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73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

第73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

推荐阅读: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御兽进化商万妖圣祖万神主宰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


        【一】《题西林壁》苏轼.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清婉问:“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给关羽到处修庙纪念呢[1]?”
友乾说:“因为我们汉人喜欢用古代的名人和事迹来喻志,明志前,先把故人身上的坏毛病都给洗刷干净了,让其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不可及的神。所以说,只要是人就有毛病,除非你是神。其实,男人好色不是过,只要你们女人不要碰上‘伪君子’就好。”
“什么是伪君子?像你这样的?”
“我是什么伪君子,我是真小人。”
清婉咯咯地笑,“你可知,这‘小人’可不是一个好词!?”
“知道。”友乾解释说,“像我这样的小人,可以防备。因为你知道我是小人,你就可以预控不好事情的发生,会有防护意识,并做好了准备,所以不会伤害到你;而伪君子就不同了,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伪君子,而且能成为伪君子,他本身就需要相当高的情智,所以危害程度更大。因此,伪君子才是真正可怕的男人。”
“无论怎么说,没有标榜自己是真小人的!”
“这说明,我这个人真实呀!”
“真实?”
“其实,每个人都想做‘最好的自己’,所以就不断地隐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活着活着,都活成了别人的影子,这样很累。我却不是,本身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从不掩饰。喜欢我的,就跟我交往,不喜欢我,就离我远去……其实女人,尤其漂亮的女人,更应该活得真实。”
“为何这么说?”
“因为女人的美是流动的,易变的。长得漂亮是优势,但活得漂亮才是让人赞叹的本事。比方说前朝的梁红玉,作为一个妓人,却能成为领兵抗金的女英雄,成就了男人都成就不了的事业,岂不活出了光彩!
再美的容颜,也会像天空中那颗转瞬易逝的流星,刹那的绚烂却无法留住长久。女人唯有活出一种精神,炼成一种品位,绽放一份光亮夺目的精彩,才能洗练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凝住永恒,于青草依依地在水一方,衣袂飘飘的绝代风华。”
“行,明天我就拜纪绪为师,学习武功,总有一天,我也上战场打仗。”清婉调笑说,“不过,纪先生收徒可有个规矩。”
“什么规矩?”
“他说,‘要想学得会,先跟师傅睡’?”说罢,又哈哈大笑。
“谁让你跟他去学武功?” 友乾也跟着笑,“我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
“你说。”
“人活到极致,无非就是‘两个字’——真实!”
“真实。”清婉重复道。
“你说,你都失去自我了,怎么活,不都是一种遗憾,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
“就像姑父、姑姑们这样讨厌你‘不着调’,就是真实的自己?”
“你讨厌我吗?”
“有那么一点儿,反正不是十分地讨厌。”
“你这就是‘真实’,因为你当着我的面,敢说实话。”友乾笑了笑,“你们年轻人和我在一起,一点儿也不觉得拘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都是有感而发,不因为别人的思想而左右自己;让和你在一起的人,相处舒服,不要互相折磨。你可以随心地做自己,不要掩饰什么,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色,自己的事,开心就好……这都是真实。”
“我真实吗?”
“你呀,只是和我在一起,才真实。平日里,你活得太累,其实,你是心累。”
“我心累了吗?”
“不累吗?你为了兄弟,为了父母,甚至为了心爱之人,付出了多少?你的心中,何时有过自己?清婉啊,为自己活一次吧!”
“我以为,我现在活的就挺好。”
“幸福吗?”
“幸福呀!”
“你是活迷糊了。”
“你才迷糊呢!”
友乾笑道:“有句话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来就活得很累,却还乐在其中。一个不真实的人,慢慢会陷入迷茫的状态,虽然也在努力生活,但怎么努力,都像是老牛拉磨,转得都晕了头,其实还是在原地打转,前后左右走了不到一丈的距离。是的,有时你也感到幸福,你可知,这一切都是我给你的么?”
