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102章 浓墨重彩画梁赋

第102章 浓墨重彩画梁赋

推荐阅读:乱世书惊天剑帝我有一座随身农场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脑海里飘来一座废品收购站神州战神鉴宝狂少大明烟火大唐之神级败家子人道大圣


        上了二楼,店主人打开了一间屋子的门,把他俩给让了进去。
友乾走在前头,清婉跟在了他的身后。店家却没有忙着进屋,而是从背后观察起清婉来:见她身穿一套清丽的翠绿色裙裳,明媚的绿色缎面起了银丝的暗底纹子;墨绿的绣线在袖口、襟口和裙摆处都绣满了层叠的荷叶,下摆很宽,足有八幅,走动起来,莲叶浮动,如步步生莲;她外披一件鲜红的雪狐大衣,头上梳了一个简洁的流云髻,斜插着一根冰丝流苏、花型翡翠发簪,耳际一副泪型翡翠耳坠,雪样的肌肤,魅丽清绝,像极了一朵娇俏盛开的荷花——清雅淡然透着一种妩媚,魅惑中又带着几分温柔。
【一】《咏玉》韦应物.诗
见清婉进屋后并没有坐下,掌柜的就说:“小姐,随便坐呀!”
“我站着就好。”说罢,更是把脸转向了墙壁,欣赏起墙上挂着的字画。
掌柜的坐下后,问友乾:“甄官人,今天需要点什么?”
友乾打着哈哈,“只是领着我家姑娘随便瞧瞧。”
一听友乾说她是自己的女儿,掌柜的暗自好笑:没结婚的女子哪有留云髻雾鬟的。但也不点破,就调笑道,“不要因为自家女儿乖巧,就不舍得花钱。你留着那么多钱干嘛,又不能生仔。”
“不是我不想花,关键是姑娘没看上。”
“我这么大的店,就一件没看上?”说罢又对清婉说,“大小姐也不要光想着给你爹省钱哟!”
清婉依然背对着掌柜的,就当没听见。
掌柜的笑了笑,“小姐呀,你不要光看上面标注的价格……我和令尊是熟人,可以打折……”
“你不要问她,你跟我谈!”友乾问,“你这里有什么好东西呀?快拿出来来给我瞧瞧。”
“东西多得很!不过,让我先想想,哪一件饰物最合适令爱的佩戴。”随即,掌柜就不再说话,静心地打量起清婉的背影。
人们常说,女人的美,只有经历了岁月的历练才能散发出迷人的韵味,洗净夺目的铅华才能绽放出含蓄而又从容的气质。正如那翡翠,历经亿万年之殇,与冰霜水火肌肤相融,和脱胎换骨的磨砺之后,才散发出冰莹含蓄的韵致。
见掌柜的看的入神,友乾打断他说:“哎,哎,哎,还看个没完了,不是要买首饰嘛!”
掌柜的赞叹道:“像翡翠一样,外表不一定靓丽、雍容、华贵,但内在一定要丰富,要细腻。”
友乾问:“你的意思是我家姑娘适合戴翡翠?”
“是啊,但我也不敢确定。”
“怎还不确定,你不见她头上戴的……”不知何时,清婉偷偷拔掉了发簪,“呃…耳朵上戴的就是那翡翠嘛……”
“咦-,翡翠和翡翠不一样。”掌柜转头对友乾说,“能否让令爱转身回目一望?”
“刚才不是看过了嘛!”
“刚才没留意。”
友乾无奈,嘟囔了一句,“这买个首饰,还带给相面的了……”就对清婉说,“婉儿,你回过头来,让霍掌柜的给你端详一下,看看适合戴何种首饰。”
听友乾让她转身,也不好再当做没听见了,便慢慢转过身来——又见她粉面上一点朱唇,神色间欲语还羞,娇美处若粉色桃瓣,举止间有山兰之幽。拔掉发簪的头发如魔法般地侧披在肩前,素颜清雅的小脸淡淡地笑。
两个大男人死盯着人家看,清婉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便伸手点了点自己小巧的鼻子,用以掩饰自己的羞脸,一双柔荑纤长白皙袖口处绣着的淡雅兰花,更衬托出她如削葱般的手指,粉红的嘴唇泛着晶莹的颜色,又轻弯出好看的弧度。如玉的耳垂上那对淡蓝色的坠儿,随着一丁点风儿就能慢慢舞动。
霍掌柜站起身来,大踏步走进了隔壁的房间。
不长时间,他就拿出了个红木小盒子,直接走到清婉身边递到她的手上,“打开看看!”
清婉拿着红木盒,也不敢打开,两眼看着友乾。
友乾说:“打开吧!”
