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76章 娟娟白雪绛裙笼

第76章 娟娟白雪绛裙笼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一】《芳闺十胜》佚名.诗
娟娟白雪绛裙笼,
无限风情屈曲中。
晓睡起来娇怯力,
和身款款倚帘栊。
水骨嫩,玉山隆,
鸳鸯衾里挽春风。
雨停的间隙,清婉让友乾带她去方便一下。
友乾带她来到了萝卜地,看到绿油油的一大片萝卜,清婉欣喜道:“这就是胡萝卜呀!”
“是呀!”友乾催促道,“快来大雨了,你赶紧方便吧!我去寻几棵大的萝卜带回去。”
“别拔人家的了,万一让萝卜的主人回来看到,多不好!”
“有何不好?”
“既住人家的桥洞,又吃人家的萝卜,像是强盗。”
“我又不白吃,我给钱。”
“哦~”清婉放心地蹲了下来。
雨后的萝卜缨子格外的青翠,那发亮的叶子就像大公鸡的尾巴。
这春萝卜还需要一个月才能收获,但红红的萝卜也似娇羞的小姑娘,偷偷抻出头来,躲藏在绿叶之下,窥探着蹲在地头方便的于清婉。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紧接着就是一声巨雷。清婉惊慌地提起裤子,迈着小步就往友乾身边跑去。
友乾诧异地问:“萝卜主人来了?”
“雷!雷!”清婉惊恐地道。
友乾笑道:“呵,一声雷有何可怕?”
清婉颤抖着说:“我们快回吧!”
友乾手里拿着两个刚刚拨出的萝卜,说道:“我满手的泥巴,如何抱你?这样,你到我后背上来!”
清婉却不敢让他背,怕天上的雷电击中自己,于是就双手搂住友乾的脖子,顺势跳进他的怀里,双腿勾住他的腰,费力地挂在他的胸前。
友乾用双肘拐住清婉的后背说:“你呀,是真能折腾我!”
“咔嚓”又是一声雷,清婉跟着哆嗦了一下,说道:“快走,哪那么多废话!”
友乾一边疾行一边问:“为何不让我背你?”
“凭什么…让我在身后…为你挡雷……”
“你好像很怕雷?”
清婉愈加抱紧了友乾,“你说…老天爷…会不会霹了我呀……”
“霹你作甚?”
“我不是,做坏事了么!”
“你做什么坏事了?”
“和你在一起…私…私会…不是天大的坏事!?”
友乾累得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他喘息着说道:“就算…老天爷要霹……也是霹我…怎能是你?”
又是一阵闪闪的惨白,又是一串滚滚的闷雷。
友乾攥紧了萝卜,用小臂箍紧了清婉,费力地往桥洞边跑。刚奔到桥边,铜钱大的雨点,就铺天盖地的洒了下来。雨,打在河里,溅起了无数朵洁白的水花。
友乾把清婉放进桥洞,说道:“我去河边洗洗萝卜。”
清婉坐在洞沿,刚想回应,又是一声惊天的闪雷在桥头炸响,似乎要把整个桥洞震碎了似的。清婉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钻进友乾的怀里,连大气也不敢出。
友乾安慰道:“别怕,别怕,是霹我的!”
清婉哆嗦着抓住了友乾的胸襟说:“你别走,让我死在你的怀里吧!”
“我不走,你也别死。”友乾说着跳上了桥洞,用水壶里的热水洗了手和萝卜,又挑一个大一点儿的萝卜给了清婉。
清婉哪有心情吃萝卜,她看着外面的大雨掉起了眼泪。
“你哭什么?”友乾问道。
“今天我们是否又回不去了?”
“不回就不回,住这儿,不也挺好!”
“可,可两三天,不回家,如何向三姑交代?”
“你姑婆不知道你要回家,就是我来接你,她也并不知晓。”
“可我爹知道呀,万一以后提及起来,对不上茬口,可如何是好?”
友乾寻思了片刻,说道:“我想,这么大的雨,不会下一整天的。等会儿,雨停了,我带你去兰靛村,给你租辆轿子,你先回家。”
“你呢?”
“我就不和你一同回去了。”
“若三姑问起,我如何回答?”
