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87章 飘落残红秋风起

第87章 飘落残红秋风起

推荐阅读:星辰之主九龙归一诀大唐腾飞之路猎天争锋修罗武神这个游戏不一般天道天骄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国潮1980


        揭傒斯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特别能吃辣,简直是无辣不欢。
说起吃辣来,湖南、四川那个辣,江西人根本不放在眼里。四川是麻辣,湖南是香辣,只有江西,是单纯的辣,辣到你骨子里去。
知道大姐夫比自己夫君还能吃辣,于璐做菜时,便少放些花椒,多放些欓子,欓子俗称“食茱萸”,王维的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诗中的茱萸,就是欓子,是一种非常辛辣的调味品。当然,欓子没有辣椒的口感好,但那时没有辣椒呀,辣椒是明末才从美洲传入中国的。
【一】《三礼》儒教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
师徒不对坐,父子不同席;
饭前不教子,睡前不训妻;
叔侄不对饮,女子不入席。
看着一盘又一盘香辣可口的饭菜上了桌,纪绪只有看着的份,因为古人讲究“师徒不对坐,父子不同席。”纪绪只好带着暮羽去荷塘看荷花去了。
甄友乾找了社长[1]来家里陪席。
社长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儒生,甄友乾刚到这个村子时,受到了这位老社长的特别关照。因此,甄友乾一直对社长的好念念不忘,家里一有什么好事,就请这位老社长来。
老社长听说,今天是朝廷命官,当代大儒揭傒斯来到他的社区,真是大喜过望。虽然是天子脚下,高官满地走,但社长却很少能近距离地见到像揭傒斯这样的大官,更何况要一起喝酒呢!等酒席过后,这老社长还不知要在其他社长面前显摆多长时间呢!
元朝实行的是“社制”,很有点儿社会主义雏形的样子。当时是以自然村为基础,原则上五十家立为一社,各种人户均须入社。
社设社长,由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家有兼丁的人担任,免除其杂役,专务督促农业生产、统计户口、征调赋役、维持治安和处理社内一般诉讼事务。每社设有义仓和学校,是社会的基层组织,隶属乡、都下面。
揭傒斯请老社长和他一起对有才和暮羽两个学生进行考试,老社长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内涵、修养及自我主见,都是大加赞扬。
当得知教授孩子的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时,老社长更是感叹不已,当即请求揭傒斯安排纪绪去他社里的学校任教。
揭傒斯答应了老社长的请求,并把暮羽和有才一起带到了社里的学校上学。有才分到了中班,暮羽还在小班,纪绪在小班里任教。
几天过后,纪绪想了解一下班里孩子的思想情况,就让他们写一篇不超三十字的小短文,谈一谈自己的理想。
下午,纪绪没有课,便在自己办公的文渊阁阅读学生的作业。
当看到暮羽的文章时,不禁会心地一笑。暮羽成天跟纪绪练习武术,自以为文武双全后,长大定然能为老百姓办事。所以,就在文章中写道:我长大了,要去抢钱庄,然后把银子分给穷苦百姓,让他们过上吃喝不愁的好日子。
纪绪提笔在暮羽的文章上写道:很不错的理想,分钱的时候不要忘了老师哟!但你要注意你的同桌,他说长大了要去做捕快!!
正写得兴奋时,赵家的小厮来到学校找纪绪。
小厮说:“我家三少爷,几天前不见了踪影,好像失踪了一样。”
纪绪问:“你家修染少爷不会又出去做生意了吧?”
“不会的!要是出远门,都会跟家里说一声的。”小厮说,“就是那天,您和舅家老爷走了不久,三少爷也起身出了门,从此就再也没有看见他的面。”
“噌”的一声,纪绪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嘴上说着“这得有半个月了啊!”
“是呀。”
纪绪赶紧回到家里,找到清婉问话。
听到修染失踪了,清婉也是大吃一惊,“怎会不见了呢?!”
纪绪问:“你那天,都跟他说了些什么?”
“我能说什么,只是告诉他,我不想跟他私奔了。”清婉回想着当初说的话,“他自己一个离家出走,也没有什么意义呀!”
“你们说过要去什么地方?”
