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88章 菩提树下一痴僧

第88章 菩提树下一痴僧

推荐阅读:闪婚夫妻宠娃日常圣女魔力无所不能农村女婿蝉动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一】《鹿柴》王维.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纪绪想雇辆轿子送诸爱芳一起去甘露寺[北京香山寺]。
诸爱芳却道:“浪费那个钱干嘛?不如省下钱来,我们今晚吃酒。”
纪绪问:“那你怎么去?走着去呀!瞧你那双小脚,那得走到什么时候。”
诸爱芳说:“你说你们,两匹大马,就不能捎我一程?”
“哎~,这可是个好主意!”纪绪笑道,“完少爷,快扶诸小姐上马。”
完盛不好回绝,否则就太不给这京城“一枝花”[花魁]面子了。于是,就乖乖地扶诸爱芳上了自己的坐骑。
诸爱芳肯定是骑过马,而且骑得还相当不错,单从她骑马的姿势和牵马缰的潇洒就能看得出来。
完盛也踏镫上马,坐在了诸爱芳的背后。
诸爱芳回头说:“给我鞭子呀!”
完盛顺手递给了她。
诸爱芳又道:“坐好了,搂紧我的腰。”
一听要搂女人的腰,完盛顿时紧张起来,“要,腰?哪儿是腰?”
诸爱芳说了句,“就是我身上最细的地方。”
完盛扎煞着两只手,不知往她哪个地方放才合适,看到她的脖子挺细,便把双手搭在她的肩上。那双手,还很不自在地往她细脖的方向靠拢……
“哎呀,你往哪儿放呀?”诸爱芳生气地转过身来,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腰说,“你们蒙古人,不是管这个部位叫腰吗?”
纪绪在一旁一个劲地憋着笑。
“不是,”完盛红着脸说:“我们蒙古人对腰部是非常在乎的,只有妻子可以碰自己丈夫的腰。”
诸爱芳道:“谁想碰你的腰了?我是让你搂住我的腰!”
完盛结结巴巴地说:“男人…就更不能碰…女人的腰了……”
诸爱芳把完盛的手一把捞过来,放在自己腰间说:“你就碰了,能咋地!”说罢,一夹马肚子,“驾”的一声喊,马儿立刻飞奔了起来。
纪绪紧随其后。
“哎哟~”完盛赶紧抱住了诸爱芳的腰肢,斜着脸对纪绪说,“你们汉人姑娘,怎么比我们蒙古女人还野啊!”
很快,他们便到了香山脚下。
那时的香山,森林密布,芳草遍野,溪流淙淙。既临盘山古道,又远离都市,山色天光,环境清幽。
还别说,这真是一处隐居清修的养生之地。那天是早晨来的,还感觉不出它的好来;今儿下午来,才感觉到它是炎炎烈日下唯一的清凉之地。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洪亮悠远的钟声,这钟声仿佛从亘古传来,似有炎黄之灵,华夏之魂。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之上。
进了甘露寺的山门,找到知客僧[迎接宾客的和尚]打听修染的下落。
知客僧告诉他们说:“最近确实有一施主来到本寺,削发为了僧人。但不知他是否是你们要找之人。”
纪绪上前施礼说:“那就烦劳师父带我们见他一见,可好?”
