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90章 绣房香幄紫驼车

第190章 绣房香幄紫驼车

推荐阅读: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悍卒斩天太古神尊反派就很无敌死亡作业乱世书惊天剑帝我有一座随身农场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脑海里飘来一座废品收购站


        由于杰克逊用并不地道的汉语向蕙兰求爱,导致很大的误会,使她愤然离去。
当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完杰克逊回到马车时,却发现蕙兰不见了,于是询问车夫,他们说根本就没看见二小姐回来过。
大伙儿一听愣了,她这是去了哪里?
纪绪让暮羽在车上等着,又留下一个马车夫看护着他,自己便和另一车夫及英英、凝秀一起;杰克逊、有才和清婉一伙;王冕、杏儿和梅香一队,分了三路,便开始漫山遍野地寻找蕙兰。
【一】《都城暮春-上阙》王冕.诗
绣房香幄紫驼车,
队马连云拥醉娥。
天上柳花随处滚,
人间春色已无多。
温煦的阳光普洒在满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
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五彩经幡”【1】;还有,那粼粼而来的“绣房香幄紫驼车”,总是穿梭在川流不息的行人间;若是碰到水泄不通的拥挤,那便是“队马连云拥醉娥”之处。
玉泉的山山水水,到处洋溢着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这无一不反衬出大元朝泱泱盛世的其乐融融。唯独不乐的,便是穿梭在山间各路上苦苦寻找绿衣姑娘的纪绪一帮人。看着游人徜徉在繁闹的山路上,脚下是一片的轻盈;而纪绪他们,却累得只剩下一口喘息的气息了,脚步更是艰难地挪动着。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人流也在慢慢减少。
纪绪安排了一辆马车,先送清婉、暮羽和有才回家,他们几个,再去没寻过的地方找一找。
大地开始入眠,除了微风轻轻地吹,以及远处偶有一两声的犬吠,玉泉山是死一般沉寂,冷落的山路上更是悄无声息。
大伙儿都哭丧着脸,坐在路边的石头休息。看着连喘气都没劲儿的众人,纪绪叹息道:“走吧,我们回去!”
一听回去,英英一下子蹦了起来:“我们去哪儿?”
纪绪道:“都先去山庄,跟二姑汇报一下。”
回车的路上,英英埋怨说:“好好的一场春游,让你这个西域蛮子给搅和了。”
杰克逊辩白道:“谁搅和了?”
英英道:“你还嘴硬!看回去后,二姑不揍死你!”
纪绪说:“四小姐,你也别怪亚瑟了。”
英英好像是一肚子火没发出来,继续说道,“这是中国,你说你,搞什么求婚仪式呀!再说,求婚你就好好求吧!你来什么上半身下半身的……”
“不是下半身,是下半生[shēn]~”杰克逊用生硬的京腔解释着……
【二】《鸟鸣涧》王维.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花瓣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翠微山一片空寂。月亮从西山伸出头来,月光洒落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也许是母子连心,一向不谙世事的薛姨娘来到于湉的身边问:“这么晚了,孩子们怎么还不回来?”
“尽是些年轻人,好不容易凑一块儿,还不大耍会儿?”于湉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句,便继续看她的春桂花飘落。
薛姨娘又道:“可我…总感觉…心…七上八下的……”
于湉也有些不耐烦,说道:“你不是信佛么?咱可不能信神经了……”
正说着,英英冲进了西花园说:“二姑,二姑,二姐丢了……”
薛姨娘一听,即昏厥在地。
此时,纪绪他们走进了西花园,丫鬟们见状赶紧上去扶起了薛姨娘。
于湉道:“走,走,走,都去大厅!”
众人随于湉来到了正屋大厅,纪绪把情况大体说了一遍。
于湉问:“你们问过车夫了吗?蕙兰就一直没回过车?”
“是啊,”王冕道,“俩个车夫都问过了,都说未见过蕙兰姑娘。”
“这就怪了!”于湉琢磨起来,“蕙兰这孩子一向乖巧,从不独自乱跑的,她这是碰见了什么熟人,跟着去了……不过,也不对呀,她去哪儿,怎么不说一声?”