“你别说我了,你挖空心思地哄我开心,难道不累?”
“哎~,让心爱之人幸福,是人生最大的快事。”
“呵,你这人,我为身边人做点牺牲,你就说不该,而你却……”
友乾打断了她说:“我懂得取舍,你却划拉的太多。有道是,该做的去做,不该做的,不要去做。”友乾笑了笑,“这就叫取其‘精华’。”
“取其精华?”
“对,其实呀,人活到精华,一定是个‘简’字。”
【二】《庄子.内篇.逍遥游》道教
鹪鹩,
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清婉问:“简?”
“对,” 友乾告诉她,“庄子说,鹪鹩在山林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占了其中一根枝条;偃鼠到黄河饮水,黄河再广,也只不过灌满自己的肚子。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就会明白,人这一生,赤条条而来,赤条条而去,万般皆带不走,包括你所谓的爱情——留给他的只是暂且的伤痛,而带给你的却是永久的绝望。
所以,古人说‘大道至简’。
生活本该如此,舍去不必要的多余之物,以便心不为它所役,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其实,人生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舍去可有可无的,留下最重要的,然后,做一个纯简的人。
简,方能寻回自我。
对你而言,不去附加太多的负担在自己身上,你会更加清楚地明白生命的意义,其美在哪里。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索求太甚。减少欲望和索求,活得简单,不为外物所扰,方能看见内心的丰盈绚烂,寻回真实的自我。”
清婉小猫似的,默默无语地依偎在友乾的怀中,把脸儿深深地埋藏在他宽阔的胸膛里。
友乾抚摸着她的秀发,说道:“你可知,我为何来这偏僻的瓮山过活吗?我是学那宋代诗人林和靖,舍去名,舍去利,舍去高屋广厦和市井的繁华,隐居这瓮山脚下,草庐为居,在屋前后种满梅树,靠着卖梅子的钱维持简单的生活。这就叫‘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对物质要求的越少,越容易快乐。
我常常驾一叶扁舟,往来于烟水之间;或倚在老梅树旁,看白鹤起舞;有时诗兴大发,随口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一生过得诗情画意,岂不美哉?
所以说,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舍去过多的欲望和杂念,回归简单,灵魂方能从‘求不得’和‘放不下’里走出来,去发现天地万物的美,丰盈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三】《老子》道教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你睡了吗?”友乾关心地问道。
“我听着呐!”清婉应了一句。
友乾继续讲:“简,方知生活真味。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
太多的物质刺激,反而让人心智迷乱,失了本心。回归至简,才能尝出生活最真的滋味。
苏东坡被贬途经泗洲,友人刘倩叔邀他游南山散心,并在山中采来蓼茸蒿笋等野菜招待,苏东坡举箸细细品尝一番后,发出感慨说,‘人间有味是清欢’啊!而一个人能透过纷繁的世相,从清淡中尝出欢愉,必是将生命中的杂质过滤了,抵达大彻大悟的境界,这种境界,便是‘简’。
所以说,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放下执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做一个简单的人。
简,方晓人生真谛。
人这一生,年轻时可能爱过很多人,有的还爱的很深。但随着年岁渐长,就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只与一人携手共白头,成为此生莫逆于心的知己。
其实,人世间,最动听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也不是‘我想你’,更不是‘我养你’。而是在有生之年,有个人对你说——我陪你!”