知客僧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请随我来。”
【二】《三生石下》周仁.词 侯歌.曲 大欢.歌
大永安寺是金朝的皇家寺院,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
山寺内步步皆景,勾连有致,随便一瞥,都是一幅虚实相映、富有层次的美景。庙堂、殿宇、塔碑,错落有致地依山势而建,画廊、青石、山泉弯曲连绕,景景相接,檐檐相映。
这座山寺经历过几百年的锤炼,更是别有一番风情在里面。
知客僧带领他们来到了“静心殿”。
此殿的院子虽小,却更显得其中几株菩提树硕大无比。虽已入秋,但菩提树还是那么地挺拔苍翠。
[歌曲]“我曾斗胆问过一次苍天,为何把爱化成云烟?怎么恩爱的两个人随风飘散,徒留一副道貌岸然。我曾虔诚祈求拜过苍天,三根香烛跪在佛前。怎么漂泊的两颗心无处靠岸,无语凝噎时过境迁。
我曾把心埋在三生石下面,等你怜悯的一句肺腑之言。耗尽余生卑微换你拥抱取暖,却换来了再也不见。我曾把心埋在三生石下面,只为能看你一眼往日的容颜。耗尽笔墨也不能换来那诗篇,换不来我要的成全,成全。”
静心殿的门是敞开的。
纪绪等人三步并做二步地跨上台阶,冲进了大殿。只见殿堂前方的佛像下面,一个高瘦的身形,微微佝偻着背,坐在佛像下面,他手捧着经书,嘴中念念有词。
诸爱芳急忙上前,低头审视着这个僧人。他身披简单的僧衣,头顶铮明瓦亮,手执佛珠一串……此人正是赵修染。
他心无旁骛地诵着经书。
细细听来,便知他读的是《金刚经》的第二品《善现启请分》,此章共147字。修染每念完一句,就用手指拨过佛珠一颗。长长一串佛珠,全都拨完了,才拿起一枚桃木小梗,蘸一蘸朱砂,在黄纸牒上点上一点。黄纸牒上印着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圈,要用朱砂点遍这些小圈,真不知要需多少时日。
看见修染对他们视而不见,就像不存在一般。诸爱芳怒火中烧,上去一把就夺下了他手中的经书,使劲摔在了地上,接着就是一顿大骂。
知客僧赶紧上前,拾起了地上的经书,嘴上的阿弥陀佛不绝于耳。
为了让知客僧离开这里,便于诸爱芳劝说修染,纪绪就让知客僧带他去见方丈。
[歌曲]“我曾虔诚祈求拜过苍天,三根香烛跪在佛前。怎么漂泊的两颗心无处靠岸,无语凝噎时过境迁。
我曾把心埋在三生石下面,等你怜悯的一句肺腑之言。耗尽余生卑微换你拥抱取暖,却换来了再也不见。我曾把心埋在三生石下面,只为能看你一眼往日的容颜。耗尽笔墨也不能换来那诗篇,换不来我要的成全,成全。”
不多时,送纪绪去方丈处的知客僧又回来了,听见诸爱芳在静心殿里大喊大叫,便进殿把她和完盛给请了出来。频频念叨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此乃佛门圣地,女施主不可在此造次……”
完盛拉着诸爱芳出了殿堂。
诸爱芳不舍气地说:“你拉我出来干什么!?你说他,怎能这样……就这样撇下我不管了……你可知,我是多么多么地爱他,一颗心全系在他的身上……他可倒好,自己偷偷地来此做了‘光棍儿’[1]。”
知客僧劝慰道:“阿弥陀佛,女施主不必过多地担忧,小寺的僧人是可以结婚生子的[2]。”
诸爱芳问:“真的吗?这儿的光棍子[代指和尚]真的可以结婚吗?”
“出家人不打诳语。”说罢,知客僧便施了一礼,就匆匆离开了。
一听此处的僧侣可以结婚,完盛很是高兴,说道:“既然做和尚不耽误娶妻生子,你说这赵大哥,他忙着把头剃光了干嘛?”
诸爱芳说:“可能是……怕打架的时候,我薅他的头发?!”
————————————
注释
[1]光棍
“光棍”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指那些到了或者过了结婚年龄而没有结婚的成年男性。
那么,“光棍”一词是怎么产生的呢?
棍,最初就是指一根棍子,后来由“棍子”开始指称一些品行不端的人。据清代的《清稗类钞.棍骗类.善棍》记载,一群少年每天无所事事,玩耍一种“击大球”的运动,这种运动大概类似于现在的曲棍球。普通人对这种运动深恶痛绝,认为这群人成天阶无所事事,光知道“打棍”,并以此称他们为“光打棍”、“打光棍”。由此“棍”便与让人讨厌的人联系到了一起。这只是“棍子”一词与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说法。
据文献资料显示,“光棍”一词应该产生于元代中后期。因为,元代之前的资料中还未发现“光棍”一词,也没有用“棍”作为构词语素来称呼那些流氓无赖。但在元代早期的作品中,就出现了“棍徒”一词,而且是口语词。“光棍”一词在元代中后期的杂剧中出现数次。元杂剧作品中的“光棍”皆指赖皮、地痞和流氓。以后的明代文学作品中,“光棍”的使用频率就越来越高了,但它基本的意思保持了元杂剧中的意义。
“光棍”一词产生后,通过演变形成了三个主要义项:
第一,指称流氓地痞之类的人。此义也是“光棍”的原始义。
第二,指称单身汉。该义项大概始于明代,如《醒世姻缘传》:“试看此折姻缘谱,祸患生来忒杀奇。伸伸舌,皱皱眉,任教镇世成光棍,纸帐梅花独自栖。”
第三,指称好汉,聪明人。此义多见于方言,如“光棍不吃眼前亏。”
“光棍”发展到今天,只有第二个义项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通行使用,第三义项只见于个别方言中。但是,“光棍”一词指代“和尚”,主要是与僧人不能娶妻生子的说法有关。
[2]和尚为何要“打光棍”?
