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78章 荷叶临风翠作裳

第78章 荷叶临风翠作裳

推荐阅读: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御兽进化商万妖圣祖万神主宰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重生之都市仙尊九星霸体诀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一号狂枭


        【一】《卜算子.席间再作》葛立方.词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纪绪唱着小曲,走近了清婉。清婉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还真把纪绪当成了耳边风一样,来了个《大风吹》。
看清婉如此对自己,纪绪也很是尴尬,便不满地说了句:“爱到尽头,覆水难收,爱恨不过是一瞬间……”就把杯子中的水泼在了沙地上,只见那杯水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纪绪有意无意在一块石头上磕了磕溅在鞋子上的泥沙,同时把眼斜过来,瞅了瞅清婉。清婉却只顾搓着衣裳,腰肢一动一动的,煞是好看。
也不能老盯着看,纪绪又车过眼去,望了望塘外边的柳树,看看那片荷田是否被倒垂的柳枝遮住了。因为接下来,他要用那片孤独的荷田做意象,有理有据地跟清婉讲清道理。
于是,纪绪便对着荷塘里的水说道:“这垂柳依依的,好美!”
清婉还是不语。
纪绪干笑了两声,对着那荷塘说:“那荷田绿了,可那荷苞啊,为什么老鼓着个嘴儿,不开艳[说话,开言]呀?”
清婉头也不抬地说:“想看荷花,去西湖[今颐和园昆明湖]那边,离这儿也不远,就两步地的路程,那里的荷花又多又大又美……”
“是么,姐姐明天可有时间,带小弟前去瞧它一瞧。”
“你是小孩呀,还需姐姐带你去!”
“姐姐成天闷在家里,出去散散心不是很好?”
“哪是老闷在家里,今天不就在这荷塘洗衣裳了么!”
“我的意思是,别老闷在你家的这一亩三分地。走出去,到西湖呀、玉渊潭呀去看看荷花,那多有趣。”
“我不爱看荷花!”
“撒谎了吧?!”纪绪逗她道,“你这人,怎么撒谎也不脸红。”
“我撒什么谎了?”
“修染兄说,姐姐最爱荷花!”
“你听他的,早就上胡黍[指高粱]地了。”
“去什么胡黍地,修染兄告诉我,你俩小时候最爱去玉渊潭看荷花。修染兄自幼爱荷,姐姐尤甚于他……如此爱荷的两个人,若相伴去西湖欣赏那‘莲红缀雨’之美,岂不乐哉!”
清婉揉洗了两把衣裳,说道:“姐姐我现在是村野农妇,怎欣赏得了那‘莲红缀雨’。”
纪绪没话找话地解释起“莲红缀雨”之意:“西湖之荷,正是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他又掏出了折扇,潇潇洒洒地扇了两下,“传说,雨与荷是一对相爱的恋人。有一天,荷故去,留下了雨,雨伤心极了,每天以泪洗面,一直哭到自己的身体逐步化为烟云……最后,荷变成了一株荷花,而雨只留下了泪珠。所以,每次下雨的时候荷花最美。微雨里,带着一丝风,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起舞,秀如粉颜的荷瓣格外新丽芬芳,在雨中摇曳生姿,微风过后荷花的清香扑面……”
看见清婉好像被自己的说词感动了,就继续发挥说:“有道是,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夏日,荷花盛开,有情之人同去赏荷,别有一番情趣。你俩荡一只小船,摆一壶美酒,细细品赏这如盈盈少女一般的荷花。片片荷花瓣儿,像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花瓣儿来盛酒,把那美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一品,那一定是爱的味道……”
“还‘盈盈少女’呢,姐姐我已嫁与他人妇,公子是读书之人,可知‘妇道’[1]?”
纪绪一愣,“姐姐是大家闺秀,‘妇道’不比我清楚得多?”
清婉把衣服放进水里摆了摆,站起身来,把洗好的衣裳提起来,说道:“我自幼,母亲教导我要遵守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三纲五常、男女有别……纪公子读过圣贤之书,怎能教唆我去跟他人约会?还把私会的景象描绘得如此…如此淫之…不堪……”清婉边说边想拧掉衣服上的水,但手臂瘦弱,扭起来有些费劲。
纪绪接过了她手中的衣服,拧净了水,把衣裳晾晒在岸边的灌木丛上。
【二】《踏莎行.杨柳回塘》贺铸.词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
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
清婉看到纪绪被自己的话怼得哑口无言,又歉意地说:“我知道纪公子是受人所托,定是我那表哥使然。”
“是啊,你总得去见修染兄一面,否则他老以为我不尽心,口信没给他传达到。”
“见面又如何?无非是问我何时跟他走。”清婉停顿了半晌,说道,“烦纪公子去告诉他一声。”
“您说。”
“我不想跟他走了。”
“不走了?”纪绪顿感疑惑,“为何?当初不是说得好好的,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2],与修染兄远走他乡么?”
