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言情美文 > 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 第70章 除却巫山不是云

第70章 除却巫山不是云

推荐阅读:星辰之主九龙归一诀大唐腾飞之路猎天争锋修罗武神这个游戏不一般天道天骄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国潮1980


        【一】《寄赠薛涛》元稹.诗
锦江滑腻蛾眉秀,
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
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
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
菖蒲花发五云高。
清婉问:“那么,薛涛和元稹最后怎么样了?”
友乾说:“掰了呗!”
“掰了?”
“其实,人世间根本就没有爱情。如果你非说有的话,那也只是瞬间的美丽。
爱情这个词,听起来,很美好;说起来,很甜蜜;想起来,很向往。但如果两个人真的走到了一起,全被生活的琐事所毁灭……哪有像我这样全是对你的好!”
清婉掐了友乾一下,问道:“是什么,阻断了他俩的爱情?”
“也许是两人十一岁的年龄差,或许是薛涛的乐籍出身。”
“年龄怎么了,乐籍又如何,为了爱情,这都不是事儿呀!”
“这是你们小女孩的想法,男人可不这样想。薛涛的乐籍,不仅无助于元稹的仕途,反而会成为他晋升道路上的阻力。所以,当元稹被召回朝时,却并没有带上薛涛。”
“后来呢?”
“后来只寄了一封《寄赠薛涛》的信给她,留下了一个望穿秋水、眼泪巴巴的等着心上人去养她的薛大才女。”
“再后来呢?”
“再后来,薛涛就脱下红色的石榴裙,换上灰色的道袍。”
“做道士了?”
“是啊,只有孤独的泪滴,才能湮灭爱情的烟火。薛涛的人生也从炽烈走向淡然,世间少了一名丰姿绰约的美娇娘,浣花溪旁多了一位不问喧嚣的修道人。”
清婉黯然了:“这么说,元稹不仅伤害表妹,还伤害了一个如此美丽的大才女。”
“其实,伤害最大的是他的妻子韦丛。”
“为何是她? ”
“你想,元稹在成都和薛涛山盟海誓的时候,韦丛还在长安为他操持家务,抚养几个年幼的孩子……你说,一个娇小姐为了夫君,早早就成了黄脸婆……”
“成了黄脸婆,元稹就抛弃了她?”
“这倒没有。从韦丛嫁元稹七年,给他生了五个孩子来看,元稹还是很爱自己妻子的。”
清婉惊奇地问:“七年生了五个?”
“是啊,如果不爱,为何会生这么多!再抛去元稹在成都的一年多,基本上是一年为元稹生一个。这样密集的生育,估计韦丛也因此落下了病根,27岁就离世了。”
【二】《离思三首》元稹.诗
山泉散漫绕阶流,
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
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
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
些些纰缦最宜人。
寻常百种花齐发,
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
可怜和叶度残春。
友乾继续讲述:
韦丛死后,元稹是悲痛欲绝。也不知是真想念,还是在表演给他人看。他常常与朋友饮酒消愁,醉后,就大呼其妻的名字。恍惚间,还以为韦氏仍活在身旁。
只见他神道道地诉说,“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的没有起身,我隔着水晶珠帘,看见你在妆台前化着妆……”那表情真是活龙活现,“你总是喜欢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亲自绣上秦吉[一种类似鹦鹉的鸟]的花纹,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只要是妻子用过的东西或送给仆人的衣物,元稹见到,都会刺激到自己,“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本就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梨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的我,只有和一树的绿叶来度过整个残春……”
元稹为韦氏写了大量的诗,在唐代60首悼亡诗中,元稹就占了33首。让外人觉得元稹是多么疼爱自己妻子,而且还发誓永不再娶。可当老朋友李景俭见元稹生活无人照顾,将表妹安仙嫔嫁与他作侧室时,他却欣然接受了。
元稹为仕途再次攀龙附凤,娶了贵族之妻,此时离结发妻子韦丛去世还不到一年。从这时起,元稹的悼亡诗就不写了,他将所谓的爱情全部转移到安仙嫔的身上。可惜,这对恩爱夫妻只生活了三年,在给元稹生下一个孩子后,安仙嫔也乘仙鹤飞逝了。
没多久,36岁的元稹续娶了大家闺秀裴淑为妻。而此时,在继妻裴淑给他照顾三个幼子的时候,他却在外边又和戏子刘采春打得火热。你说,这让裴淑情何以堪?
清婉问:“这么说,元稹对妻子的感情都是假的!”
友乾说:“错!他对每一个女人的用情都是真的。但正因如此,这份伤害,也伤得更重。刀割剑伤,都可治愈;惟有情伤,却是痛彻心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怪,但最怪的,还是女人。”
“哪怪了?”
“不怪么?老实忠厚的,你们不爱,净喜欢那些泛情滥爱的男人!”友乾笑道,“你知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情伤伤得越重,越能刻骨铭心。庸庸碌碌柴米油盐,那还不如轰轰烈烈地爱一场,对不?”友乾刮了刮清婉的小鼻子,感叹道,“有道是,情深似海,必然朝为潮涨,夕为潮衰。动静相生者随天地流转而时光变换,为使爱能永恒,而不停地相爱;为保证持久地推力而不断更换推动者,方能使那份爱于世间恒然不灭。
这就是才子。
于是,此时浪及滔天,唯卷此岸;彼时奔腾向前,冲击彼岸。如此说来,深情与滥情之间从来就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正相关。人间难留者,随风而逝,古语誓言也不过历史滩涂上的遗贝残骸,听之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
【三】《赠刘采春》元稹.诗
新妆巧样画双蛾,
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
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
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
选词能唱望夫歌。
友乾的高谈阔论,清婉好像根本听不懂,她只关心那个戏子,便问:“那戏子,最后的命运如何?”