清婉拨开了挂钩,掀开了盒盖,只见她眼睛一亮,笑容立刻绽满了脸。
霍掌柜得意地说:“每一件饰品,都在等待它的有缘人。要是缘分到了,真是挡也挡不住。”
清婉也不说话,只是激动地捧着小盒,她走到了友乾的身边,端着给他看。友乾伸手想拿那饰物,清婉便道:“呀,别动,弄坏了~”
霍掌柜说:“没关系,玉就该多接触人,以便沾上人气。”
友乾拿起来了盒子里的饰物,随手给清婉带在了手腕上。
这是一只翡翠,它犹如玻璃般的晶莹、剔透、致密、细腻,肉眼却看不到一丝的杂尘,真是翡翠中的珍品。
友乾道:“这么好看的玉,若能雕上个鸟虫,岂不更美?”
“这甄官人可就不懂行了。”霍掌柜说,“有道是——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玻璃种的玉石,在加工时为了显示它晶莹透亮的质地,常常会加工成素面形,并尽量少作雕刻纹饰,留出大的光滑平面……玉乃天地之灵物,那些匠气很浓的雕琢往往会使美玉成了世俗之物,其真正的美感和品性一下就被破坏了。”
友乾又问:“如此地通透,这是玉吗?”
“是啊,这叫‘玻璃种’。这种玉没有任何颜色,称之‘白玻璃’,它表面上有一种略带蓝色调的浮光游动,行话说是‘莹光’,是最好的翡翠品种,它能给人冰清玉洁、珑玲剔透、翠水欲滴之感,是山川大地亿万年之精华。”霍掌柜抿了一口茶,自得道,“白玻璃的翡翠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小姐手上戴着的这只……”说着,就拉起了清婉的小手想给她解释一番。
“哎,哎,哎,怎么还拉上手了。”友乾连忙阻止。
霍掌柜尴尬地一笑,“我不是见令爱不舍得摘下来么!”
“你怎知不舍得?”友乾道,“婉儿,你先摘给他,听他怎么说。”
清婉摘下了镯子,递给霍掌柜。
霍掌柜指着这个翡翠镯子说:“玻璃种翡翠,根本见不到有明显颜色的,而且颜色越多、越浓艳,价值越高。飘零着一些色花是称为飘花翡翠,而满色、正绿的称为帝王绿。虽然,带颜色的玻璃种翡翠很少,但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它……”霍掌柜又指着手中的这只镯子强调了一遍。
“你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甄友乾说道。
“你听我给你细讲,”霍掌柜根本不理会友乾,只跟清婉说,“你看,这只手镯中翡翠两色都有。这两块呈现柔润艳丽的淡绿和深绿色的,就叫‘翠’,这翠儿,多像两片荷叶?再看这——两片荷叶的之间,有一高一低、一大一小的两个浅紫色和深紫色的小花,这就是“翡”。这翡儿,又像一只开放的荷花和一个含苞的骨朵儿?”
友乾从霍掌柜的手中取过了镯子,给清婉戴在了手上,“行了,说吧,它多少钱?”
霍掌柜伸出了两个手指。
“二百?”
“两千。”
友乾吃了一惊,“宝钞库就在上面,你干嘛不去抢啊?”
“我有这镯子,抢什么宝钞库!”
清婉小心地问:“两千两银子两只?”
“一只,”霍掌柜说,“若是两只,就得一万两了。”
友乾气恼地说:“如是四只,你就要十万了……”
“哎~,多了就不值钱了。”霍掌柜一副气死人的模样。
“你不是说给我打折嘛,打完折多少钱?”
“这就是打完折的价!”
友乾把镯子从清婉的手腕上撸了下来,又塞进霍掌柜的手里,“你好好宝贝着吧!婉儿,咱们走……”说罢,就拉着清婉下了楼。
清婉一个劲地回头望,真希望掌柜的能喊她回去,可人家就是不喊,而且还使劲地带上了门。
【二】《游山西村》陆游.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友乾带着清婉是转了一家又一家,始终没有寻到与之一样的镯子。就是与之相似,价格也不菲,也得要一千两银子。
“别灰心”友乾鼓励清婉说,“众里寻它千百度,小镯子一定在灯火阑珊处。”
“可是我只喜欢那个。”清婉说道。
友乾说:“你不要听那霍老头瞎白活,那只没有他说的那么好……”
“怎不好,你在哪里还能遇到有荷花的翡翠?你不是说我就是一朵清纯的荷花么~你不觉得那只玉镯就是我?”
“是啊,可是咱的钱不够呀!”
“你有多少?”