“那是幼年时的冲动,现在细细想来,真是幼稚得很。”
“追求美好的爱情,怎是幼稚?”
清婉凄然地笑了笑,说道:“女人是没有爱情的。”
“没有,怎会没有?”
“公子年少,还不懂,等你过些年,经历些事儿,你就会明白我说这话的含义。”
“什么含义?”
“女人不讲‘爱情’呀!”
“怎会不讲?”
清婉笑了笑说:“你若喜欢上了一个女人,只要你用心对她好就行!若你想对她做些什么事,一般她是不会拒绝的,即便她有自己的心上之人。”
纪绪有些被说糊涂了,问道:“这是为何?”
清婉告诉他:“因为女人是比较感性的,只要对她好就行!”
纪绪说:“对她好,说明她们希望得到疼爱,这不正是爱情?”
“错,两情相悦才是爱情,而女人只需要被人疼,被人爱。”
纪绪有些茫然,但还是想极力说服清婉,便说道:“爱情,也许没有谁能懂!正如您所说,爱情不是一种想法,而是内心的一种渴望,就像您也渴望被人疼一样。可是,您的丈夫甄有才只是一个孩童,他还需要被人爱呢,如何疼你?”
“我还有公爹和姑婆疼我。”
“外姓人?”纪绪讥笑了一声,“你相不相信,如果你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没有人会掏心掏肺地对你好,在如今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很多时候,你别说是爱情,就连亲情都是假的。”
“那你还说服我为爱情到处去流浪,还有什么意义?”
纪绪叹息了一声,指了指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说,“杨柳回塘,鸳鸯别浦。你看那生长在池塘僻静处的荷花,只能寂寞地凋落,岂不令人惋惜?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而荷花却不肯嫁春风,不愿意和其它的花儿一样去争妍,却取怜那种高洁而孤芳自赏。你这个地方,莲舟不来,蜂蝶不慕,则美而香的荷花,只能终生地自开自落而已。当那红衣尽脱,芳心才是独苦的开始。如此,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人啊,来世上一回儿,总得为‘真爱’搏一搏,对吧!?”
“我并不觉得爱情是什么必需品。而且,爱总是美好与痛苦并行,快乐与伤心同在。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用爱情来折磨自己呢?”
“爱情确实是有痛也有笑,甚至会为爱而心碎。但是,最起码我们爱过,也许,还有可能找到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纪公子啊,只有你们年轻人才以为爱情最重要。但实际上,生活才是必需品,婚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
“的确,不同的阶段,对于爱情的需求和渴望是有所不同。年轻的时候,我们憧憬的爱情是山盟海誓;年老的时候,我们期待的爱情是岁月静好。但我敢说不管你身处哪个阶段,没有爱情的生活都是苍白无力的。”
清婉急了,“你一个小孩子,连个媳妇都没有,懂什么爱呀,恨啊!”
“怎么不懂?”纪绪笑了笑说,“修染兄告诉我说,一个女人,不管过去多少年,经历过多少事,多少感情,都不会忘记那个夺走她‘第一次’的那个人,并且还会时不时的想起。”
“第一次,什么第一次?”清婉忽然领会,用手舀起湖里的水就泼向了纪绪,“你这个坏小子!滚!”