“走都不想走了,还商议什么地方。”
看来从清婉那里也打听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纪绪便牵上马来到了城里。他先找到了完盛居住的“悠闲客栈”。
虽是中秋,室外却依然炎热,完盛也没有出去玩耍,而是拿着本陆显之写的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在床上翻着看。
见纪绪敲门进来,笑呵呵地问道:“是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什么风,妖风!”纪绪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就喝。
“哎,哎,哎,那是我的,我给你重下一杯。”
“别下了,帮我先找找修染兄吧!”
“怎么,赵大哥丢了?”
“是啊,他最近有没有来找过你?”
完盛说:“自从那天从香山分手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会不会去了‘畅春院’诸小姐那里?”
“诸小姐,会吗?”
“很可能啊!”
“走,你和我一起去看看。”
“好。”完盛迅速牵出马,和纪绪奔“畅春院”而去。
【二】《红颜知己》佚名
他俩来到了“畅春院”,纪绪却让完盛自己进去找。
完盛问道:“你为何不进去?”
纪绪说:“我年幼,去不得这种地方。”
“为何?”
“容易变坏的。”
“呵!”完盛问,“我变坏了,不打紧啊?”
纪绪笑道:“你变不坏的。”
完盛歪着头问:“我为何变不坏?”
“你的意志多坚强啊!”
“哼!反正什么好事都轮不到我!”完盛嘟嘟囔囔地进了“畅春院”。不一会儿,诸爱芳就跟着他走了出来。
诸爱芳说:“我也好久没见到他了。”
纪绪不相信地问:“他去哪儿,能不跟你说一声?”
诸爱芳道:“他凭什么跟我说,我算是他什么人。”
纪绪说:“你不是他的红颜知己[2]么?”
一听纪绪这么说,诸爱芳却高兴了,笑着说:“这你可说错了,我可不是他的什么红颜知己。”
纪绪道:“你俩不是无话不谈吗?”
“错!”诸爱芳说:“我俩在一起很少说话,我们只是心灵上的沟通,这叫‘灵魂伴侣’。”
纪绪问:“这有区别吗?”
“区别大了!”诸爱芳说,“红颜知己,只是无话不谈的男女朋友。”
纪绪道:“那‘灵魂伴侣’呢?”
“‘灵魂伴侣’却是,”诸爱芳神秘地说道:
“爱你,不为难你;
懂你,不伤害你;
付出,不向你索取。
你累,我心疼;我哭,他安慰。
爱你,却不粘着你;
想你,却不缠着你。
喜欢的,是他的人;
在乎的,是他的心。
像家人一样的相处;
像朋友一样的谈心。”
诸爱芳说完了,又调戏地问纪绪:“纪公子,你有没有这样的异性朋友?”
纪绪说:“没有。”
“如若你有,请务必珍惜啊,你会一生受用的!”诸爱芳媚了一眼,说道,“怎么,姐姐我给你介绍一位认识?”
“行了,先别替我着想了,先想一想你的‘灵魂伴侣’去了哪里吧?”
“哎~”诸爱芳忽然想起了什么,“他会不会去了‘甘露寺’呀!”
“甘露寺,”完盛不大相信,笑道,“会吗?”
“你怎么还笑呢,真有可能。”诸爱芳说,“那天我们去甘露寺吃斋饭,他就跟我说,这里清净得很,他很想住在了这里。我开玩笑地说,那还不简单,做了和尚便是!他说,做和尚是不就不能和你上床了?我说,你做花和尚,不耽误你上床……”
“还真有可能,也许修染兄看破红尘,真的做和尚去了。”纪绪道,“走,我们去甘露寺寻一寻他……”见诸爱芳站着不动,又道,“走啊!”
诸爱芳说:“那种地方,我不好常去的。”
纪绪问:“为何?”
诸爱芳说:“我怕老和尚会把持不住的。”
“你把持得住就行了!”纪绪又说,“万一修染兄真的在那里,你说,谁能说服得了他?还不得你这个‘灵魂伴侣’亲自出面劝说……”
诸爱芳羞答答地说:“人家还要上班呢~”
纪绪道:“是情人重要,还是上班重要?”
诸爱芳又说:“可妈妈不让随便出去。”
纪绪道:“不就是要钱嘛!”
诸爱芳微微一笑,悠然飘进了“畅春院”的大门。
纪绪转身对完盛说:“完少爷,你跟她进去把钱付了。”
完盛问:“付什么钱?”