清婉默默地用手指规划着友乾的胸膛。
就这么简单的“我陪你”三个字,已足够撩拨清婉的心弦,她仿佛沉浸在友乾的温柔乡里,把自己的脑袋使劲往友乾的胸前靠。
————————————
注释
[1]中国的“多神论”
中国人的宗教无统一性。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所有死人都是神。一座座庙宇拔地而起,经过皇帝恩准,被用来纪念各种生前就已经声名显赫的人。这些人里面,说不定有谁的地位会与日俱增,上升成为这个民族所信奉的神。
中国有三大宗教。对于很多人来说,信佛和信道是不冲突的。任何一个中国人,如果想举行一场佛教仪式,同时也请得起和尚,就可以花钱请一个来,他自己因而成了“一个佛教信徒”。如果他想要个道士,他也可以同样请来,他自己也成了“一个道教信徒”。但他也可以把他们同时请来,这样,他就既是“一个佛教信徒”,又是“一个道教信徒”。”所以,中国人是多神论者。
对于中国人的多神论和泛神论,外国人很不理解,认为这是逻辑混乱,缺乏思考和怀疑精神的产物。
其实不然,古老的中国是一个讲“礼”的国家,道德被用来约束人民。“三教”中(儒教严格地来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儒教精神是中国古人的行为规范,孔子思想是以孝为本的,子孝父,人孝君,千百年来,人们被灌输的思想就是个人服从家庭,国人服从君主。中国古人的道德规范自觉地维护统治阶级,忧国忧民的中国文人都以国家的稳定为实现自己抱负的前提和条件。而道教和佛教都是以伦理学、美学为核心的哲学,和我们的儒教并无冲突,甚至可以说是互补的,这也就是历史上有人说“三教”合一的原因。对于这些利于朝廷的教化,它们当然就能够和平共处于世了,历代的中国统治者也就不必要强制使用一种宗教来控制和引导人民了。
中国崇拜大自然,信奉日月草木,风雨江河,以及土地和动物。
中国地广人多,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喝水。”每个地区的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也不同。在无宗教压迫和无科学解释的情况下,人民很自然地崇拜起自己身边的偶像,并且神化它,很自然的也会产生类似于低级宗教的迷信活动——巫术和算命。
至于崇拜死人,这主要是来自于佛教转世轮回之说,人死后进入另外的世界,或入阴间转世轮回,或入炼狱受到惩罚,或上天成为星宿神仙;道家也有类似的学说,身前的英雄死后成为掌管人间的神,这对于古人完全符合逻辑。这样的传说和神化经过世代相传,变得更加地神奇,偶像随即多样化。
历史上,死后成为神的人有以下三类:
第一梯队,远古部落酋长,生平事迹流传,后人记入典籍。如太阳神炎帝、战神蚩尤、海神禺疆、农神后稷、恶神穷奇、水神共工等。这一梯队的成员往往集领袖、祖先、神话于一身,人类最初的生产生活要素如火、水、种植、渔猎、战争等,都被分别派发到了这些远古诸神身上。
第二梯队,城市、文字等文明要素诞生后,被封神的那些人。如赵朗、周公、姜尚、老子、孔子、鲁班、黄道婆、关羽、钟正南、秦琼、尉迟恭、济公、林默等。这一梯队的成员往往生前事迹明确,且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做出过不凡的业绩。
例如:
赵朗,字公明,秦代陕西钟南山赵大村人。生平经营木材生意,力气大、技术精,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敢,深得客户信任,积攒了巨额财富,后又出手大方、扶危济困,使得其名声广为流传。死后百姓将其神话,说他以黑虎为坐骑,学道修行,掌管了世间一切的财富分配。后被写入《封神榜》中,把他安排在了早于他所生活的秦代近千年的商末周初。
在只重王侯将相,且重农抑商的封建王朝,像赵朗这样的民间大贾是不可能被写入正史的。但百姓希望这样的良心商人越多越好,便在传颂其人其事的时候,越来越神化。当佛教传入后,有了“危机意识”的本土道教开始了自己的“造神运动”,将赵公明封为四大元帅之一。最终赵公明成为了中国民间五大财神之首的正财神。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据记载他活了139岁,传说其有起死回生、隐身遁形、预知未来等等法力,虽然没有“神职”,却有一柄神鞭,专门用于鞭打诸神,正所谓“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姜子牙可谓是集统治阶层弘扬与民间塑造于一身的神话人物。由于其辅佐周朝立国的功绩,使得自西周以来的统治者们纷纷标榜其为人臣的榜样,直到后世出现了张良、诸葛亮、房玄龄和张居正之类的人物,这一弘扬地位才被慢慢分散化。而由于姜子牙投靠姬昌之前,在民间做了不少奇人异事,这些故事除了反应他不是块做生意的材料之外,几乎全是扶危济困、降妖除魔的故事。因此,民间也需要这样一个“白胡子老头”为街坊邻里扫除祸害。