丫鬟们是又掐人中又灌水的,薛姨娘总算缓了过来。一有了气息,她便大哭。
于湉嫌弃道:“你说你,这还没怎么着呢,你哭什么!”
薛姨娘眼泪汪汪地说:“会不会,又发生了她姐姐清婉那样的事情?若是如此,我就不活了……”说罢,又是一阵嚎啕。
“呸,呸,呸,你说你这个做娘的,瞎说些什么!”于湉赶紧转移话题,“你先想一想,在这京城之内,蕙兰有没有比较相好的朋友?”
薛姨娘止住了哭声,说道:“哪有,她那个清高,和你似的,哪有人愿意与她做朋友。”
于湉眉头一皱,不去理会薛姨娘,却问纪绪:“是不是遇上了她三姑,到她家里去了?”
纪绪说:“清婉大姐回去了,若是在她家里,大姐定会来说一声的。”
正说着,清婉、于璐和友乾便走进了大厅。
看到三个人进了屋,于湉便知蕙兰不在她的家里。
于璐进门就说:“蕙兰,会不会遇见咱大姐家的她的那几个表兄妹?跟着去了他们家玩去了?”
“不可能!”于湉道,“大姐夫说,他们一家今天去‘十渡’了,那么远的路程,他们还要在那儿多住几天呢!”
大家想了个遍,也想不出蕙兰可能去的地方。
这时,王冕说话了,“节前,我去过京城我表弟达普化那里,说要把蕙兰姑娘介绍给他,并约定让他今天来玉泉山相亲……”
杰克逊一听,不愿意了,“蕙兰是我的……你怎能介绍给你表弟……你这不夺人所爱么……”
纪绪拉了一下杰克逊的衣角,示意他赶紧闭嘴。
于湉问:“他俩见过面了吗?”
王冕说:“还没呢,我也一直等我表弟,可他一直没有出现。”
“就是,”于湉说,“他俩都没见过面,又互相不认识,蕙兰怎会跟着他走?”
友乾说:“她会不会,回家了?”
于璐白了自己丈夫一眼,说道:“回家干什么?回去看你妹妹的那张臭脸!”
友乾道:“总得回家去看一眼么,说不定……反正什么情况……不都得跟大哥说一声么……”
“是啊,也只有如此,娘家的人多,召集一下仆子侍从一齐出去找,说不定……可是,谁去说这事呢?”于湉瞅着友乾问道。
友乾道:“你别看我,我可不去,谁惹得事儿,谁去!”
于湉问:“谁惹得事儿?”
清婉赶紧低下了头。
“二姐,”友乾说,“我跟你说,我可一直反对这种跨地域的婚姻,何况还隔着个大海……这都是于璐撺掇清婉干的,让于璐回家跟大哥解释……”
“谁撺掇的?”于璐大声说道,“还不都怪你!把一个看着女人都放绿光的西域男子弄到家里来,你也不怕出事!”
“能出什么事儿?再说了,杰克逊看我也是两眼发绿么!”友乾怼道,“哼哼,你倒好,这不,今天就整出事了……”
“行了,行了,你俩吵什么?!”于湉呵斥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此时,前村的鸡叫了,后店的鸡也跟着叫,此起彼伏的。
于湉沉默了一阵子,问纪绪:“纪公子,你对我家熟知,要不,你和元章跑一趟?”
“好的,二姑,没问题!”说罢,纪绪就站起身来。
于湉说:“那也不用急,天亮了再去。”
纪绪道:“还是早去早回的好!”
友乾说:“你这会儿去,城门也打不开呀!”
纪绪道:“我们先去各个码头转一转。”
“对对对!”友乾明白人儿似地说,“牙人,一般都半夜三更偷渡……”
于湉白了友乾一眼,骂道:“闭上你的臭嘴!”
友乾讪讪地笑了笑,念叨了一句:“做对的时候,没有人记得;一旦做错,连喘气都是多余。”
杰克逊却站起来说:“那,我也去吧!”