“你不要说,是我去接的你。”友乾又嘱咐道,“若你姑婆问你为何下着雨回来了,你就说‘东边日出西边雨’,城里的天气,还是好好的,没下雨,你感觉天气清凉,便租了顶轿子回来了。”
“若是三姑回娘家,跟我爹提及此事,肯定对不上啊!”
“最近,你家又没啥事,你姑婆回娘家干嘛!”
“过俩月,大姑父过寿,他们能不见面?”
“你大姑父的寿辰,我也去,若他们提及此事,我会为你掩饰过去的。”
“如何掩饰?”
“我就说,我接你离家后,半路上遇到了我的朋友,把我给拉走了……”
“我呢?”
“若你姑婆回家询问你,你就告诉她,走到兰靛村,你中暑了。轿夫把你送到‘李记药铺’,等喝了草药汤剂,天色已晚,你便留宿于‘李记药铺’,和掌柜的女儿住在一起……”
“掌柜的有女儿吗?你可别对不上号。”
“有,他女儿专司熬药……若你姑婆真的如此较真,我会提前去打点‘李记药铺’的……”友乾拍了拍清婉的后背说,“尽管把心放进肚子了,你姑婆是个‘马大哈’,她不会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
雨,没完没了地下着。
雷电仿佛是撕裂了天空,老天爷也似乎找到了情感的出口,把大雨随着那缝隙不停地倾泻下来,让思绪随着闪电翻来覆去——被骤雨反复地刷洗,被巨雷一次次击醒。
看到友乾把事情处理的天衣无缝,清婉便挣脱了友乾的拥抱,扭转身去,放心地大声啼哭起来。
心想,我们这到底算什么?是情,是爱,还是欲?雨,每一次地飘摇;心,就会跟着痛一次。它的任性和认真,是因为每一场的深爱,都需要找到发泄的某种籍口,就这样淋漓地大哭一场吧,把一切的激情绽放,收拢。爱的种子根植于大地,或是培育,或是摧毁……
友乾大气不敢喘一声,只能看着她淋漓地渲泄。
时光在慢慢地溜走,那雨也似乎有点力不从心,渐渐地小了,太陽露出头来。可在耀眼的陽光下,雨又毫不示弱,依然没喘气儿地一直下着,就这样,形成了一场少见的太陽雨。
看到了阳光,就仿佛看到了情殇,清婉心想:什么时候才能再来……于是乎,清婉擦干了眼泪,像折腰的树苗,在阳光下又活了过来。
她转头看见友乾痴呆呆地坐在她的身后,便道,“你抱抱我呀!”
友乾赶紧抱住了她,还倍加亲切地把脸贴在了她的后背,聆听她的心声。
自从那年受辱,清婉的人格便发生了强烈的扭曲——一种需要被男人征服和肆虐的心态便自然而然;只有受虐才能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渴望。清婉的心跳在加速,一种紧张的感觉陡然兴起,她用手拨了拨自己的秀发,又一甩头使额前的刘海分开。
友乾当然明白她的心意,便轻轻剥掉了她的外衣,随之,那颀长雪白的脖子就及时地显露了出来……
俩人正在肆虐,就听见不远处好像有人走来,因为那人的嘴中还哼着时下最流行的小曲。
清婉赶紧起身,慌忙地整理着衣衫,这才发现:雨,早已停了,太阳照的老高,而且很光鲜。
友乾收拾着马褡子,清婉把被褥给折叠整齐了,放在了原来的位置……一切恢复原状后,看守萝卜之人也来到了洞口。
友乾说:“下雨,在你这地儿避了会儿雨。”
萝卜人道:“无妨,无妨,只要客官不嫌弃便好!”
友乾掏出了几个铜板说:“刚才吃了你两颗萝卜,算是我买你的吧!”
萝卜人笑道:“不必啦,客官稀罕吃,就好!”