纪绪道:“人家‘出条子’,你不付钱。”
完盛说:“我是说,凭什么我来付钱。”
纪绪道:“待会儿,吃晚饭,人家还要为你唱首小曲……”
完盛不悦道:“你不听呀?!”
“我不听!”纪绪说,“我真的不听,到时候我堵上耳朵。”
完盛不悦地进屋给诸爱芳付“出台”的银子去了……
————————————
注释
[1]社长
元朝是以“社”为社会基层组织。其制先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推广到江南,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施行。其类型可分为农村与城市两种社制。
(1)农村社制
农村立社的本意是劝农。
元初,北方经过多年战争,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田地荒芜,人民饥馑流窜。针对这一情况,元廷在至元七年(1270)二月建司农司,同时颁布农村立社法令。
令文的主要内容是:以自然村为基础,原则上五十家立为一社,各种人户均须入社;社设社长,由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家有兼丁的人担任,免除其本人杂役,专务督促农业生产;社长监督社众,社众服从社长;每社设义仓和学校;社众之间和社与社之间在生产上互相协助。此外,令文还对兴水利、灭蝗害、栽桑枣、耕种荒闲土地等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措施作出规定。因农村的社最早是作为劝农组织建立的,故农村社制又被称为“农桑之制”。
农村立社对元代前期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
立社后五六年,农业生产就有显著增长。一些农业生产技术通过社的组织得到推广。元廷建立了农桑文册制度,责成社长、胥吏逐户调查登记,依式上报,以使国家每年掌握种植、垦辟、义粮、学校的数字,加强对农业的管理并保证赋税的征收。
继立社令文之后,元廷还颁布了一些法令,使农村的社又成为行政系统的基层单位。社隶属在乡、都下面,社长除劝农外,尚需负责统计户口、征调赋役、维持治安和处理社内一般诉讼事务。当时乡、都设里正,社长即为里正下属。社长名义上由社众推举,实际上由地方官吏和村社富户指派;担任社长的人多数是中小地主,从而加强了元朝的统治基础。
世祖以后,社制逐渐遭到破坏,义仓和学校往往有名无实,社长常被官府另行差遣,用以搜刮钱财,以致有的官员认为社长于民无益,应当罢去。同时,由于社长服役过多,元廷又有社众犯法,社长连坐等规定,致使许多地区出现了社长逃亡的现象。
尽管矛盾重重,但社的劝农作用并未完全丧失。
仁祐三年(1316),元廷通过社的组织推行苗好谦[元朝农学家]的种桑法。英宗至治三年(1323),畏兀儿族官员燕立帖木儿在西乡县推广棉花种植,也是利用社的组织进行的。直到元亡,社仍然是农村的社会基层组织。
(2)城市社制
城市立社制度也是至元七年颁行的。
城市的社设在坊下,如四明(今浙江宁波)录事司治下有社一百三十个,分属四十坊。每社的户数多于农村的社,凡城关居民均须入社。其社长的职责是维护封建法纪和地面治安。
(3)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元朝社制的关系
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最早使用,通常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意大利的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元朝的入社制度非常好。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各谋其事,举国上下协调一致,秩序井然。当这些西方传教士跨进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竟把这里误认为是他们的老祖宗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回国后,便把“社会主义”这个词带回了意大利,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后来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相联系而获得了政治意义。
第二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天主教本笃派教士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
第三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杂志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志上。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
[2]红颜知己
爱你,却不为难你的人叫红颜知己,
懂你,却不伤害你的人叫红颜知己,
付出,却不向你索取的人叫红颜知己。
红颜知己,是一种无言的温暖,是一种无形的陪伴,更是一种懂你的人。
她胜似亲人,总是能为你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
她犹如爱人,总是能默默地为你排忧解难,真心真意。
虽然她爱着你,欣赏你,但不会粘着你;
虽然她想着你,惦记你,但不会纠缠你。
虽然不是爱人,但会一直不离不弃!
