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1551 > 第150章 带头捐输

第150章 带头捐输

推荐阅读: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国初时的弊病也是不能全怪明太祖。
    明初时四方凋敝,哪有什么工商可言,和宋时的繁荣不是一回事。
    而且战乱之时人心思定,能被雄主庇护得一口饱饭吃就知足了。
    所以卫所建立极易,军兵,民壮,签军,罪犯,大明国初建数百卫,兵力达到二百万左右。征蒙古动辄出兵三五十万,征安南也是三十万的规模,一声动员,五军都督府和各地都司分别派兵就道,都司卫所本身就有存粮,加上户部和各地官府库存粮,打仗缺粮缺饷是闻所未闻之事。
    但承平一久,民户赋税低,国初时杂税也少,几十年间民户和军户的收入差距就拉开了。
    人心原就不平,加上法纪废驰,勋贵将门侵占卫所和军户田亩,军户收入不增反减,还被视为奴隶。
    这样一来卫所兵不要说打仗了,连驻守也不成,军户纷纷逃亡,上交子粒粮更是没影的事。
    朝廷不得不贴补卫所粮食,加上募兵戍边要开销钱粮,原本明太祖设计的轻赋税的财政体系当然就负担不了了。
    如果大明开国就两条腿走路,工商税和农税并举,就算宋人税重,大明轻税,仍然不至于将所有负担都加在农民身上。
    若风调雨顺,没有士绅作梗转嫁压力,凭借亿万人口千万顷土地的农税收入,仍然可以维持百万边兵军饷,维持帝国的边境平安。
    但灾害到来,加上皇帝不理国政,任用奸臣,无法化国力为实力,边境屡战屡败,虚耗钱粮,由量变为质变,这就是嘉靖到万历年间,先是蒙古倭寇,后来女真坐大,终致大明亡国。
    朱载墐心头异常沉重,虽然距离亡国距离遥远,但身为大明宗室,享了这福就要有一定的担当和觉悟,若是现在任事不理,富贵而终可期。
    若是想理会,身份地位拘在这里,可一可二不可三,荣王府若再出什么事,心中不耐烦的皇帝会如何决择,不问可知。
    如何能介入,又如何改变,真的是毫无头绪可言。
    “对了,还有一事……”王文海在朱载墐沉默时又抱拳道:“因为国用差额太大,此时内阁御批下来,皇上加了一句,可喻荣王带头捐助银两以助九边国用。”
    “这是叫我花钱挡灾了。”朱载墐自嘲一笑,说道:“上回捐多少?”
    “多寡不定,五千也行,一万也不怕多。”王文海扳着手指算道:“从十九年,二十一年,二十七年,才没隔多会又叫捐输了。”
    朱载墐笑道:“天下亲藩一年拿走近千万石俸禄,天下文官士绅早就心怀不满。这也是太祖定国之时没有考虑到的事,太祖只担心子孙挨饿,不曾想过繁衍生息百年之后,宗室日趋庞大,朝廷也快养不起了。皇上叫捐输报效,也是要叫士绅官员们心里舒服些,他们可是连俸禄都快领不上了。”
    王文海撇嘴道:“全大明天下的官员,不分文武,怕是没有几个靠俸禄过活的。”
    “前人撒土,迷后人眼。”朱载墐无所谓的道:“叫捐便捐,既然有例,就按一万两来捐,皇上见了数目也是无话。”
    嘉靖朝多次令亲藩捐饷九边是实录记载之事,由此可见两点,一是亲藩负担沉重已经到了积重难返,不得不想办法解决的地步。
    二是国用之艰难,朝廷也不得不令宗室出点血,共赴国难。
    这也是比崇祯年间的办法高明的多,亲藩有钱,朱明一体,先叫亲藩出银,再勒苛勋亲大臣,也算师出有名,众人服气。
    崇祯那二杆子却是先找勋亲捐输,老朱家的亲郡王一个不动,这怎么可能令人服气?
    嘉靖年间可是抄了辽王,伊王,郑王等诸多亲王的家,老朱家是一家人,皇上没钱时先借自家人的家产来用,似乎也说的过去。
    朱载墐出一万两算不少了,也正好是向皇上这个大族长赔罪,荣藩之事,叫您费心了!
    待王文海退出去,朱载墐又向宗沐云问道:“太妃那里,怎么样了?”
    “还是茶饭不进。”宗沐云皱眉道:“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知道了,必然之事。”朱载墐并不在意,现在仪卫司出动人手将承恩殿围的水泄不通,外不得入,内不得出,不要说人员往来,便是外界一切消息都断绝了。
    宗沐云沉声道:“赵元曾和臣提起过,太妃再这样耽搁两天,怕就是不治了。”
    原本朱载墐还担心嘉靖会发作自己不敬太妃之事,现在看来,京师那头根本没有人提起这码子事!
    便是王文海等相关人等,熟悉国朝掌故的官员们,似乎也没有人太把太妃之事放在心上。
    现在一想,这般才是正常之事。
    嘉靖入宫是孝宗张皇后,也是正德帝生母张太后和杨廷和的共同主张。
    入京师之初,嘉靖先是拿住了杨廷和,在大礼议之事上折服了群臣。
    此后抓着张太后亲族痛脚,将张太后两个兄弟俱是抓了起来。
    这两个侯爷在孝宗和正德年间几乎无恶不作,根本没有人敢惹,可谓是坏事做尽,遇着嘉靖这样的主上,也是遭了报应。
    张太后下跪求情,颜面尽失,结果嘉靖还是没饶人,其后没过几天,出来干预政务的张太后莫名而死。
    此事关系孝道,也是令人寒心之事,所以在本朝根本无人敢提。
    张太后好歹是皇后身份进宫,无比尊贵,孝宗之后,武宗之母,嘉靖皇帝的亲堂婶,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在嘉靖朝有很多忌讳,张太后之死明显就是提也不能提的忌讳。
    从这一点来看,到是嘉靖对朱载墐的维护显然是有一点“同情”心理在内。
    朕一样受制于一个无知老妇,和荣王有类似的遭遇。
    当然,皇帝的这么一点心理上的同理心,就算是严嵩或是徐阶猜到了一些,只要他们不想死的话,怕是连提也不敢提。
    朱载墐冷冷一笑,却是放弃了赵元的提议,冷然说道:“既然如此,我便去承恩殿看一看她,劝说一番。”喜欢大明1551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1551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115/126154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115/126154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