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历史军事 > 大明1551 > 第190章 征发

第190章 征发

推荐阅读:谁让他修仙的!摊牌了,我的卡组来自东方柯南之又一个名侦探我的投资时代见闻天道我的异能悠闲生活万界大强盗西游之人在天庭朝九晚五女富婆的神级村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锣声之中,四周一片骚动。
    百姓喜看热闹,王府这边有事,四周不少村落的人都聚集过来了。
    原本这两天就在抢收,但看热闹是百姓天性,也是给自己个理由休息片刻。
    抢收完了,就得准备小车小船,将粮食送到官府指定的地方去完粮纳税。
    不要指望官府上来收,可是没有这等好事。
    有一些农户是送到县城,也有一些是送到县城外的集镇入库,不管是推小车还是乘小船,总之是要将应缴的赋税交齐才可以。
    入库时,小吏惯例会踢一脚,把堆满的粮食踢洒一些,然后令农户再补齐。
    一天下来,地上的粮食好几石,都归小吏们瓜分。
    这还算成规,就算知县亲眼看到了也只能当没见着。
    没有这些灰色收入,县衙用谁?
    按太祖皇帝规定的正经收入,怕是衙役要一跑而空了。
    踢一脚已经算轻的。
    草料钱就是驿站的摊派,地方白榜税之一。
    大明驿站过千,遍及全国,急递消息,官员赴任,这些大大小小的驿站在官道上好象一根根毛细血管,将大明全国连接在了一起。
    凡事有利就有弊,驿站设立之初就有官员擅用驿站车马,并非公干但使用驿传当然是违法行为。
    太祖皇帝的决定就是杀。
    敢擅用驿传的,用一个杀一个。
    其后的大明天子就没有这股子狠劲,都是勋贵,太监,大臣,这般杀下去,怕是无人可用了。
    驿站被私用到嘉靖年间已经是普遍现象,到万历年间因为驿站造成的民间负担已经极为沉重了。
    张居正辣手整治过,凡擅用驿传的不论是勋贵还是官员士绅,一律严惩。
    其死后这个善政就被停止了。
    谁说万历聪明的?
    其蠢如猪!
    驿站在地方,明明中央也有拨付款项,地方上还是要负责支应草料,这个草料钱就成了地方沉重的负担。
    驿站负担太重,到崇祯年间时崇祯不徐徐调治,用法规减轻负担,却是选择了大规模裁撤驿站,果然是作死小能手。
    此外明明是农户自己运粮交赋,还得格外交耗羡粮。
    也就是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的损耗。
    另外存库会有老鼠和各种损失,得交入库粮。
    还有河渡粮,水脚粮,都是过河运输的杂税。
    这些东西,明明是百姓负担了,结果还得再征一回。
    更气人的就是张居正改条鞭法时,把很多杂税都算在田亩里了,统一征收,结果地方官府还会再收一次。
    而且就算条鞭法也不合理,因为赋税和徭役分开,官府明明是把徭役钱算在条鞭银子里了,但征发时朝廷和官府装傻,银子照收,徭役照样征发。
    大明国初时太祖皇帝定的农税相当低,商税更低,除了盐还是官盐外,铁业后来放开了,酒的专营放开了,茶放开了。
    北宋和南宋征税的大杀器都直接免除或是放开。
    结果到了明中叶之后,农税表面上还是那个农税,但加征的杂役杂税却是极重的负担了。
    朱载墐皱眉看着,知道事情还远不止如此。
    如狼似虎折吏员和衙役开始进民户村庄,挨家挨户核实田亩,本村的里长配合,各家几亩田,水田旱田数字,都是一清二楚。
    但张白榜确定数额的时候,每家都被额外又加了许多。
    宁思道家的几亩水田和三亩菜田,按皇榜规定是三十税一,八石多粮上交的数额是相当有限。
    但白榜征收一算,他家要交的粮食就是超过四石了。
    还不算运送交粮的损耗和潜规则。
    “简直是横征暴敛!”宁思道脸都气红了,他家有好几亩自耕田,如果不是这样白榜乱征,原本日子是要比王府佃农好过的多。
    要是白榜这样征法,比起当王府佃农还要吃亏的多。
    朱载墐凑到宁思道身边,小声道:“为什么最终定的数字,要超过适才白榜宣布的数额?”
    宁思道看了看朱载墐,对方是做着生员打扮……宁思道用羡慕的眼光瞟了一眼,他自己才是个童生,眼前这王府的清客,看着比自己还小一些,居然已经是个秀才了。
    当下便是没好气的道:“朋友不知道么,白榜征收之时是按田亩,但地方田亩多半在乡间大户或是有功名的人家,他们的田亩数字是转到小民身上,豪绅和滑吏勾结,甚为可恶!”
    朱载墐哦了一声,心道原来如此。
    这就是教科书上说的官绅勾结转嫁赋役了。
    地方杂税杂役和朝廷正赋,其实都是被直接优免和转嫁了。
    太祖开国时定的税额低,对秀才生员可是没有什么优免政策。除了官员本身能优免一定小数额的田亩外,任何人都不得例外。
    除此之外,秀才还要考射箭,也是在洪武之后给废除了。
    至于秀才和举人的优免,完全就是文官当国之后给后备人才的优待,此外官员的优免也是大大增加了数额,优免的田亩数和身丁徭役大为增加。
    加上勾结胥吏,转嫁赋税给普通细民百姓,朝廷征一文,地方征十文,原本就是负担极重了。
    再把大田主和有功名的官绅的那份转嫁到中小地主和普通百姓身上,导致地方上的负担更加沉重。
    湖广这地方还好,田亩肥沃,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水利资源又相当充足,哪怕是在嘉靖年间这样困难的时期,百姓还是能勉强维持富足的生活。
    对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这些地方来说,嘉靖年间已经出现了大股流民和百姓造反之事了。
    到了万历之后,边兵哗变,流民造反之事隔几年就会有一次。
    天启年间的刘六刘七就是在山东造反,主要就是民间负担过重,大明的赋税政策有天大的问题和毛病。
    到加征辽饷之时,辽饷就成了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江南湖广的加征最多加重百姓负担,在陕西山西等地的加征,就成了标准的官逼民反。
    “你,”一个小吏窜到宁思道跟前,指了指宁思道的鼻子,喝道:“你一会跟我们一起走,到镇上粮库当库子,这是今年的徭役,为期二十天!”
    宁思道鼻子都气歪了,说道:“我是童生!”
    “童生又不是秀才相公,屁也不抵。”小吏警告道:“逾期不至,县衙门前枷号然后下狱,不想死就老实些!”喜欢大明1551请大家收藏:(663d.com)大明1551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1/21115/126154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1/21115/1261546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