”了一声,“甄大官人,外面风大,您到屋里来喝杯茶暖和暖和。”
看着松老三如此热情,便道:“你这儿吧,虽说是茶铺,却没有什么好茶叶……”说着,便跟着他进了屋子。
松老三一边给友乾冲茶一边说道:“也就是在三月三的那天晚上,估计是四更天吧,我让一泡尿给憋了起来,正站着方便呢,就听见马叫得有些异常,抬头看时,见马棚的灯还亮着,我还以为白天喝大了,忘了熄灯了呢!”
友乾有些不自然起来。
松老三又说:“我提着裤子往马棚走,站在门口正系腰带呢,却从门缝里看见里面有人晃动,我趴在门缝上一瞧呀……呵!”他有意加重了语气,“哎呀呀,真是不堪入目啊……心想,这是谁呀?外人是不敢到我马棚来的。再仔细一瞅啊,原来是于家的大小姐……但不知为何,她的脑袋一直在晃悠,刚好挡住了那男的脸……可惜了,我没看准实那人是谁……”
友乾的脸“唰”的一下就红到了脖子根。他心里明白,松老三一定看到了自己,这是在敲打他呢!
松老三一边说一边用余光瞟着友乾,“当然,我也知道,她的夫婿,您的儿子年纪太小,不能满足于她……这些谁都能理解……”
友乾双手抱着那个茶杯,其实是在有意挡着自己的半张脸。
见友乾一直不搭腔,松老三继续说道:“不满大官人说,我老三从小到大,连个配狗的都没见过,哪见过人啊?哎呀呀,把我给馋得呀!哎,不是,把我给惊得呀……真,真是大为震惊……”他抻长了脖子问友乾,“甄大官人,原来男人和女人之间,还能干这种事儿呀?”
友乾讪讪地说:“是啊,是啊!”
松老三道:“这种事儿,一旦被戳破……哎呀呀,大官人,我都做下病了!”
友乾问:“你,你病什么?”
“病什么!”松老三说,“一听到那马叫,我就哆嗦;一看到那马棚,我就紧张。”
“别扯远了!”友乾不悦道,“马棚里,又没死过人,你紧张什么?”
“紧张什么?”松老三说,“大官人呀,你可不知道,每当我去那马棚——我人还没走到大门口,他娘的,‘它’先到了!”
友乾撂下手中的杯子,站起身来说:“行了,行了,别瞎胡扯!过几天,我给你弄个窑姐,来帮你治治……”说罢,就想往门外走。
【二】《国风.周南.桃夭-中阙》诗经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松老三急忙站起身来,上去抓住友乾的胳膊说:“有道是,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友乾歪着头斜着眼瞅着老三,“你的意思是,想成个家?”
“是啊。”
“你成你的,我又没拦着!”
“可谁跟我呀?”
“没人跟,你找我也没用啊!我又不是女的,我家也没女儿……”
“您帮我娶一个嘛!”
“我帮你?”
“是啊!”松老三说,“大官人呐,你想,我都是四十好几的人了,这传宗接代的事,我不能不考虑了。若没个一男半女,怎对得起祖宗?”
看到老三得寸进尺的样子,友乾真想上去揍他一顿,但现在人家拿住了“掐巴”,就只能忍气吞声了,“你有祖宗吗?你知道你爹是谁吗?你也真能想……”
“哎呀呀,大官人,您怎能这么说,”松老三死皮赖脸地道,“我都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我不能不为我的下半生考虑呀,等我不能动弹了,总得有个养老送终的不是?!”
友乾说:“你的意思,是让我给你娶媳妇?”
松老三的头点的像捣蒜。
友乾气愤至极:“我是你爹呀,让我给娶媳妇。”
松老三不要脸地说:“就算是吧!”
“我没那么下作,连六十多岁的老尼,都,都……”
“我爹,不是没有这么多方便的儿媳妇么!”
友乾是真被讹上了,气得浑身发抖,却有火又不敢发,只好降低了声调说道:“你知道,现在娶个媳妇多少钱么?”
松老三问:“多少钱?”
“三百贯大钞,老三!”友乾装穷道,“你可知,我是费了多少事,才娶了一个丑八怪似的媳妇……你说你,‘穷得个剂子摇铃铛’,也想娶媳妇……”
“不是,大官人,我哪能和你比,我不娶什么大家闺秀,一般穷人家的女子就行!”
