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26章 绝胜华清礜石池

第126章 绝胜华清礜石池

推荐阅读: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反派就很无敌脑海里飘来一座废品收购站万妖圣祖妖龙古帝万神主宰一号狂枭剑道第一仙重生之都市仙尊玄幻之我来到十亿年后


        【一】《孝经.开宗明义章》儒教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听说纪绪是复趾,杰克逊忙着过去看新鲜。
正在给孩子搓背的友乾,也放开儿子有才凑了过去,嘴上说道:“光听说过‘复趾’,可从来没见过。”
纪绪怪罪起暮羽来,“看到了么,你把我这点儿隐私这么一公布,大家都会像看怪物一样过来看老师……”
友乾问:“不是说蒙古人才有复趾么,难道纪公子是蒙古人?”
纪绪说:“我若是蒙古人,早就是执掌一方的大员了,还用在这里光着屁股给你们看?”
杰克逊连忙坐下,搬起自己的脚趾来查看,想找一找自己的小脚趾有没有长出多余的指甲。
友乾道:“你看什么?我都不是复趾,你一个黄头发哪来的复趾!”
“万一是呢?”杰克逊不服气地说。
友乾道:“你若是,只能说明你不是你爹的种!”
杰克逊却说:“不是我爹的,也与你没有关系!”
友乾道:“怎没关系,如果你是成吉思汗的种,咱俩不就是表亲的关系了么!”
杰克逊一听,又兴奋起来,“是啊,也说不定我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想什么呢!”纪绪笑道,“你连复趾都不是,哪来的成吉思汗的后裔?再说了,就算你是复趾,也不一定是蒙古血统呀,我们很多汉人也都是复趾。”
友乾问:“是啊,纪公子,你这复趾是从哪来的?”
纪绪道:“远古的时候,我们炎黄子孙【1】,一部分种田,另一部分狩猎。那时候根本没有鞋子可穿,脚趾没有保护,翻山越岭地奔跑,最外侧的小脚趾难免要磕碰,长此以来,一代一代地就形成了这种复趾现象……”
友乾说:“汉人,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很深。尤其看重自己的身体,正如《孝经》里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对自己身上的头发、指甲、胡须之类的部件,都不可随便捐弃,而像小脚趾甲是‘劈开的’这等‘异常现象’,怎么可能没有任何记载呢?我想,原因只有一个——古时候,汉人的小脚趾甲是完整的,根本不是复趾!”
“刚才我不是说了么,是狩猎的那部分先人,也就是居住在北方的东胡人。”
“那你还是蒙古血统!”
“不管什么血统,反正都是炎黄子孙。”
“蒙古人,是炎黄子孙吗?”友乾十二分地狐疑。
【二】《山海经.海内经》散文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
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到底蒙古人是不是炎黄子孙,大家听我慢慢讲。”躺在暖洋洋的草坪上,纪绪给大家讲起了远古的故事。
“《山海经》中曾经有这样一段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也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早在1万年前,此时太阳已经进入了低潮期,大量的太阳光已经无法顺利进入大地。故此,蒸腾在天空中的蒸气,渐渐在高海拔地区凝结成大块大块的冰川,这也为后来发生大洪水埋下了隐患。
到了5000年前,随着太阳的炎热,气温急剧升高,高海拔地区积攒下来的冰川开始融化,继而流向低洼之处。
当时,正是‘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们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大家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
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开始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成了儿戏。
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他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非因禹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很快,就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禹,又派了契、弃和大费三人辅助。
这四个人,可不一般!
他们都是黄帝的玄孙,契、弃是蟜极的孙子,禹是颛顼的孙子,而大费是颛顼的外孙大业的儿子。说也奇怪,曾经治水的禹、契、弃和大费四人的后代,分别建立起中国的四个伟大的朝代——夏、商、周和秦朝。
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大禹为了挽回父亲的失误,经过家门也未敢进入。在治水的同时,他也做了大量的救济安置灾民的工作。正是因为大禹治水的勤恳竭力,后来成为了舜帝的继承者。
孔子曾赞叹大禹崇高的道德:‘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禹王的这种恩泽天下的实践,使他的后人受祖荫的庇护得到天下万民的追随,建立享国四百多年的夏王朝。从夏朝的建立者‘启’算起,一共有十三代共十六位夏朝的君王,皆是禹的后代。
根据《荀子》和《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契’因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商王,封地在燕山以北至大兴安岭一带。
在中国诸多朝代中,当属商人最喜迁徙,也最善于迁徙。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圯耿,不常厥土’。成汤灭夏建商之前,商人就迁徙了八次;之后,至少又迁徙了五次。他们并不常在一个地方居住,平均50年迁徙一次。
