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48章 杨柳东西绊客舟

第148章 杨柳东西绊客舟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俗语说:“不出正月,全是年。”
昨天刚过了“观音开库”,今儿又赶上了二十七日的“人庆节”。
人庆节,又称人节、人日、人口日和人七日等。这个节日,一般是早饭吃碗面条,然后就纷纷走出户外,踏青春游,登高远望。
本来,清婉已经约好了蕙兰在郊外与杰克逊再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可当问及杰克逊“明天去不去浣花溪游湖”时,他的脑袋却摇晃得像拨浪鼓似的说“懒得去”。
呵!有道是“女人心似海深”,怎么这外国男孩的心也让人捉摸不透了呢?看来只好求助于纪绪了……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诗
甄家吃饭,是分开吃的。
作为一家之主的甄友乾和于璐,都是在正屋的客堂吃;清婉则带领着一帮孩子,在厨房里就餐。
早饭的时候,纪绪就问杰克逊:“亚瑟,你知道今早为何要吃面吗?”
“你过生日?”杰克逊从碗沿的上方望着纪绪回应道。
“我的生日在三月,还早着呢!”
“那是谁过生日?”
“我们大家过生日呀!”
“大家,都生日?”杰克逊问,“我们同年同月同日生?”
“不是这个意思。”纪绪笑道,“今天,是‘人’产生的日子,也叫‘人节’。”
“人节?”
“上古的时候,有个女神叫‘女娲’,你知道么?”
“补天的?!”
“对!”纪绪吃着面条说,“不过,她不光是补天救世的英雄,还是人类的创世之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被人称为‘大地之母’。
相传,她在初一到初六分别创造了鸡、狗、猪、羊、牛、马六畜,在初七的时候才创造了人类。”
“哦~我们都是她造的?”
“对呀!”
“那干嘛把我造的与你们不同?”
“可能是,‘黄泥’不够了,就用了些白土。”纪绪说,“其实,我们不是在同一天造就的,一共分为三天,分别是正月初七、十七和二十七。后来,人们为了区分各个年龄段的人,初七被定为小孩的节日,十七为中年人,二十七是老年人。随着时代的演变,这三天都被认为是人类的生日,这也有了‘庆生日’。
庆生日吃的面叫‘长寿面’,它和平日里做的‘面’有所不同,只用‘芹、葱、蒜’三种蔬菜做卤子,这体现了‘做人’的根本。‘芹’就是说,做人一定要勤奋;‘葱’是说,人做事要聪明;怎样才是聪明人做聪明事呢?就是‘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有些事该‘算了’就算了吧,不要过于计较……”
杰克逊原本是不吃芹菜的,听纪绪这么一说,赶紧把扒拉到碗边的芹菜又扒拉进嘴里,香香地嚼着。
看着杰克逊滑稽的举动,清婉偷偷地在笑。
纪绪接着说:“唐朝的皇帝喜欢诗章,他们把这一天命名为‘登高望远日’。每到正月二十七,皇帝就带上他的大臣登高望远,吟诗作赋。若是有才的臣子站在山峰之巅一抒情,偶得一首好词,皇上一高兴,说不定他的命运就此改变。”
“有因一首诗升官的吗?”
“有啊,像初唐时的陈子昂,在通天元年[696年]登上我们大都的幽州台,激情满怀地吟诵了他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传到女皇武则天的耳朵里,很快便把他从一个小小的进士,擢升为右拾遗。”
【二】《望岳》杜甫.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杰克逊说:“可是,像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吟诗给谁听呀?”
“给女朋友啊!”纪绪说,“今天本就是‘造人’的日子,就类似于你们那里的‘情人节’。这天吧,男人大都带着自己的女朋友出游。当他们登上山顶,对着自己的情人含情脉脉地赋诗一首,你说,哪个女孩不会感动?”
“可我没有女朋友呀!”
“也许你会遇上?这也说不定。”
“哪有这样的好事儿~”
“青年时候的杜甫,就在这一天登上了泰山,吟诵了一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赢得自己梦中情人、宫廷第一舞姬公孙大娘【1】的芳心……”
杰克逊不解地问:“老太太?”
“什么老太太,公孙是其复姓,公孙大娘是艺名。”
杰克逊不好意思地笑笑,“怎么起这样一个名字,我还以为是个老太太。”
“你这就不懂中国文化了,”纪绪告诉他,“古汉语中,‘娘’是指年青女子,‘大娘’就是‘大美女’之意。”
“哦,大美女啊!”杰克逊随之有些心动,“不过,这附近,有山吗?”
“香山不是山么!”
“哦,把它给忘了。”杰克逊笑了笑,问道,“香山很大,哪儿是最好的去处?”
“碧云庵【2】的山势就很好!”
清婉一个劲地给纪绪使着眼色,意思是“蕙兰不去碧云庵,两个人可不要走岔了”。
纪绪赶紧改口说:“正月二十七,美娘如至浣花溪,千载难逢不可期啊!”
“大娘不上山吗?”
“上啊,她们预先都在浣花溪玩耍,遇到可人的小伙就跟着上山。”
“哦~”
纪绪说:“香山是大都最美丽的山,它重峦叠嶂,清泉流水,花木遍布,景色优美,所以吸引了大批才子佳人前来登山。不过,现在呀,你去碧云庵的山上什么也看不到。”
“为什么?”
“青草还没有发芽,春花还没有绽放,光秃秃的,恐怕会影响你的情绪。我建议你去‘梅沟’。”
“梅沟好玩么?”