纪绪撒腿就跑。
————————————
注释
[1]妇道
妇道是指古时指做媳妇必须遵守的规矩。在《孟子.滕文公下》一书中有:“以顺为本者,妾妇之道也。”即妻子对丈夫、媳妇对公婆要绝对顺从。这种礼法制度早在奴隶社会末期就已经形成,在封建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妇女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在封建时代,三从四德是妇女的行为规范。女子的从一而终、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男女有别、家长制、夫权统治等,表达了封建经济和封建政治对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虽然在《孟子》中定义了妇道是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但封建社会将其进一步延伸为三从四德,成为了妇女的行为规范,这也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在伦理道德方面对妇女社会地位看法的集中体现。
成语解释:
“三从”出自《礼记.丧服.子夏传》之中,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子女自己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
“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之中,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出自《周易.恒》:“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
三纲五常:意思是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出自《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汉.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理、智、信也。”
男女有别:是指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这是旧时用以强调男女应该严守的封建礼教。出自《礼记.效特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
[2]爱情
爱情是个体与个体(多数指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
中华典籍《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媒氏》:“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意思是说,“在周代,男子到了三十岁要娶妻,女子到了二十岁嫁人。若无缘无故不遵守这规矩的,就予以惩罚。”
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性和承诺、依恋、情感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在爱的情感基础上,除了爱的跨文化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爱情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发展出不同的特征)。
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感情,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爱的感情)。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中:“老者跌脚叹道:‘人有七情,乃是喜怒忧惧爱恶欲。我看你六情都尽,惟有爱情未除。’”
(1)来源
爱情一词来源于英文LOVE,但LOVE却不是一个血统纯正的英文单词,她是一个法语单词,来源于中世纪,最早出自《圣经》。原来本意是指人世间的那种互相关心,相互爱护的大爱情感。后来,由于骑士制度的产生,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忠贞,以及人性的私心贪婪,就占有了这个情感名词,唯独留给男女私情专用了。
相信大家听说过神秘的亚瑟王和他大名鼎鼎的十二圆桌骑士。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所著《唐吉柯德》中主人公的梦想是做一个骑士。骑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存在并一度辉煌,与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中国封建社会的侠客一样,是一个受人尊敬甚至是仰慕的神秘阶层。
封建社会的国家机器需要武力的保障,骑士阶层应运而生。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丰厚的待遇,大量空闲而自由的时间。于是,便为另一社会阶层——贵族妇女阶层所看中,成为他们排遣寂寞的理想人选。他们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游戏,就叫爱情。
所谓的爱情是具有规则的,并非随心所欲。中国古语有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骑士与贵族妇女所进行的爱情游戏的规则与之相似。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启蒙运动和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乃至欧洲基本确立。作为新兴的社会阶层,必然有其与传统势力截然相反的思想理论作为革命的口号,作为发展的基础。这一事实,又一次证明了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经济领域是自由主义,在政治领域是民主普选政治,而在社会文化领域则是婚姻爱情自由自主。现在意义的爱情由此形成。
从这个词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爱情是女人享福,男人受苦的东西。骑士的勇气、汗水、鲜血是对爱情最佳的诠释,可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爱情这个词,却成了伤害女人最佳的利器。在爱情的面前,一个个女人变得伤痕累累,女人的泪水成为对爱情最佳的诠释。
13世纪,马可.波罗等西方人来到中国,把这一神秘的词汇也带到了大元朝。瞬间,这一美好之词便在青年男女之间流传开来。
(2)马可.波罗和中国公主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他于1275年抵达元朝大都,朝见了忽必烈大汗,并在中国住了十七年之久。关于马可.波罗,西方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马可.波罗和中国公主,就是其中的一则。
整整一夜,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昆岑(KWenChing)公主的卧室一刻也没有安宁。久负盛名的医师、聪慧睿智的僧人、神通广大的法师、经验丰富的产婆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他们蹑手蹑脚走进昆岑公主的卧室,各显神通,然后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悄然退出。忽必烈汗,这个伟人中的伟人,上帝的骄子、统治世界的君主却束手无策,他绝望地在这间空旷的屋子里踱来踱去,无可奈何地听任爱女那痛苦的叫喊。
翌日,1275年的一天上午,忽必烈汗身著金黄色的朝服,端坐在皇宫中央的御座上接受重返中国的两位威尼斯商人,尼古拉.波罗和玛窦.波罗的朝见。他们于七年前返归西方,现在又再度东来。但是他们并没有为他带来所要求的那一百名贤人智士。
伴陪父亲尼古拉.波罗同来的马可.波罗是一个魁梧的青年。他对忽必烈说:“凭我的学识,我或许能向您介绍一些西方的智慧。”
“你有办法将我的宝贝女儿从折磨她纤弱病体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吗?”
“让我来把西方的智慧告诉她吧。”
举行了简单的仪式之后,马可立即离开大殿,被带进昆岑的卧室。从此公主几乎每天都要听这位年轻人讲故事。只要有空,年迈的忽必烈也会和他们在一起。看到女儿从马可的故事中得到安慰,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公主终于分娩了,小阔阔真呱呱坠地,但昆岑却辞别了人世。忽必烈汗非常伤心,西方的智慧并未能解救爱女的生命。但他并不怪罪马可。他发现这个青年人比他的王子还要可爱,而小阔阔真则更成了他掌上明珠。
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公主、忽必烈和马可愈益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小公主阔阔真实在太幸运了!