正所谓,朋友成群,都不如红颜知己一人。
红颜知己比朋友多了一颗真心,会比爱人多了一份惦记。
她喜欢的是你的人,而不是你的钱;
她在乎的是你的心,不是你的财富。
真正的红颜知己,就是一生的牵挂,就是一辈子的暖心。
她会在精神上支持你,会在心底处思念你,
但是,她不会扰乱你的家庭,给你带来不必要的婚姻麻烦。
她是能陪我们度过孤独又无助的岁月之外的人,
而且还是可以和我们达到精神上共鸣的人。
真正的红颜知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情感的呼唤。
当你在生活中疲惫时,她会心疼你,给你单调的生活加点味精。
当你在生活中委屈时,她会安慰你,给你受伤的心灵浇点鸡汤而已。
更难得的是,她不需要海枯石烂的承诺,只需要丝丝缕缕的牵挂。
她不仅仅只是对我们好、那么简单而已,
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很多在人世间,做人的道理。
真正的红颜知己,就是这样一个能游走在朋友和爱人之间的人,
她既能像朋友一样的去懂你,又能像爱人一样的去疼你!
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这样的一位红颜知己,
相信你的人生旅途,不会再是孤寂!
一个人遇到一个和自已有共同语言、共同志向爱好的异性朋友,他们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互相爱护,共同奋斗,就可以称为红颜知己。一生中如果能遇上一个,那就是一种幸福!也是一大幸事!
它可遇不可求,女人也想有红颜知己。但是,知己的尺度很难把握。
一生永为知己应该不是难事。既然拥有的知己就是自己的妻子,一生温馨、愉悦,何必再多求其他红颜,能做到的自然是上品男人了。
红颜知已是一种在精神上高于妻子的爱情形式,一种不能生活在一起的思想情人,一种灵魂交流胜于“肉”体交流的精神伴侣”。
红颜知己之间只是一种既高尚又纯洁的男女关系,他们绝不会也绝无可能发生“性”爱关系,这一言之灼灼的说法,无疑只是红蓝知己们自己对外的宣称和巧辩。
事实上,一对频频幽会,隔三差五就悄悄泡在一起,每次相约都极力地遮人耳目,生怕被任何一个熟人撞见的男女,如果他们的行踪被人偶然发现,对这个发现者你就是说破嘴皮,他也绝不会相信这对所谓的红蓝知己只是在一起聊了会天,吃了一顿饭,逛了一次公园,甚至互相倾诉了一下心事。
男人该不该有“红颜知己”?
“爱”,是世间最美好的字眼,温润如玉,暖若春风。
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泰戈尔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杜拉斯说,爱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周国平说,爱是一种犯傻的能力;蒋勋说,爱的本质是一种智慧……
时光因爱而暖,人生因爱而美。没有爱,世界必将是一片荒芜。
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呢?
爱,是懂得。
最好的爱,不是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懂你的欲言又止,懂你的低头不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爱,是思念。
有人爱是一种幸福,有人思念是一份甜蜜。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爱,是一种值得等待的信仰。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爱,是初次遇见的怦然心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爱,亦是共度余生的岁月长情。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爱,是永恒的诗意与不灭的激情。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爱,是一场灵魂的相遇,有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鱼玄机《寄李亿员外》
爱,是只要有你陪在身边,这辈子别无所求。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爱,是无怨无悔,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爱,是陪你把风景都看透,一起看细水长流。
一叶扁舟卷画帘,
老妻学饮伴清谈,
人传诗句满江南。——黄庭坚《浣溪沙》
爱,是我的眼里只有你,写下的承诺今生不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爱,是一种循环,当你真诚地去爱别人的时候,你也会感到被爱。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爱,是无声的陪伴,是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爱,是源自内心的深情和守望,它超越时空和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爱,是十指相绕,直到地老天荒。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爱,是一种不怕痛的勇气,天涯海角都愿随你去。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爱,没有什么道理,爱就爱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爱,把时间凝固,化作天长地久,一切便永恒如初。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人生有三大爱:亲情之爱,友情之爱,爱情之爱。
亲情之爱,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
友情之爱,是一种浩荡宏大、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爱情之爱,则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体验了亲情的深度,领略了友情的广度,拥有了爱情的纯度,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人生。
木心说:“爱才是生命,然后生命才能爱”。
爱如醇酒,需要真心窖藏;爱如清茶,需要细品流光;爱如朝晖夕阳,续写那唠叨绵长。
只有懂得爱,珍惜爱,善待爱,才能拥有爱,享受爱,回报爱。
在生命中的每一天,愿你一直微笑,一直感动,因为——爱。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