道教在“造神”的过程中,先是将老子封为祖师爷,后又把姜子牙说成是老子的徒弟,结果就出现了徒弟比师傅大600岁的荒谬现象。总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姜子牙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的“封神”,最终使其成为“诸神之长”。
孔子和关公一文一武,被历代封建王朝的历代皇帝加封增谥,封号是不断的变更、加重。关公还要晚一些,且历代向来重文,因此孔子的地位要高太多。自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无可争辩的精神领袖孔子就被封上神坛。先是东汉正式确立其国家公神的地位,到了唐朝开始被皇帝封为“先圣”,一步步提高至清末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钟正南(钟馗)、林默(妈祖),这两位一个生活在唐初的陕西周至县,一个生活在宋初的福建莆田湄洲岛。一个长相奇特、刚直不阿,一个救助海难、为民牺牲。钟馗是由于唐玄宗的一个梦加上画圣吴道子的一幅画而成为被官方认可、被民间流传的专门从事捉鬼工作的神仙。林默由于在海难中救助渔民的事迹而被沿海百姓奉为妈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神迹被安在这位民间美丽女神的身上,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海神”和“护航女神”。
这两位的生平都不具备贵族地位和行业建树,但是由于其品格高尚而被百姓永远的记住了,成为了“坊间造神”的典型。
古代之所以将一些人封为神,往往是出于这三个原因:统治意志、民间传扬和宗教造神。
统治阶层的核心目的向来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尽力做到长治久安、代代相传。而像周公这样同姓皇族、姜子牙这样的外姓能臣、关羽这样的忠贞不二、秦琼敬德这样的护驾功臣均契合了这一核心目的,统治阶层自然要在百官及百姓心中树立这些榜样,这如此,这些人成为神,就很容易理解了。
而像土木神鲁班、纺织神黄道婆、钟馗、妈祖这样的人,对于封建统治阶层来说并没有什么宣扬的意义,但他们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却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鲁班、黄道婆生产工具的革新,还是钟馗、妈祖对于生产生活安定的精神寄托,无一不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福音。因此哪怕是统治阶层不宣传、不鼓励,但只要是不禁止,这些人也会在坊间封神。
像老子这样的“学术带头人”,本身就对道教核心思想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之佛教的传入对道教的启发,自然会被奉为上神,而为了完善这套神话体系,道教又将民间地位崇高的历史名人拉进名单,组团封神,这样对于宗教本身就更容易被百姓接纳和信奉了。
第三梯队,由于事迹不够传奇、同类崇拜有更合适的“封神选择”或者所在行业领域造神需求不强等因素,使得他们至今也没有封神成功。一提到他们,人们心中想到的还是那个古人。尽管历代也有将其神话的举动,但依然仅被冠以“圣”之类的人杰名号。如:兵圣孙武;军神吴起;左右杀神白起、铁木真;诗圣杜甫;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谋圣张良;科圣张衡;药圣孙思邈;茶圣陆羽;酒圣杜康;三国三圣:卧龙诸葛亮、伏虎司马懿、凤雏庞统……此一类的历史名人成分更高,虽有后世通过坊间传说、故事著作等形式,为其塑造“金身”,如孙思邈医龙、诸葛亮借东风等,但由于造神动力不足,神话体系不完备等种种原因,民间至今多数将其归为历史名人。
归根结底,神话是什么?其实,它就是历代人民的集体创作,表现了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理想追求的理解与想象,寄托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其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不如说我们是祖先崇拜、信人不信神。对于外国人来说,人是神造的,而对我们来说,神是人造的。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1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10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