友乾把铜板丢在了洞口,抱起了清婉,放到了马背上。
【二】《花营锦阵》南国学士
座上香盈果满车,
谁家年艾邪无暇。
为探蔷薇颜色媚,
赚来试折洉庭花。
半似含羞半推脱,
不比寻常浪风月。
回头低唤快些儿,
叮咛休与他人说。
友乾牵马经过了古石桥,走进了碎石板铺就的田间小路,两边的高粱,红彤彤地一直涌向了天边。夏末的热风卷起一股子高粱的浓香,像是发酵的老酒,四下里满溢开来……
清婉看到高粱地边上的小溪清澈无比,便道:“我一头乱发,灰突突的脸儿,怎能回家?”
“那你下来洗洗吧!马褡子里什么化妆品都有。”说罢,友乾就抱她来到小溪。
清婉蹲在溪边的石头上开始洗漱、梳理,友乾从马褡子了拿出了梳子、香皂[1]、敷脸膏、胭脂等,以及用手绢包裹的清婉刚刚卸下的首饰。
很快,清婉便梳理化妆完毕,她抓住马鞍的前鞒准备上马。
友乾却扶住她的腰肢,在她的耳边耳语了起来,也不知说的是啥,就见清婉的俏脸立刻泛起了红晕……
清婉的嘴角带着笑、眼神始终是深深地凝望着眼前的男人,像是要喷出火来一样……那种被虐的心理,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性感体验。
淋漓尽致的情爱过后,两人才上了马。
清婉这时才感到自己有些虚脱,便后靠着偎依在友乾的怀里。友乾轻抚清婉的秀发,亲吻她淡淡的发香。
清婉回过头来,嘘嘘地说:“今天的事儿,可不能出去乱说~”
友乾笑道:“我又不傻,怎会出去说?”
“万一喝醉了,给秃噜了嘴。”
“你放心,我以后不喝酒。”
“在家里,也不要老是看我。”
“我知道,见你来了,我就闭上眼……”
————————————
注释
[1]香皂
人类最早使用肥皂的证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左右,第一批肥皂制造者是巴比伦人、美索不达米亚人、埃及人,以及古希腊人和罗马人。他们都通过混合脂肪、植物油和碱性盐混合在一起做成油膏状肥皂。当时的肥皂主要用来清洁羊毛和棉花,治疗皮肤病,或当做“发蜡”来使用,而不是用来洗澡的。苏美尔祭司在宗教仪式前,会净化自己,所使用的也都是碱性水。
(1)据说,肥皂的出现源于一个传说。
在公元前1000年的罗马城附近,有一个叫Mount Sapo(肥皂山)的地方。古罗马人把牛羊,牵到Mount Sapo的山顶,宰杀后放在柴堆上焚烧,动物脂肪溶化成液态油脂,与灰烬中的碱融合,流入Tiber River(台伯河)河中,使得河水清洁力变强,而女人们在河边清洗衣物,发现比之前洗的更干净,于是慢慢地人们就发明了肥皂,“sapo”一词就源于此。
当然,这个说法无法考证,我们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来看。因为,在1世纪肥皂“soap”这个词才第一次出现在老普林尼《自然百科全书》书中。他认为是腓尼基人在公元前600年发明了肥皂,而他提到的唯一的用途同样是抹在头发上。这很有可能是腓尼基人在航海时,将这种发明从两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传播到地中海。
同时代的卡帕多西亚也写道:“那些被称为高卢人的凯尔特人,使用被制成球状的碱性物质,称之为saipo。”罗马人发现,用了几千年的“发蜡”可以用来洗澡,随即他们用肥皂按摩皮肤,刮掉油渍和污垢。于是乎,肥皂在整个罗马帝国流行开来,在庞贝古城的废墟中(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所淹没的城市)曾发现一个完整的肥皂工厂。然而,肥皂的使用量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而锐减。
还有一个传说,是在很久以前的古埃及。
有一天,国王大摆宴席招待客人。到了半夜,人去席散,厨房里的厨师们忙着收拾餐具。有人一不留心碰翻了灶旁的一盆食油,油流进灶里,混在灭了火的木炭上。有个高卢(古法兰西)厨师担心引起火灾,慌忙把油乎乎的木炭捧到外面去。说也奇怪,当他洗手的时候,居然发现带油的手异常光滑,洗得比过去干净了许多。他把这事告诉了同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于是大家如法炮制地试了试,一致感到“好极了”。后来,他们就把灶里烧完了的木炭留出一些,浇上点油,等干完活用它洗手。国王知道了,也叫其他人这么做,并把它捏成圆棒状,拿起来方便,供宫里人洗手洗面用,这就是最早的肥皂了。
公元2世纪,高卢人流传下来的肥皂制造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们利用山毛榉树烧成木灰,再与山羊的脂肪混在一起,熬制成一种膏状物。肥皂不仅仅是用来洗手的,也洗别的东西(比如衣服、餐具、头发等)。
8世纪,随着肥皂的广泛应用,肥皂生产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法国的马赛,意大利的萨沃纳等地,大大小小建立了很多肥皂作坊,因为这些地方出产橄榄油和碱,原材料多,他们生产的肥皂还向别的国家销售。法国的港口马赛、卡斯提尔的肥皂都是使用橄榄油来制造的,这些橄榄油的取得非常困难,使用这些橄榄油的肥皂,比使用动物油脂的肥皂品质更高。