一个家庭的搬迁,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更何况一个部落,一个国都的迁徙呢!但商人为何会乐此不疲,频繁迁徙呢?
《圣经》中亚伯拉罕家族的迁徙是因为遵循上帝的指引,而喜欢用龟甲和兽骨‘卜问’天意的商人,不知是否也是按甲骨‘兆’示的天意而迁徙呢?
先商的每一次迁徙,都会令善于经商的商族变得更富足兴盛,尤其是汤迁居亳地后,仅用数年时间,就让商国成为诸侯强国,文治武功均闻名于世。成汤也在亳地积蓄了足以灭夏立商的力量。在迁徙中求变,在迁徙中图强,或许就是商人喜欢频繁迁徙的主要原因吧!
不过成汤建立商朝后的五迁,伴随着的却是九世之乱,始作俑者竟是复兴商朝的商中宗太戊。太戊临死前因有私心而破坏了商朝‘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传位规则,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从而埋下了‘弟子争立’祸根。”
【三】《You Are Like A Flower》亨利希.海涅
You are like a flower,
So sweet and lovely and pure;
I look at you,and sadness
Steals into my heart.
I feel as though I ought
To lay my hands on your head,
Praying that God may keep you
So pure and lovely and sweet.
纪绪说:“就从‘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这一原则上说,蒙古人一定是商人的后裔。因为我们的大汗也是这样传递‘汗位’的……”
杰克逊掀开了自己的衣裳,闻了闻自己是否还有“汗味”。
纪绪笑道:“你那‘汗味’的遗传,我看,你儿子是跑不掉的了……”
杰克逊又不悦起来,“还儿子呢,至今连媳妇都没有!”
“噢,对了,”纪绪问,“你为何一直不高兴,刚才让雨给淋病了么?”
“病,倒是没病,只是有些相思。”杰克逊一往情深地说。
其实,纪绪在车里已经看了个一清二楚,不过他还是装作一无所知地问:“什么相思?”
杰克逊说:“就是在来的那条路上,我看到一个打伞的姑娘。哎呀,那个美哟!”
友乾问:“你是看上了那把伞呢,还是那个打伞的姑娘?”
“当然是姑娘啦!”杰克逊说道。
“那么一把大伞……你怎么知道她长得好看?”友乾逗弄他道,“说不定是个丑八怪,否则她为何要把自己遮得个严严实实!”
“我看到她的长相了……哎呀,长得那个好看……我,我,我要献诗一首……”说着,杰克逊便站了起来,深情吟诵道,“You are like a flower,So sweet and lovely and pure……”
“哎,哎,哎,说人话!”友乾告诉他,“老说这种鸟语,人家姑娘听得懂么!”
纪绪也说:“是呀,亚瑟,你说白话就行。”
杰克逊接着朗诵:
“你像一朵花儿,
如此甜美、可爱和纯洁;
我凝视着你,一丝哀伤
潜入我心田。
我觉得似乎应该
将手心放在你头上,
原上帝保佑你
永远纯洁、可爱和甜美。”
————————————
注释
【1】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黄”指黄帝,二帝皆为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1)词语解析
炎黄:炎帝神农氏,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黄帝(前2717-前2599年):轩辕黄帝为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在此期间有了文字。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传说中的几位古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的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契丹是炎帝苗裔。
(2)民间传说
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他的第一夫人嫘祖首倡蚕桑一织丝事业;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其实,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说,所以我们说“炎黄”是人文始祖。
东方文明从什么时候开始?
不可否认,东方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和发源地的。传统的东方文明涵盖的范围,一般来说包涵今天的东亚、东北亚、东南亚的一部分、中亚的一部分和太平洋西海岸的岛屿,如日本、冲绳岛、关岛等。其中中亚地带是多种文明交相影响的地带,东南亚是指其大陆部分。
上述所描述的区域和周边其他文明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东方各社会之间就是在今天相比于其他地区来说仍然有更多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过去5000多年历史中形成的,是历史的积淀。
而黄河文明主要是以炎黄帝时期的文明基础为发端的。它是以炎黄时期为文明的起始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各种文明的因子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文化、艺术、审美、习俗、思想、政治制度、军事特色、饮食习惯、价值观、世界观、宗教、文字等等。这些东西明显区别于其他文明社会。毫无疑问,文明的这些成分萌芽于炎黄帝时期。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