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屈伸

推荐阅读:大博学者的二次元空之壁垒2最强雄狮封神之清平游记西门仙族名侦探世界的武者不灭武尊剑道第一仙反派就很无敌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这番话要是李资谦说出来,王俣肯定要发火。
    但由自己最亲近的臣子金富轼说出来,他就不得不重视了。
    “金卿,为何不可?”
    金富轼想到徐泽限定午时前等答复,否则就炮轰南大门,
    时间不等人,容不得再犹豫,他决定照直说。
    “大王,对同舟社这一战,我们绝不可能打得赢!”
    金富轼把话说得这么满,等于押上了自己的生前身后名。
    以后高丽若是打败了同舟社,再修史,这个忠贞的臣子将被打入“奸臣”一系。
    王俣没想到金富轼竟然会这么决绝,深吸几口气,以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金卿,等各地的勤王大军陆续赶到,还不能打赢吗?”
    金富轼知道国主已经冷静下来,说话更少了一些顾忌。
    “这正是臣担心的。”
    “同舟社徐社首在和谈前,安排臣与邵城伯观看了罗城的现状。”
    “其余地方臣不敢说,就臣所见各处,皆秩序井然。”
    “百姓虽不能说与敌和谐相处,但也全无敌对仇视之感。”
    “臣本想利用接触降军的机会招安他们,只是,不知同舟社使了何种手段,竟然让这些人这么快就忘了朝廷。”
    王俣难以置信,看向李资谦,后者沉默点头,以示金富轼所言无虚。
    金富轼接着道:“新安州收复后接连爆发民乱,臣之前以为是贼军留下的细作所为。”
    “今日看了同舟社所为,才知这事和他们有关,但应该没有细作。”
    王俣知道金富轼有很多话要讲,坐正了身子。
    “金卿,接着讲,孤都听着。”
    金富轼再度施礼,言辞越发恳切。
    “大王,这是一支臣从未见过的军队,纪律极为严明,身处敌国,还不扰民。”
    “就连之前投敌的京营士卒,也被严格约束。”
    “降军一日不到的时间里,就仿佛,仿佛脱胎换骨般,这种消化整编降敌的手段,闻所未闻。”
    “大王欲利用和谈拖延时间,以待勤王大军齐聚。”
    “但在臣看来,同舟社根本不怕拖延,以其军纪和策反手段,再拖上几日,恐罗城大半百姓也要背弃朝廷。”
    “勤王军中,兵力最集中,战力最强的,是北征义州的大军,但他们之前一直在同舟社手下吃打败仗。”
    “等北征大军仓促赶到开京,胜率有多大,臣不清楚,若是再败,只怕会很惨。”
    “臣更担心的是,同舟社不断击败勤王军,又不断整编,反而越打越强。”
    “届时,大王再想议和,恐怕就不是新安州和江华县岛两地可以安置得下了。”
    “是以,臣认为,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这些道理王俣都懂,但仍有些不甘心。
    “那金卿可知道,同舟社明明有攻城的能力,却不攻城?”
    金富轼也一直在思考这问题。
    “臣想到了去年金国围攻义州数月,突然撤军一事。”
    王俣立即想明白了金富轼言中未尽之意。
    “莫非,金国也曾被同舟社击败过?!”
    这下,就连半天没吭声的李资谦也大吃一惊了,张大了嘴,半天没合拢。
    金富轼慎重答道:“此事只是臣的推测,大王最好传熟悉军旅之事的大臣咨询。”
    “速召同知枢密院事王字之进宫!”
    等王字之的时间里,王俣安排起身,在殿内踱着步。
    李资谦、金富轼安静地坐在一边,不敢打扰大王思考。
    王俣天资很高,未等王余之赶到,就已经想通了其中关节,再次回到王位坐下。
    “金卿,同舟社全是宋人,占着辽地义州,又先后与金国和我高丽作战,其目的何在?”
    金富轼也想不明白,老实作答。
    “臣确实不知,但想来应该不是图我高丽之地。”
    李资谦终于找到了进言机会。
    “大王,臣和中书舍人在敌营中时,徐泽曾支开舍人,与臣单独说了几句话……”
    金富轼给他留了几分颜面,没有主动提这事。
    李资谦却是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全说了出来。
    王俣自然不明白徐泽没头没脑的话,不过,对李资谦他还是“放心”的。
    当初选他这一脉联姻,就是看中其人没能力,胆子还小。
    “国丈不要多想,孤让你负责议和,就是全权处理此事。你可是猜到了徐泽有什么想法?”
    李资谦道:“徐泽野心极大,占领义州之事瞒着大宋。”
    “且其军队也远远超过了一将的编制,会不会是借地养兵练兵,以待将来?”
    李资谦前些年一再被家人连累,心里有了阴影,一有机会,就要将自己摘出去。
    这番话重在强调同舟社的所作所为瞒着大宋。
    目的自然是将之前李资谅误报敌情的罪责摘掉,以免连累到自己。
    王俣没心情琢磨国丈的小心思,但李资谦这话确实也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
    “如此说来,同舟社目标并不在辽、金和我国,而是阴养士卒,以待羽翼丰满,再颠覆大宋?”
    这么敏感的决策判断,金富轼也不敢轻易表达意见,坚持等到王字之来了再说。
    王字之本姓朴氏,其先祖朴儒为高丽开国立下大功劳,被太祖王建赐为国姓。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早就没落了,其人仅以胥吏之职谋生多年。
    王字之的发迹还要“感谢”李资谦的堂兄李资义,
    当年,李资义仓促发动叛乱,被平章事邵台辅与上将军王国髦联手剿灭,
    王字之在平叛中表现积极,得官都校令。
    其后,任兵马判官期间,又随中将军尹瓘讨伐女直,立下战功。
    战后转任殿中少监,吏部尚书、左散骑常侍等职。
    其人从底层一步步做起,任职经历极为丰富。
    王俣决定牺牲拓俊京以稳定人心后,又立即擢王字之为同知枢密院事。
    大战期间,王字之自不可能休息,很快就被找了过来。
    跟早年的经历有关,王字之处事谨慎,但一旦做出判断,就毫不保留。
    听完金富轼的推断,王字之沉思少许,有了决断。
    “大王,臣认为中书舍人的推断极有道理。”
    “臣复盘同舟社反攻以来的数次大战,以其部展现的实力,攻破开京并非巧合,在这之前,他们能战胜过金人也不足为奇。”
    王俣从王字之的回答中得到了另一条信息——半月城守不住!
    失了罗城,半月城守不住。
    没有半月城,皇城、宫城更守不住。
    掩耳盗铃没有意义,正视现实才有未来,
    高丽人的政治智慧中,没有宁折不弯一说,能屈能伸,笑到最后才是王道。
    只要同舟社的目标不是高丽,就有再次振作的机会,
    甚至还能通过“协助”同舟社谋夺大宋,分得一杯羹也未尝可知。
    想通此节,王俣召内侍传话。
    “召所有宰执议事!”喜欢水浒新秩序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水浒新秩序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9/29749/170359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9/29749/170359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