“这几年,我私下里做些小买卖,也就挣了六七百两银子,我平日里都没舍得花,今天都给你,可,可与他那两千两银子相差得实在太远……嗨!”友乾说,“走,去这家看看。”
“这家呀!”清婉觍着个脸说,“这么一丁点,又破破烂烂的,能行么?”
友乾却蛮有信心,说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快,清婉就无精打采地出来了,失望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她确实是有些累了,也不想再转了,就对友乾说,“走,不买了,回家吧!”说罢,就往停车的地方走。
“衣裳也不买啦?”
“不买了!”
————————————
注释
[1]首饰
原指戴于头上的装饰品,又称“头面”,如梳,钗,冠等。现在广泛指以贵重金属、宝石等加工而成的雀钗、耳环、项链、戒指和手镯等。首饰一般用以装饰人体,也具有表现社会地位、显示财富及身份的意义。
(1)历史起源
人类佩带首饰究竟于何时,恐怕很难精确地考证。但是我们不难推想,从人类开始意识到装饰与美化自身的时候起,人类也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收集世界各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资料和现代原始部落的资料中,人们可以发现,早期原始体饰形式主要为:项饰、腰饰、臂饰、腕饰、头饰等几种,而这些形式中尤以项饰和腰饰为主。它们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人体生殖区而装饰,究其原因,除了这些部位有支持佩戴物的能力外,大量研究表明这种选择还另有目的。
动物身上的色彩和图案也是一种体饰,自然体饰,雄鸟的头饰、项饰、胸饰、尾饰等等往往在繁育季节呈规律性的变化和显示,而且这些装饰对吸引异性颇有功效。大量生物学材料证实,动物的漂亮装饰在性选择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人体纹身是一种类似的体饰形式,人体装饰则正是动物自然装饰的延伸。
旧石器时期,人体饰物无论是动物牙齿、羽毛、还是石珠等它们均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光滑、规则、小巧、美观。而这一特点进一步说明了体饰产生的妆点妆扮、自我炫示、吸引异性的重要心理动因。因此将体饰起源心理源于生理本能的美感是十分科学的。而由这种起源动因衍变而来的“人体美化”功能是首饰最原始最根本的功能。
在首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其他两个重要的动因,一是宗教功能,二是社会功能,而这两种动因都是基于生理本能动因之上,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演化出来的。宗教源于史前人类的巫术,而体饰发展的宗教动因则正是在史前人类的巫术活动中和在这种巫术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并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原始人类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对自然界中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如植物的果实、种子、动物的羽毛、牙齿、骨骼以及石(玉)料产生一种朦胧的神秘看法,他们甚至将之作为自己巫术活动中的崇拜对象,赋之予神秘的力量。
如他们将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串挂在母性身上以祈求繁衍子女;将狩猎动物的皮毛、牙齿、骨骼穿挂与身上以求得狩猎的成功和自身的平安;对石(玉)料的崇拜,则是源于原始人对石器工具的深厚感情,其中略有光泽和色彩鲜艳夺目者,被视为是他们心目中某个神秘主宰者对他们的馈赠品,他们更是小心地收藏和加以保护,而在这一过程中,又逐渐丰富了这种自然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是源于此。
在中国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中,玉一直是被视为一种有着丰富灵性的自然崇拜物,广泛地使用于巫术仪式中。并为史前人随身携带,一则作为美化自身的装饰,另则作为一种避邪去灾、逢凶化吉的吉祥物。在西方古老文明中,有色宝石的熟悉十分久远,它们在被熟悉和利用过程中同样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宗教力量,古巴比伦国在距今6000年前就将祖母绿献于女神像前祈求某种神秘的力量,海兰宝石被视为海水的精华,以祈求海神保佑航行或捕鱼的安全。
(2)古代妇女的首饰
古代女子的首饰,都是很有讲究的。那些繁复精美的簪、钗虽然已经很少出现在大众眼前,但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笄
笄[jī]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2.簪
簪[zān]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3.钗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在离别时,有一种赠别的风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送给爱人,一半留给自己,等到日后重见再合在一起。
古代的女人是喜欢拿首饰来当信物的,头簪戴在头上,不但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里还融入了托物寄情、表达内心意及美好追求。
4.步摇
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
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5.钿
钿[diàn]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一是,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二是,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6.扁方
扁方是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清代贵族妇女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装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发髻使其不散落下来。