在忽必烈、马可.波罗和宫廷诗人铁真的熏陶下,她出脱成一位博学多才的少女。她对异国风情的浓郁兴趣,她对自然万物的广博知识,她对自己患病小动物的悯悯温情,她那出乎寻常的美貌,这一切使她高贵典雅,楚楚动人,在整个中国都很难有人与之媲美。
1292年年初的一天,一位来自波斯的使臣朝见忽必烈。
他双膝跪下,呈上了带来的信件,“尊敬的陛下,您贤明兄弟的儿子、波斯的阿鲁浑大汗启奏不幸的消息:布尔嘎娜(Bolgana),逝世了。她留下遗言——要让她的一位同族的蒙古姑娘接替她在阿鲁浑王宫中的地位。阿鲁浑大汗对天起誓过,一定要实现她的遗愿。他恳求陛下帮他挑选这样的一位姑娘,并护送至遥远的波斯……”
他还想说下去,但年迈的忽必烈吃惊地站了起来。上苍已回答了他的祈祷,阔阔真应该前往波斯做阿鲁浑汗的王后,虽然阿鲁浑的年龄比她大得多,但他会疼爱她,悉心照料她的。马可和他的父亲、叔父可以把她安全护送到阿鲁浑汗的王宫,然后再继续他们的旅程,直到安抵威尼斯。
年迈的忽必烈拿定了主意。
马可对于旅行实在太熟悉了,他决定取道海路。1292年8月下旬,他们含泪告别了伤心欲绝、愈益显得衰老的忽必烈,从泉州港扬帆启航。
长达两年的航程就这样开始了,一路上惊涛骇浪,历尽艰辛。但是马可率领着船队,他决心哪怕是穿越地狱也要把尊贵的公主安全护送到目的地——波斯!
他们真的要穿越地狱了。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船队正在平静的中国海海面上疾驰。突然,不祥的暗绿色乌云布满了天空,台风到来了!狂风掀起恶浪,一排排扑向甲板。在暴风雨的袭击下,阔阔真被卷进了大海。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惊叫,马可跳进了骇浪之中,他奇迹般地抓住了她。两人都得救了。
暴风雨过后的好几天中,马可仍放心不下,几乎每隔一小时就要到她的舱门探视一下,看到他尊贵的阔阔真公主平安无事才放心离去。一旦有空,他总要陪她一起度上几个钟头。
几个月后,他们进入印度洋。一伙野蛮凶残的海盗袭击了船队。海盗们爬上甲板,见人就杀。他们撞开阔阔真的舱门,冲了进去。阔阔真公主一面大声呼喊马可,一面拔出一把短小的匕首,无畏地怒视着逼近的海盗。混乱中,一个海盗冲到她身边,抓住了她的手臂,把她反扭过来,湿淋淋的弯刀举在她的头上。就在这时,一把利剑象闪电一样刺进了海盗的后背,他倒了下去,阔阔真也被撞得昏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激战已经结束,海盗们被赶下了船,甲板上只留下搏斗的痕迹,马可正焦虑地躬身守护在她身边。虽然危险已经过去,小公主阔阔真受惊病倒了,可怕的高烧威胁着她的生命。可是几位聪明能干的侍女又都被海盗杀了,马可只好把指挥船队的事交给了父亲和叔父,亲自来照料可爱的小公主。他为她配药,日日夜夜守护在她的身边。
危险终于过去了,小公主渐渐恢复了健康。她开始用以前从未有过的目光注视着马可。一天晚上,舱房里又闷又热,马可轻轻地挽着公主走到甲板上坐下,清新的凉风吹拂着阔阔真的秀发。
“马可,你喜欢我吗?”她轻声地问。
“是的,亲爱的小阔阔真,我非常喜欢你。你怎么现在谈起这个来了,嗯?”
“因为我不再是个孩子了,我爱你,马可.波罗!”
一阵沉默,只有微风在轻轻地吹动。
过了一会,马可说道:“上帝对我们非常仁慈,我生命的花朵!”
“是的,亲爱的马可.波罗,上帝是仁慈的。”
又是一阵沉默。
此时此刻,任何话语都是多余的。两只觅窝的小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可是,再过短短的几个星期他们就要永别了。他们的分离如同他们的相爱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对忽必烈大汗的忠诚不渝是他们爱情的一个组成部分。
十月深秋的一个夜晚,月光如水,船队到达波斯的霍尔木兹港,马可.波罗和阔阔真,中国的小公主,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1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1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