到了13世纪,法国也开始在欧洲市场贩卖肥皂,14世纪制皂流传到了英国,及位于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在彼得大帝当政时期就开始进口肥皂了,但那个时代,只有皇宫里的人和贵族才有权使用它,严禁平民、农奴使用肥皂,这些人只配使用碱水(把木柴灰放在水中煮后的清水)。如果违反,定遭处罚。
由此,18世纪前,肥皂并没有得到普遍使用,这除了价格昂贵之外,还有皇宫贵族限制他人使用的结果。当时拿破仑买一条黄姜肥皂,就花了2法郎,而当时人们一个月的花销也就6法郎,花三分之一的生活费买肥皂,普通老百姓哪里下得去手啊!
18世纪末,肥皂造成的阶层分化逐渐缩小。这是因为法国科学家尼古拉斯.勒布朗(Nicholas Leblanc)发现碱液可以用普通食盐制成。他说:“肥皂是由油脂与木炭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而用木炭是因为木炭中含有一些碱,碱与油脂生成的化合物会与油污起作用,在水里就把脏污溶掉。碱液可以从普通食盐中提取,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肥皂制作成本,普通大众就可以用得起肥皂了。”这样一来,肥皂便在法国大量生产。由此看来,肥皂的发明年代虽然久远,但真正普遍使用还是在19世纪以后。
(2)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发明出确切的肥皂产品,但民间也有各种清洁皮肤的好办法。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人们便用洗米水来洗澡去污。不要小看没有科技含量的洗米水,据说这种方式不仅便宜、去污效果好,而且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现在这个古老的发明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
秦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皂角来洗衣物和头发了,当然还有草木灰、淘米水等。
在西晋时代,澡豆这种高档卫生用品出现了。当时人们嘲笑一个人土气,缺乏良好教养,不懂得上流社会的卫生习惯,往往就会说此人“不识澡豆”。澡豆的出现,逐渐成为贵族士大夫阶层的男男女女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使用非常广泛。
澡豆的最大特点是将豆面与珍贵香料混合到一起,散发优雅的香气。澡豆出现后,人们又发现了皂荚。最晚在南朝萧齐时期,市场上已经有人专门出售皂荚。皂荚有十余个品种,有润滑爽利、消除垢腻以清洁皮肤的作用,因此为古代美容方中所常用。而两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的时代,各种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达中原,让贵族生活面貌一新。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载:“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贵胜,皆是所要”,指出澡豆是人们的生活必需用品之一,在其所著的《千金方》中提到澡豆配方已经讲究到了异常奢侈的地步。比如其中的一款是以白豆屑作为主料,加入青木香、白檀香、甘松香、麝香、丁香五种香料让其芬芳怡人,同时还配有白殭蚕等多种被认为可以让皮肤白皙细腻的中草药,此外还有滋养润泽皮肤的鸡蛋清、猪胰等。制作方法颇为细致,大致上是先将猪胰与白面、鸡蛋清调在一起,晒干之后,再与其它配料相合,一齐捣成细末,再与白豆屑混拌。盥洗时,用这种混合的香料抹擦在脸、手上,不仅去垢,还有美容效果,“十日内面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过去,民间常把肥皂叫做“香胰子”,便是因为这一缘故。
到了宋代,澡豆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普及。这个时代的新鲜玩意是“香皂”的出现。传统香皂的重要原料是皂角(皂角树所结的果荚)和“肥皂”(荚),天然地具有去油的性能。《千金方》中提及用皂角熬汤来清洗身体,或者把皂角作为原料之一加入到澡豆之中。宋人的发展,是将皂角与香料及各种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药配在一起,捣成碎末,再凝聚成团,做成团块形式的成品,在市场上出售,这便是最初的“香皂”。
