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69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

第69章 曾经沧海难为水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御兽进化商万妖圣祖


        【一】《蝶恋花.张亦有所娶》赵令畤.词
友乾道:“你指的是元稹吧!”
清婉说:“对,就是他。你说,他的那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多好!听说,这首诗就是写给他妻子的,你看他对妻子多专一。”
友乾“嘿嘿”地笑。
“你笑么?”
“元稹还专一?”友乾道,“他只是嘴上说的好听!这首诗,正说明他是属于那种最高端的花心男。一般的花心男要的是你的钱,你的身子,但像元稹这种人,要的是你的心。因为,他能带给你的,只是那种让你心动的感觉,使你心之向往。”
“可不要写不出人家那样的情诗,你就嫉妒、污蔑人家。”
“我嫉妒他?”
“不是吗?看你那急眼的样。”
友乾笑了,“他活的多累,我多潇洒。”
“谁跟你比潇洒,不是说元稹人家懂‘真爱’么!”
友乾十分小心地说着话,怕哪句说不好再惹翻动了她,就道:“婉儿,你看过京城的戏剧大师王实甫编排的《西厢记》吗?”
“我哪能随便出门看戏?”
“那《莺莺传》你总看过吧?”
“我就是看了元稹的这部传奇小说,才喜欢上元稹的。”
“你知道《莺莺传》的男女主人公写的就是元稹自己和他表妹的事吗?”
“是写他俩的事呀,怪不得爱得死去活来的。”
接着,友乾便详细讲起了这位情诗大王元稹的故事: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河中府。此时,正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避难于远亲的家中,邂逅了小字“双文”的崔姓表妹,也就是小说《莺莺传》中的主人公崔莺莺。表妹家境殷实,且才貌双全,两人一见倾心,随即与之恋爱。后来,在丫环的帮助下,二人经常私会,遂成云雨。然而,这段见不得光的感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清婉问:“为何?”
友乾说:“元稹是多功利的人,他想,表妹家虽然富有,但毕竟朝中无人,没有权势,这很难成就自己的青云之路。最终,没有功用价值的温柔之乡无法留住元稹的心。”
第二年,元稹便赴京应试,此后就一去不回返了,而且杳无音讯。
在漫长的等待中,表妹渐渐心灰意冷,年龄大了,只好嫁与他人。多年后,已有所娶的元稹再过蒲州,想起年少之事,寻至表妹门前,以“外兄”之名希望相见。
已为人妇的表妹,只赋诗一首给了元稹:
自从消瘦减容光,
万转千回懒下床。
不为旁人羞不起,
为郎憔悴却羞郎。
见了表妹的信,元稹深感愧疚,在临行前,他给表妹留了一封信: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短短二十个字,元稹就把自己的这段初恋做了一个了结。
他说,当初不珍惜,抛弃了你,我也无话可说!你就把曾经对我的爱,放在眼前人的身上吧!
你说,你抛弃了人家,人家把爱给谁,还用得着你来操心?
可是,当时的少男少女们,却大加赞赏他,说元稹是一个善于补过的人。
元稹也常拿自己的这件韵事出来炒作:常在朋友聚会之时,谈及此事。说,他用自己的过失教育他人,要使聪明的人不再做这种事;而做了这种事的人,也不要再被迷惑。他又把自己的这段情史写成小说《莺莺传》,供少男少女们欣赏学习。
元稹就是这样一个让他表妹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人。
你看他为他表妹写的:“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多么地情意绵绵,多么的深情款款。他用自己的才华和俊朗在女人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用自己的深情将少女的那颗心烧得通红,然后再亲手毁掉它。
他还自称,不足以道德自制战胜善魅的女子,而不得不忍情。
但实际上,这位“忍情”的专家,却在进京后不久,便结识了新任京兆尹韦夏卿,并得其赏识。在与之交游中,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他就紧紧抓住了这个青云之上的绝好机会,迎娶了韦丛,并凭借岳父之势,成功上位。
友乾对清婉说:“你说元稹懂得爱情,我看,他是懂得怎么利用女人的感情为己所用吧!”
清婉道:“怎是利用?他也是真心爱韦丛的!你看,那首‘曾经沧海难为水’,不就是爱他妻子的最好写照?”
“为韦丛写的倒是不假,可对女人的好,不是只在嘴上,你要让自己喜欢的女人过得幸福才是。”
“韦丛过得不幸福?”
“这段婚姻,过得可是不轻巧。他的那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诗句,就是元稹对这段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韦丛身为大家闺秀,善诗赋女红,贤良淑德,日常生活中对元稹更是体贴有加,面对元稹家徒四壁的困境,她没有抱怨,更多的是对丈夫的关怀和谅解。
她为了给丈夫寻找一件可供换洗的衣服,甚至要翻箱倒柜。就算如此,元稹还会提出“过分”的要求,让韦丛为他买酒喝。韦丛都吃糠咽菜了,甚至要把自己的陪嫁首饰都当了,来给丈夫换酒。
贫寒夫妻,深情几许,着实让人动容。这样的好女人,你就好好待她吧!但元稹终究不是一个“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人。当他被贬剑南,又爱上了大十多岁的名妓薛涛。
清婉问:“为何凭着年轻漂亮的妻子不爱,单单爱个徐老半娘的妓人?”
友乾说:“薛涛可不是一般的妓人,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都会。那时的薛涛,在我们四川老家真可谓是名动江湖,等闲王公贵族想见她一面而不可得。年轻帅气、能说会道的元稹就这样闯入了她的视野,很快便上了床。”
“薛涛又不是小姑娘,岂能三言两语就那么容易上床?”