友乾说:“她呀,最后自杀了。”
“你给我讲讲,她是怎么死的。”
“天都快亮了,你不睡?”
“和生人在一起,我睡不着~”
“我是生人么!”
清婉只是一个劲地催促:“你快讲!”
友乾只好乖乖地讲:
当时,元稹在绍兴那地方做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刚好刘采春的戏班作全国巡演来到了绍兴。
她的小《曲》一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谓是感动了全场,让人为之倾倒,这其中就包括风流倜傥的父母官元稹。
正所谓,男人好才永远不如好色。
刘采春当时只有二十五岁,还是一个很懂风情的妩媚熟女,虽然比不上薛涛有才华,但比薛涛有味道,惹得元稹是口水直流,心跳加速地挥笔给刘采春写一首情诗,这首《赠刘采春》写的可谓赞誉有加,心旌摇荡。
当初,刘采春只是想搞点绯闻,用以抬高自己在演艺界的身价,谁知后来搞着搞着就搞大发了。
面对既有才又多情的元大官人,说不心动那是假话。刘采春甚至连半推半就都给免了,而是一拍即合地直接投入元稹的怀抱。
有一次,元稹和朋友喝酒,由于喝的有些多,说了胡话:“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
某位知根知底的朋友立马调侃道:“刺史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
好一个镜湖春色!看来,元稹和刘采春的风流韵事,早已传得人人皆知,到了一揽无余的境地了。
这段如火如荼的“公然走私的爱情”,作为刘采春的丈夫周季崇岂能不知。看到自己心爱的妻子赖在绍兴不走,而且还背着自己继续和元稹玩情感,周季崇自然是心急如焚,但又无计可施。
听说此事后,财大气粗的元稹便派人给周季崇送去了一笔银子,算是买断了刘采春这几年的青春。
七年后,元稹另有高就离开了浙东,而且在讲究士族门户的大唐王朝,这“门当户对[1]”也是婚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标配,出身低微的戏子玩一玩可以,却绝对不能成为后来贵为人臣的宰相元稹的家属。这段露水的情缘,也只能取无疾而终,而别无选择。
正所谓: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刘采春被抛弃后,意识到30多岁的自己再无出头之日;再说,“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她,再也找不到比元稹更好的人了;当然,自己也没脸去寻找前夫和女儿周德华了。
刘采春没有采取薛涛选择出家的方式,而是悲愤之中跳了河,那年她才32岁。
————————————
注释
[1]门当户对
古代家庭对房屋的大门尤其重视,什么样的家庭建什么样的门楼。
朝廷还对官员府第大门的间架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二品正门三间五架,三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六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
“门当”是放置在门口的一对相对的、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其中还包括抱鼓石和一般的门枕石(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而推崇)。
门当与门簪、门槛、门扇、门框一起产生古朴典雅的整体艺术美感,有吉祥、祈福、避邪之象征。并与建筑物相互辉映,和谐统一,让门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门枕石的门内部分是承托大门的,门外部分往往雕以鸟兽花饰,又叫抱鼓石。抱鼓石有方、圆两种造型。门当的雕刻颇为讲究,圆鼓的两侧图案以转角莲最为常见,讲究的可以做成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等。
皇族或官府的门前多用狮子形的抱鼓石:
高级武官用抱鼓形“狮子抱鼓石”,低级武官用抱鼓形“兽头抱鼓石”;高级文官用箱形“狮子抱鼓石”,低级文官用箱形“雕饰抱鼓石”;大富豪用箱形“无雕饰抱鼓石”;富豪则用“石制抱鼓石”;而对于普通民宅,则只能用木质方门墩或门枕石来代替了。
“户对”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和木雕。木质“户对”一般为短圆柱形,每根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而用青砖雕刻而成的户对则位于门楣两侧,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纯圆柱形的“户对”为文官,六边形方柱“户对”为武官。
家有喜庆时,“户对”可悬挂灯笼之用。户对取双数,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四个两对。“户对”的多少与官品大小成正比:一到五品可以为六个,六到七品可以为四个,以下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户对”。
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因此“门当”与“户对”常常被同呼并称。
“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后来,“门当户对”逐渐演变成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成语。门当就是门道相当,家境相当才能交往相处或落户成亲。
古人说的“门当户对”有其合理性。
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是一个家族一代一代沿袭或演化下来的,即便周围的环境有变化也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在当时情况下,确实符合当时社会所处的现实情况。但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也把真正的爱情永远地天地相隔开来。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踏乡记之叹流水兮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16/16855/99421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16/16855/99421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