和尚是佛教徒,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出家人。
大家都知道,佛教始创于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始创人是释迦牟尼。细说起来,目前有8个主要宗派,其中有三支是允许僧人结婚生子、喝酒吃肉的。迄今如此,一支是密宗,一支是禅宗,一支是净土宗。
密宗,藏传佛教中便有这么一支,他们讲究“男女双修”,试想,不娶妻不近女色,怎么“修”?
禅宗,讲究静坐,修心见性,信教者可以选择在家修行,有妻室才叫家,在家修行者现在通称为“居士”。
净土宗,信奉的是《阿弥陀经》。该宗教义大概在三世纪时传入中国,同样允许僧人结婚,且无须过寺院生活。
但是,总体来说,佛教强调“禁欲主义”,这是肯定的。大家常说的佛教讲究五戒,其中一戒是“戒淫邪”,避免“十恶”,其中一恶是“邪淫”。
(1)和尚真的可以娶妻生子吗?
当然,虽然有佛家的清规戒规,但和尚也是人啊,和尚娶妻,拒绝打光棍,在历朝历代都没有绝免,有的朝代甚至很普遍。
历史上,娶妻和尚中最著名的人物应该是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的十六国时期高僧——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曾娶妻生子,这是中国佛教界著名的“破戒事件”,为不少“近女色”的出家人津津乐道。
鸠摩罗什,原籍是天竺(今印度),生于西域的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境内),幼年出家,是位得道的高僧。他的“破戒”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发生的。
前秦将领吕光在攻下龟兹后,便安排“国王之女”来调戏他,逼他与此女睡觉。当时鸠摩罗什虽然年纪很轻,但不为所动。吕光便将他灌醉,与国王之女一起关到一间密室内,“遂亏其节”。鸠摩罗什“破戒”还不只此一次,前秦灭亡后,后秦拜鸠摩罗什为国师,国君姚兴视他为圣人,惟恐“绝种”,于是要求他娶妻生子,“传宗接代”。
一代宗师都如此,小和尚便更不在乎规矩了。
在南北朝时期,和尚结婚成风,且不乏和尚与尼姑结婚成家的事例。此时,和尚的老婆也有了专门的称呼——“梵嫂”,小和尚则敬称之为“师娘”。
但后来,出家人为何不能结婚了呢?