“多大的女人,当遇上了爱情,也会变成一个白痴。更何况,两人都是诗人,诗人本就生活在梦幻里,他俩经过诗词的往来唱和……两人就发誓,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卿不娶……如果仅仅如此,无非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可是后来发生的事,让薛涛的爱,有点儿死去活来的味道。”
“发生了何事?”
“元稹就用三个字,就勾去了薛涛的魂儿。”
“又是一句‘我爱你’?”
“不,是‘我养你’。”
“哪有‘我爱你’好听?”
“年龄段不同,境遇不同,对爱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我爱你,对小姑娘来说,管用;而当时的薛涛,已是四十二的老姑娘了,再说,薛涛不是一般的官妓,她是剑南节度使韦皋衙门里的一名校书郎,做着地方大员繁重的秘书[1]工作。”
【二】《春望》薛涛.诗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有一天,元稹和薛涛缠绵后,薛涛要离开。
元稹问:“你去哪里啊?”
薛涛说:“回家呀!”
元稹问:“然后呢?”
薛涛说:“上班啊!”
元稹撒娇地对老大姐说:“不上班,行不行?”
薛涛笑道:“我不上班,你养我呀~”
元稹坚定地说:“我养你!”
薛涛苦笑道:“先养好你自己吧,傻瓜~”
友乾说,元稹现在没有工作,是被贬之人,自己的生活还顾不上呢,但是当他遇到了心爱的薛涛,却道出了“我养你”的想法。薛涛当时虽然拒绝了他,但当她转过身,就是一张哭得稀里哗啦的脸。
薛涛觉得,这句“我养你”是世上最美的情话,是最能打动她这个不惑之年的女人。
清婉不屑说:什么最美的情话,还不是喜欢男人的钱,自己不想挣钱辛苦,只想被包养。
友乾说:哎~,元稹是穷光蛋,连老婆孩子都养活不起,他哪有钱养她。可是,最让薛涛感动的,不是男人的钱,而是他说这句话时的决心。
清婉也感叹起来:是啊,女人就是傻。有时候,就为了男人的一句话,几个字,就,就什么也不顾了。
友乾道:人世间,人来人往,时间在奔流。假如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对你说了同样的话,你是不就不怕一个人走下去了?
清婉噘着嘴说:我可不需要谁来养!
友乾道:女人需要很多的爱和很多的钱,因为它可以带来安全感。但她也不会谁的爱都收,谁的钱都要。薛涛想要的“我养你”,不过是要把他当成生命里一个一起前行的人而已;像薛涛这种靠自己辛苦度日的女人,当听到心爱之人讲这句话的时候,岂能不感动?
————————————
注释
[1]秘书
中国的秘书工作起源很早,历史源远流长。《世本》载:“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
最早的秘书人员称为“史”。而黄帝的这些专职秘书人员已有明确的分工,显然在黄帝之前已存在秘书和秘书工作了。
最早出现的秘书机构,是商周的太史寮。周代时趋于完备,“五史”分工,各司其职。初创了一些秘书工作制度,主要有公文制作制度(如《论语.宪问》记郑国文书制作就经由草创、讨论、修饰和润色等环节)、文书签名及正副本制度、官文书归档贮存制度、“泥封”加印等保密制度、“采风”观政和调查的制度。
“秘书”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但最初的含义是指物而非指人,即带有神秘色彩的图书。
根据古籍记载,这些图书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宫禁里的秘籍,因为是宫禁内收藏的各种经典文献,因而一般不予公开,故称为“秘书”。如《晋书.勖传》:“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
另一类是指谶纬图箓。这是一种在汉代流行的宗教迷信,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预算吉凶的隐语。
到了东汉后期,“秘书”才不仅指物,也指机构和人员。只是那时的秘书工作者,被称为史官、御史大夫、尚书、长史、主簿等。
唯有一次例外,那就是东汉末年。魏王曹操为削弱当时位高权重的皇帝身边的秘书机构——尚书台的势力,曾设秘书令,以“典尚书事”,这样,秘书令不仅具有原先掌管图书典籍的职能,而且还具有收发奏章、草拟和上传下达的职责。
自那时起,秘书就成了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的官,朝廷便开始设有秘书监、秘书郎,三国魏有秘书令、秘书丞,可见“秘书”一词的出现早于“书记”。但秘书并非官名,要在秘书下缀上“令、监、丞、郎”等才是完整的官名。
东汉桓帝时开始设秘书监这个职官,其实是相当于国家的图书馆长,年俸六百石。实际上的“秘书长”汉初叫“长史”,后来叫“中书侍郎”、“翰林学士”等。幕僚中的“记实”、地方官府的“主薄”,都相当于秘书。击鼓骂曹的祢衡,就是江夏太守黄祖的秘书,他能写出黄祖“所欲言而未能言”的内容,是一个出色的秘书工作者。至于唐代骆宾王为许敬业起草的《讨武望 》更是脍炙人口,武则天读了也为之叹服。
校书郎,是秘书的一种,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东汉朝廷藏书于东观,置校书郎中。后魏秘书省始置校书郎,唐秘书省与弘文馆皆置,宋属秘书省,辽属秘书监著作局,金、元属秘书监。元并掌鉴定书画。明清废。
此外,尚有“秘书省”是南朝梁设的官署,是行政机关,虽有“秘书”之名,却无现在秘书之义。为后期沿袭,明清不设此官署,也没有“秘书”的职称。清代各衙署设文案,一般称“师爷”不称“秘书”。民国时,大多数的行政机关都开始设秘书。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1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1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