“穷人家的女儿,你更得花钱买啦,人家就指望用女儿卖钱呢!”友乾说,“除非你家有妹子,用她来‘换亲’。”
“我哪有妹子。”松老三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拿出一副无赖模样。
这时,喇叭鼓手响了起来。
友乾对松老三说:“三儿,反正你的事,我记心上了,再不行,哥哥就给你典一个……”
“典一个?也行,也行!”松老三高兴地忽地站了起来,“典妻也行啊!”
【三】《国风.周南.桃夭-下阙》诗经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友乾和松老三一同出门查看,只见一片红云朝山下涌来。
元朝是蒙古王朝,其婚礼服饰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
王冕的礼服是“质孙服”,就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这样的设计方便骑马。
相对于“质孙服”,杏儿的礼服就显得麻烦了许多,她穿的袍子宽大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要两个伴娘在后面帮她拉着袍角,头上戴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从她大大的红盖头就能看得出来。
哥哥慕凡背着杏儿,个头高大的伴娘撑着一把大红伞护着他俩,从台阶一步一步歪歪拉拉地往山下走。
看着慕凡费劲巴拉的样子,王冕真是担心但又手足无措,他真想亲自抱起自己的新娘下山。
好不容易到了茶棚,伴娘们扶着杏儿上了八抬大轿,王冕骑上高头大马,大喇叭吹起,浩浩荡荡地下山而去……
————————————
注释
【1】婚服演变史
如今人们结婚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西式婚礼,礼服为西装婚纱;另一种为中式婚礼。而中式婚礼,人们大多会选择这样几种风格,即汉式婚礼、唐朝婚礼、民国婚礼。但中国朝代演变至今,历经了多少文化和习俗的洗礼,婚礼服饰也同样变化颇大。
(1)周朝婚服—纯衣纁袡
周朝的婚礼端正庄重,不像后世那样吹唢呐打鼓一片喜庆,整个过程都是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周朝的喜服也采用了代表庄重的黑色,让人觉得肃穆起敬,不可儿戏。
新郎服饰:爵弁,玄端礼服,缁衪纁裳,白绢单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饰: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近几年兴起汉服热,许多新人在拍时会选择中国风,汉服和旗袍则成为最受欢迎的服饰,但大多数影楼的汉式婚服并不规范,大多只是常服。当然,新人追求的也不过是好看和中国风,这无可厚非。
(2)秦汉朝婚服—遵循周礼
我们经常看到汉剧中新娘新郎身穿耀眼的红袍喜服成亲,这其实是有误的。在唐代以前,人们结婚时都是按周制婚礼男女都穿黑色,尤其是秦汉时期,以黑色为尊,因此在成亲这样严肃的日子里也必然是身穿玄黑婚服。
在秦汉时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婚礼服形式采用深衣制。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禅衣内有中衣、深衣,其形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汉代曾采用12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不同身份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
(3)唐朝婚服—钗钿礼衣,红男绿女
从唐朝开始,不再以黑色为尊,这时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颜色为红男绿女,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是的,你没看错,唐朝的婚服颜色搭配就是这样,红配绿!这也是“红男绿女”一词的来历。
虽然,在我们现代人的审美里,红配绿是最俗的搭配,一旦搭不好,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但盛世唐朝就敢这么穿!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许不同,三舍生(太学里的学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圆领衫、两个角往上折而后交叉固定的幞头(自然是黑色),新娘自然是冠子、霞帔、大袖衫,颜色是青色。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饰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们的服饰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这样的设计方便骑射。
相对于“质孙服”,元代的贵族妇女们穿的服饰则显得麻烦许多,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头戴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元朝的嫁衣也跟其服饰没有多大差异,仍带有浓厚的蒙古服饰特点。
(6)明制婚服—凤冠霞帔、九品官服
明朝的婚服,就是我们常见的凤冠霞披和状元服了。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婿也可假穿九品官服——青绿色。文官补子为鹌鹑,武官补子为海马,妇则按与婿相同的品级佩戴相应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大红褶裙,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女子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
(7)清朝婚服—旗袍样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虽然也是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
(8)民国婚服—西风东渐
民国时期,在时代的背景下,通过革命,中国已经打开国门,不再闭关锁国。所以,西方的婚礼习俗也逐渐传至民间,常见的婚服除了旗袍中山装外,也出现了婚纱和西装礼服,头饰也不再是凤冠霞帔,而是白色头纱。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9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98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