纪绪道:“你不怕挨揍,你就去!”
杰克逊吓得又乖乖地坐了下来。
王冕换好了衣服走了进来,递给纪绪一件衣服,说,“纪公子,我给你也带来一件厚衣,可能大了点儿,你就凑合着穿吧!”
纪绪接过了衣服,两人便出了门,杏儿小跑似的跟着去了。
于湉在后边喊:“杏儿,你干嘛去!?”
杏儿头也不回地说:“我去看着点儿,别让我爹打了他……”
“那我也去!”英英也撒腿跑去。
于湉问:“你又去干嘛?”
英英说:“我爹会不会打纪公子呀,我也去看着点儿!”
“管你什么事儿?”于湉对友乾说,“你快把英英给我拽回来!她去裹什么乱……”
看着大伙儿都走了,于璐说:“那二姐,我也先回去。”
于湉问:“你回去干嘛?”
于璐道:“不是没有什么事儿么!”
“你不见二嫂还晕着么,你可是二嫂从小给拉扯大的!她心里不好受,你是不该在这里陪着她?”于湉生气道。
这时,杏儿和英英都回来了。
于湉问杏儿:“你不是跟着去了么?”
杏儿说:“纪公子说骑马方便些,不让我跟着!”
于湉道:“这纪公子,小小年纪,考虑事儿就是周全……”
于璐体胖,以往这个时候,早就睡了,她哈气连天地说:“俩孩子,明天还要上学呢……”
于湉道:“纪公子明天还能去学校么?没了老师,还上什么学。”
清婉说:“是啊,是啊,关键是,暮羽离了纪公子晚上不睡觉,要不让婆婆先回去?”
于湉道:“清婉,你回去哄暮羽睡觉……”
————————————
注释
【1】五彩经幡
在西藏,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的五彩经幡。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
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元朝宗教,最盛行的是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
忽必烈登基前,受戒于吐蕃高僧八思巴,登基后即尊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王印,任中原法主,统世界教门),藏传释教高于其余佛教派别的地位由此确定,并在大都建了许多藏佛寺,比如白塔寺、雍和宫、八大处,这些都是元明清留下的藏传佛教的文化遗迹。
至元六年(1269),八思巴制成蒙古新字,忽必烈升其号为帝师。从此成为习俗,元朝皇帝进入王位,必须先接受佛陀的戒律九次方正大宝。
(1)经幡的含义
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最长的经幡有3—5米长,60厘米宽,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颜色或红或白,一般侧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短的经幡一般是呈蓝白红绿黄五色的方形经幡,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往往被穿在一根长绳子上,横挂在人烟稀少的山口。挂在房顶上面的经幡一般是星火无字幡,由上面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幡条和下面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组成。随风舞动的经幡又被人们称作风幡。
据传,经幡缘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仪式。经幡上多印有经文咒语、佛像神马等图案,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传佛教的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
悬挂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有着自身修行、利益众生的功德。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
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一些学者更认为五色经幡还融入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五行说,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
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蓝色”代表着“力量”;
“白色”代表着“纯洁”;
“红色”代表着“慈悲”;
“绿色”代表着“智慧”;
“黄色”代表着“高贵”。
五种颜色的排列形式正是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因此,像大自然中天地不容颠倒一样,这五种颜色也不容错位。
(2)旋转的经筒
转经筒起源于象雄雍仲本教。也叫嘛呢筒,藏传佛教的寺院里一般都会有一排可依次转动的经筒,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非常壮观。
在西藏的佛教寺庙里,转经筒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手摇式的,是能够随身随时携带着转经筒,一踏上西藏的土地,就能从路边、寺庙里看到一个个手摇各色转经筒的藏族百姓,它们一有闲暇,便转动经筒。
另一种是固定在寺庙里轮架上的,要顺时针用右手转动它们,并在嘴里喃喃地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人们认为转经就相当于念经,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
转动经轮的功德随着转动周数递增: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二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的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所作身、口、意、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须弥山王般的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和阎罗王相等;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者,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19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199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