此外,人们还发现一种叫肥珠子的植物,它的种子肥大、肉厚,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这就是后面的肥皂树。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篇》中介绍,浙中少皂荚,澡面浣衣皆用“肥珠子”。每到深秋,人们就将果荚采下,煮熟捣烂,加以香料、白面、拌和搓成丸,制成“肥皂”,成品就叫做“肥皂团”。除了肥皂、皂荚,《鸡肋编》还记载了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沐去污。此外,还有猪苓,但是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能用的,里面添加了香料,普通百姓就用皂角洗头发。
应该说,中国历史上长期流行的“皂”、“肥皂”的称呼,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并且是源于“皂角”、“肥皂(荚)”这两种主要原料。宋人杨士瀛在《仁斋直指》中,记录了具体的“肥皂方”——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猪牙皂角、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藁本、鹤白、杏仁、豆粉各一两,猪脂(去膜)三两,轻粉、蜜陀僧、樟脑各半两,孩儿茶三钱,肥皂(去里外皮筋并子,只要浄肉一茶盏)。先将浄肥皂肉捣烂,用鸡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为末,同肥皂、猪脂、鸡清和为丸。”
由此可见,这一肥皂方是对澡豆的继承和发扬,《千金方》中所记“澡豆方”中所用的配料,在此也大多见到,同时还增加了有益于美容的新成分。
明清时期民间对澡豆做了改进,将砂糖、猪油、猪胰、香料等成分按比例共混研磨,并加热压制成型,这就是“胰子”。这种胰子中的猪油被脂肪酵素部分地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被碳酸钠皂化成了真正的脂肪酸皂(现代肥皂的主要成分),可以说与现代肥皂相差只有一步之遥。
清末,西方生产的香皂传入中国之前,本土生产的传统香皂,一直沿袭着宋代发明的配方。在明清时代,有钱人家使用香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金瓶梅》中提到,洗脸时,使用“茉莉花香皂”;《红楼梦》中也提到,清晨盥洗之时,使用“香皂”。需要说明的是,古老的“澡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由于香皂中带有比例不小的美容药物和香料的成分,所以,去污能力相对较弱,适合在日常盥洗的时候使用。如果需要更为强力的去污用品,那么,还是不掺加其它成分的豆面更有效果。在《红楼梦》中,贾府女眷赏桂花,吃螃蟹,凤姐命小丫头们去取“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绿豆面子经桂花熏香,正是澡豆的延续。
晚清时期的宫廷文献清楚的记录着御医们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精心研制出的一种独特的药用香皂。这种香皂深得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喜爱。再使用传统工艺制作香皂的同时,御医们又在制作原料中添加了适量的中药成分,使这种香皂不仅具有了芳香的气味,能够洗涤皮肤除去污垢,还具有了滋养皮肤、保健止痒的作用。这种药用香皂不仅仅深得宫中皇帝、太后、皇后、妃嫔及皇子们的喜爱,也作为宫中对外赏赐的珍品。
这种香皂又称为檀香皂。因为它里面加入了檀香、排香草、广陵香等具有浓烈香气的植物香料。用这样的香皂来洗涤,不仅可以舒缓肌肤,还可以使香料的香气渗入皮肤表层,留下清雅持久的芳香。“檀香”之所以到现在还一直被人们所推崇,是因为其香味的浓烈,是其他一些香料所不及的。这种配方的香皂,不仅仅能够起到舒缓神经,使肌肤散发香气的作用,还可以滋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改善皮肤营养,防治皮肤瘙痒和慢性皮炎的产生等作用。
肥皂进入中国的最早时间,比较可靠的记载见于1854年英商在上海所作的广告,这些肥皂是供应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使用的。而后,1860年上海的一些洋行开始批量进货,销往各地。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1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10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