7.栉
也就是“梳篦”,古代简称“栉[zhì]”,与簪、髻、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昔为宫廷御用珍品,故有“宫梳名篦”之誉。
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的发饰,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8.华胜
华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为华丽的首饰,华丽的头饰。
9.抹额
抹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汉族服饰,明代较盛行。妇女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10.花钿
花钿[diàn]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玉、贝制成花形装饰品,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11.耳坠
耳坠,俗称耳环,古代称它为“珥”、“珰[dāng]”等。耳坠是国人佩戴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的一种饰物,至今长盛不衰。
12.玉玦
玉玦[jué]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据说古人饰玉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有决断性;二是用玉玦表示断绝之意。
13.颈饰
颈饰是原始社会就很普遍的装饰,春秋战国时代的颈饰出土不少,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颈饰,其中一件系由许多不同形状的组成,其余为形器及一小系璧。
14.璎珞
璎[yīng]珞[luò]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代时,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它形制比较大,在项饰中最显华贵。
15.胸针
佩戴一枚胸针,常可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尤其当衣服的设计比较简单或颜色比较朴素时,别上一枚色彩鲜艳的胸针,就会立即使整套装饰活泼起来,并具有动感。
16.腰饰
古代的一种饰品。将各种不同形状玉佩,以彩线穿组合成一串系在腰间,最初用于压住裙摆。佩戴行步之时,发出的声音缓急有度,轻重得当。如果节奏杂乱,会被认为是失礼,古人对此是十分注重的。
腰饰主要包括玉佩、带钩、带环、带板及其它腰间携挂物。材料一般以贵金属镶宝石或玉石居多。
我国早期的腰饰主要是玉佩,即挂系腰间的玉石装饰物。玉佩在古代是贵族或做官之人的必佩之物。
17.臂钏
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臂钏的美妙之处在于戴上之后无论在哪个角度看,看到的都是数道圆环,且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那般美丽。
绾臂双金环。戴在手腕处的叫手镯,佩戴在臂上的叫钏[chuàn]。其中一种臂钏,又称缠臂金,跳脱。
18.手镯
手镯是一种套在手腕上的环形饰品。按结构,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封闭形圆环,以玉石材料为多;二是有端口或数个链片,以金属材料居多。按制作材料,可分为金手镯、银手镯、玉手镯、镶宝石手镯等。
与现代不同,手镯在古代不但可以戴在手腕上,也可以戴在手臂上。戴在手腕上的有名“跳脱”。《聊斋志异.白于玉》内文提到,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奇女子欢好,临别时,女子把自己戴的金腕钏送给吴生以作留念。所以手镯也是睹物思人的一种纪念物。
19.戒指
我国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佩戴戒指,据现存文献记载,它有“手记”、“约指”、“驱环”、“代指”、“指环”等诸多异名。而这些异名中数“指环”使用的频率最高,使用的时间最长。直到明代以后,戒指的称呼才渐渐多起来。
20.指甲套
也叫护甲套、护指套。其实,护甲套早就出现,只是被很多人忽视了而已。到了清朝,后宫嫔妃用的非常普遍,样式也繁密了许多。
21.裙带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时将绢称作纨素,“纨素三条裙”也就是绢做的裙子。
武则天的《如意曲》里:“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可得知就算是女王也有为情所伤的时候。
22.香囊
香囊里面装的不仅仅屈原口中的江离、白芷、木兰、芰荷,其中载满了情意。
古人用香囊祈福,在囊外绣上灵动的鲤鱼,素雅的荷花,吐艳的牡丹,或者毛绒绒的仙桃。
妇女也用它祈子:莲蓬螃蟹石榴花,生起孩子顶呱呱(蛙也是用来求子的,因为它的发音和“娃”类似)
除了有所寄托,还有辟邪的功能:比如端午节佩戴的传统香包绘有“无毒虫”,即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以毒攻毒,里面用艾草填装,利用它的气味来驱虫辟邪。
23.禁步
古代的一种饰品。将各种不同形状玉佩,以彩线穿组合成一串系在腰间,最初用于压住裙摆。佩戴行步之时,发出的声音缓急有度,轻重得当。主要是限制女人走路的,如果节奏杂乱,会被认为是失礼,古人对此是十分注重的。
24.项链
最早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抢劫婚”风俗。
当时,妇女社会地位逐渐下降,男子在经济上地位逐渐提高。在从夫居制度的形成过程中,男子往往掠夺其他部落妇女或把战争中俘获的女子作为妻子。据《周易.困》载:“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意即为战乱之后,妻子被外部落掳去。为了防止这些妇女趁战乱或夜间逃走,胜利者往往用一根形似项链的金属丝或绳子套住女性的脖子。在从夫居制度确立之后,有些地方还保留了这种习俗,只是在已缔结婚约的前提下进行,把“抢”作为婚礼的一种形式,那些套在脖子上的金属丝或绳子也演变成项链,成为一种婚约的信物。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7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