那是到了唐代。唐朝的法律虽然没有禁止和尚结婚的条款,但在执行过程中,是不允许和尚娶妻的。如果娶妻被发现了,和尚要被罚去做苦役的。
唐朝禁止和尚结婚,主要是因为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相爱,并生下一儿一女之事引起的。其实,唐朝公主与和尚结婚生子也没什么,关键这高阳公主是有夫之妇,她的丈夫是房玄龄之子房遗爱。
唐太宗从高阳送给辩机的一只金宝神枕的定情物知晓了此事,大为震怒,下旨处死辩机,杀奴婢十余,并从此禁止和尚结婚。
中国历史最早从法律层面禁止和尚娶妻的,出现在宋朝。
赵匡胤规定,道士与和尚都不许结婚。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又重申了这一规定,但惟有“广南”地区的和尚例外。在宋朝,和尚娶妻并未能禁止住,对娶妻的和尚还出现了一个专用叫法——“火宅”,后来到了清代,称之作“火居”。
到了元朝,并没有继承这一法规。
元代的和尚是允许结婚生子的,如盗掘南宋皇陵的杨连真迦便有儿子。当年藏传佛教当道,和尚娶妻比比皆是,“艳妻穠妾,汙秽不羞,夺利争名,奔竟无已,虽俗人所不屑为。”一直到了泰定年间,因为出现了异常的天灾,朝臣认为是和尚娶老婆,秽渎了天神,元朝“遂复申旧法禁之”,实际仍是一纸空文。
明朝也是明文禁止和尚娶妻的,而且是历史上规定最严厉的时期,这大概与开国皇帝朱元璋本人是和尚出身有关。
在明朝,如果和尚娶妻被发现了,后果是很严重的,可以“乱棍打死”,术语叫“捶死勿论”。即便花了一笔钱,留下了活命,也要被削去做和尚的资格,赶出寺院。后来朱棣当皇帝时,进一步加重了对和尚娶妻的打击力度,“有违者杀”,这是中国司法史上对和尚近女色行为,最为严厉的处罚手段。
清代也禁止僧人结婚,但相比明朝,对和尚娶妻行为的管理放松了许多。在西北地区,和尚娶妻甚至成当地的一种风俗。据赵冀的《陔馀丛考》,陕西边郡山中,“僧人皆有家,不以为异”。
从上述来看,和尚娶妻是屡禁不止。
既如此,为什么还要禁止?说起来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但主要还是由佛教的追求决定的。佛界认为,僧人如果娶妻近酒色,不守戒规,难以修成正果,即便修成了,也要花去很长的时间。在这种说法下,立志得道成佛的僧人便自觉选择抛妻别子,甚至终身不娶,净身出家修行,这也是管僧人叫“出家人”的由来。
宋张商英《护法.论》中所谓,“不畜妻子者,使其事简累轻,道业易成也”,说的就是这回事情。原来,和尚“打光棍”是出于修行的需要。渐渐地,这种自觉自愿的、出于“六根清净”而不近女色的行为,演变成了佛教的一条“戒律”。统治阶级出于维护宗教伦理、社会秩序的考虑,便会出来干涉僧人“娶妻”、“近色”行为。
追本溯源,要求出家人不娶妻室,“打光棍”,并非释迦牟尼的意思,释迦牟尼也没有规定和尚不能近女色。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才出现了对佛教教义的不同理解,才出现了不同宗派的僧人既近女色,又娶妻室的现象。如日本流行净土宗,僧人便是可以结婚生子的,而且这还是国家法律所允许的,“近女色”既不违规,也不犯法。而日本的佛教,最早是从中国引进的。
(2)在元代盛行的红衣和尚
古代三位印度的密宗大师来到中国——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便传下了密宗的教门。再到宋末元初,由蒙古人带入了西藏的密教,经过融会以后,到了明朝永乐时期,认为密宗过于怪异,便下令废逐,密教中分为两个教派一个是黄衣,一个是红衣,红衣属于巫师一类。
做和尚就不能娶妻!古代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封建,尤其是元朝。
因为,和尚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它可以一天不吃荤不喝酒,甚至一年不碰这些,因为还有素菜可以代替,但是生理需求就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了。
可是,出家人就是跟普通人存在着区别,更是大多数平常人的信仰,要是光明正大的和女子成婚的话肯定会遭人诟病。所以,在出家人的心目中,和尚和尼姑其实是可以有往来的,而且还是被公认和默许的,甚至不能被人议论。
尼姑和和尚一样,同为出家人,尼姑庵里经常还会设置一些客房,那是专门为来庵里解决生理需要的和尚准备的,甚至一些尼姑也会让同性来帮忙解决生理需求。
不管是在宋朝还是在唐朝对于和尚的记载度非常的多,几乎都跟一些女人有关,而且出家人也是可以还俗的,只要不做的太过分,也是被人允许的,毕竟生理上的本能是不应该被压抑的!
唐朝时期的高阳公主就和一位和尚关系匪浅,甚至早就已经逾越了不该有道德线,就连武则天也跟和尚暗地里有很多往来,包括后来的宋朝,算是一个比较封建的朝代了,和尚娶妻都没有任何问题,百姓也很看的开。
再说了,很多和尚品性都非常的高,寻常女子还都抢着嫁呢!尤其是在元朝,和尚的势力非常的大,就连很多妃子也成日跟和尚厮混在一起,甚至未出阁的女子都会先跟和尚翻云覆雨一番,才有资格嫁人。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0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09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