“好玩呀!此时的梅沟,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
“我怎么去呀?这么远的路,走着去,得什么时候?白马又让甄叔给骑走了。”
“坐船呀!”
“你从瓮山泊坐船一路向北,到了北旱河往西走,不一会儿就到了浣花溪湖,湖岸有个‘河墙烟柳’的小码头,你从那里下船,把小船往岸边的柳树上就这么一栓,你只管走人……”
“船不会丢吧?还有押金呢!”
“你放心,就是你丢了,船也丢不了;你上了岸顺着大路朝西北方向走,便可到那梅沟。”纪绪把碗往前一推,说道,“青云,有才,我们上学去。”
有才和暮羽放下筷子,起身跟着纪绪走。
走到门口,纪绪又止住了脚步,回头说道:“噢,对了,带上你那首《拉乌[love]》。”
“带它干嘛?”
“去山顶朗诵呀!”
“不是不去山顶了吗?”
“万一你心情好,又想去了呢?记住了,好的诗篇都是在高山上,触景生情写出来的,你可以带上你的诗,一路上再仔细琢磨琢磨你的修辞,这样一来,让路人看着,也觉得你是一个有文化的外国人……”
清婉捂着嘴,使劲忍住笑。
“哦~,明白了先生。”杰克逊满口答应道。
纪绪刚一转身,又回过头来。有才和暮羽一人一只胳膊,把它往上一抬,就从纪绪的胳膊肘底下钻了过去,跑进书房,去拿各自的书包。
纪绪却对杰克逊说道:“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心想事成’。只要你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你所梦想的事情就会在你的面前出现。”
杰克逊一听,来了精神,“什么事会出现?”
纪绪问:“你想要什么事?”
“我想再见到那个绿衣女孩!”杰克逊说,“可自从那天见了一面,她就如同消失了一般……”
“会的。”说罢,纪绪车身走了。
留下痴呆的杰克逊坐在椅子上,“什么‘会的’?”他又转身问清婉,“先生是什么意思?是会消失?还是会出现?”
清婉掩嘴偷笑,说道:“这我哪里晓得,你去到那里不就知道了……”
————————————
注释
【1】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第一舞人,她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
公孙大娘表演的《剑器》舞,技艺高超,独具特色,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最终公孙大娘流落江湖,寂寞而终。然而,她的盖世技艺是与中国历史上的两座文化高峰联系在一起的。代表作有《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
据说,当年草圣张旭,就是因为观看了公孙的剑器之舞,因而茅塞顿开,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
诗圣杜甫,在少年时代,也曾观看过公孙之舞。当年的公孙娘子,锦衣玉貌,矫若游龙,一曲剑器,挥洒出大唐盛世万千气象。杜甫曾有诗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写尽当年公孙剑器之盛: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意思是说:以前有佳人公孙氏,她跳的《剑器》舞轰动四方。围观的人山人海,个个神色惶惶,天地也为之变色。耀眼的剑光好像是后羿(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把九个太阳射落下来,身形矫健如天神驾着游龙在天上翱翔。开始时如同收束起震动的雷霆,结束时就象平静的江海凝住了波光……”
诗人以神来之笔,通过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比拟,描绘了公孙大娘舞剑器时青山低头、风云变色、矫如龙祥、光曜九日的逼人气势。笔下的公孙之舞,淋漓尽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向往不已。
安史之乱后,皇朝由盛而衰。杜甫先生在白帝城,又看到了公孙娘子的传人——李十二娘舞剑器。抚今追昔,不由感慨万千。盛世已去,杜甫不再年少,公孙的弟子也非是盛颜,至于公孙大娘本人,则更该是“绛唇珠袖两寂寞”了。
【2】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香山。香山是西山的一支余脉,位于北京西北,据金朝李晏《香山记略》说:“西山苍苍,上于云霄,重冈叠翠,来朝皇阙。中有古道场曰香山,相传山有二大石,状如香炉,原名香炉山,后人省称香山。”这里指的是香山最高峰“鬼见愁”上那两块大石,含云吐雾,在阳光照射下,岚光袅袅,似有几柱高香在燃烧,因而得名。此山重峦叠嶂,清泉流水,花木遍布,景色优美,因而自金朝以来就不断建造寺庙。其中,碧云寺是西山风景区最为壮丽的一座古老寺院。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当时叫碧云庵,传为元耶律楚材后裔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太监于经拓之为寺,俗呼“于公寺”;天启三年(1623)太监魏忠贤又重修,改称“碧云寺”,但二人均获罪未能葬于此地。清乾隆时又进行过大规模扩建,在南院仿杭州净慈寺添罗汉堂一座,北院建行宫,寺后墓地建金刚宝座塔,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寺庙式园林。全寺占地四公顷,坐西向东,依山势而建,从山门到寺顶共六重院落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建筑依次为山门、山门殿、天王殿(弥勒殿)、丹青阁、菩萨殿、普明觉妙殿、金刚宝座塔等。寺院布局采取层层封闭形式,各组殿堂层层迭起,愈上愈高,三百多级台阶穿插其间,上下相差二百多米,最高处达山的半腰,每进院落都各具特色。登顶展眼远望,松柏掩映着寺墙,别具一番风韵。从一条槐径进入,中有“绿玉之华白石桥”一座,下临数丈深的沟壑,沟底溪流淙淙,寺周古木参天,环境优雅。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