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明朝女人 > 想守寡番外1

想守寡番外1

推荐阅读: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太古神尊裂天空骑绝色毒医王妃邪王嗜宠:鬼医狂妃叩问仙道我在凡人科学修仙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女总裁的全能兵王九星神龙诀

    贫民区巷子口, 腊月二十八这一天, 总有许多小孩子围在路口, 时不时看远方的路, 期盼着有人到来。

    这是汝宁府近些年来的传统, 因为秀王府每到腊月, 都会遣人送财迷油盐给当地贫民、孤寡老人, 许多穷人家每年就等着这一回。王府送来的粮食是上好的精粮,若拿到市场上能换三倍的粗粮,足够从寒冬腊月熬到明年开春。对许多贫民而言, 这就是救命粮。还有许多富户相信秀王府做了这么多年的善事,他们送出的米粮自带福气。若是运气好,遇到个能说会道的, 以五倍、十倍的价钱卖给别家富户都不是问题。

    秀王府不光送这一天, 而是接连送了许多年,扒着指头算一下, 今年是秀王府免费送粮的第八年了, 很多老人都忍不住念佛。

    秀王府也不光是送日用品到家中, 每年入了冬月、腊月, 秀王府在汝宁的每个县都设了施粥点, 有府卫维持秩序, 有王府官员统筹协调。施粥用的米是陈米、糙米,秀王府派人解释了,不是专门给贫民吃不好的, 而是防止有人冒领, 让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

    白粥干净卫生,立筷而不倒,领粥的百姓亲眼看见,每锅粥的第一晚都是熬粥的人喝,再无不好。熬粥的过程也是公开透明的,很多人亲眼看着白米化作浓粥。

    贫民可自带餐具,带无论餐具大小,施粥的人只给三大勺,也是防止有人不珍惜。若是家中有幼童、老人不能出门的,由里长作保,也能多领两勺。秀王府施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弄鬼作祟总会被查出来,没看见每次施粥都有王府官员在吗?就是防着那些不知感恩的小人。

    有时候官府也会把冬日善政委托给秀王府实行,只因他们做得太好、太全面,官府都及不上。

    所以,在汝宁府,看到“秀”字标识,人们都忍不住眼带崇敬,心里念佛,还有些感恩的老人,每到王妃生辰、小王爷生辰就往王府外去磕头,经济稍微富裕点儿的,也要去庙里点一盏长明灯。

    家中老人会指着家里的大抖,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秀字,老人家自豪道:“这是某年某月,王妃亲自送到家里的,四位大人一起搬进来,就放在咱家堂屋里。装得满满当当,搬都搬不动,当年吃了大半年才吃松动了,把大斗搬进里屋,谁来咱家不先拜一拜这大斗。多少人就想摸一摸,沾沾福气呢!”

    秀王妃每年会选一个地方,亲自探望慰问,被选到的地方无不欢欣鼓舞,翘首以盼。

    但是今年据说王妃不来了,改由小王爷来!

    百姓们奔走相告,欢天喜地,小王爷才是他们汝宁长久的保障啊!

    因王妃、小王爷爱惜百姓,不愿他们顶风猫雪的在室外等候,也不许当地官员、乡绅做这些面子事,秀王府来人一向是悄无声息,不惊动各方的。可百姓们实在忍不住啊,只能让小孩子们在外玩耍,好随时看着来路。

    孩子们点鞭炮都心不在焉的,时不时要回头看一眼来路。

    突然,从雾气中走出一队人马,骑着高头大马的卫士,后面还坠着几辆马车,旌旗高高飘扬,正是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秀”字。

    狗蛋尖叫一声,扔下手中炮仗就往巷子里跑,“秀王府来人了,秀王府来人了!”

    狗蛋的小伙伴瘪嘴颇看不上他这不稳重劲儿,嘟囔道:“还没看清是不是小王爷呢!”今年是小王爷第一次慰问走访,各县、各村莫不盼着王爷能来自家这儿。

    来人正是小秀王领队的这一支,大雪初停,阳光普照,小秀王穿着保暖而朴素的衣裳,带着皮手套,披着大氅,亲近而不失尊贵,威严而有风度。

    “这么一溜烟儿就跑了。”小秀王听着那小孩儿的尖叫苦笑。

    “小王爷见笑了,还有更夸张的呢,上次同王妃一起去村里,隔了三里地就听见狗在叫唤,村里人还说这是欢迎呢。”王府长史在一旁逗趣,这是小秀王第一次独立办事,王妃重视,给小秀王配备了最好的班底。

    小秀王点头,他跟着母妃出来过几次,也见过这些场面。只是他心里有微微不满,王爷就王爷,为什么要加个小字?

    秀王一行走近,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给小王爷请安!”“小王爷新年如意、大吉大利。”

    “别跪,别跪,都起来吧,前面带路。”小王爷示意身边亲随给孩子们发福包,上好的锦缎做的大红福包,里面却只有十文钱,还不如福包本身值钱。这也是秀王府多年探索的结果,救济他人也需适度。

    孩子们兴高采烈的领了福包,第一个跑去通知的狗蛋领着大人们过来却没领到,眼巴巴的看着小伙伴手中的福包。

    “过来~”

    狗蛋见小王爷对自己招手,屁颠儿屁颠儿跑过去,感觉小王爷摸了他的头,还往他手里放两个福包,夸他能干。

    王爷身上可真香啊,长得又高又漂亮,真不愧是他们汝宁秀王呢!狗蛋眯着眼睛仿佛还沉醉在小王爷身上的香味里。

    这临近几条街都是贫民,里长带着大人们在巷口迎接。秀王在他们行礼之前就免了,这满地大雪,跪一身泥水雪水可不是好玩儿的。

    里长领着秀王往巷子里走,王府官员和属官护卫着王爷,几辆马车也跟在后面,有百姓自发帮忙牵马推车。

    里长这些年是做惯了的,他们这里久久未曾“脱贫”,不能向隔壁那样接受秀王府的特殊奖励,但引导王府慰问是做熟了的。引去的人家虽穷,却不是刁恶奸猾之杯。

    临近春节,每家每户都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不止为了迎接新年,更为了迎接秀王府的老爷大人们。今年撞大运,小王爷亲自来了。户主看着自己的泥巴地,缩手缩脚的站在一旁,总怕污了小王爷的衣裳。

    没想到小王爷一点儿都不嫌弃他们贫苦人家脏污,坐在长凳上,拉着家中老人的手嘘寒问暖,有小孩子调皮跑来围观,还掏出锦帕给他擦脸呢。又让人送上一袋大米,一匹红绸,几块腊肉,还有一个大福袋。

    户主激动得直哭,他们这里还是几年前王妃来过一次,当年也没到他家。总听有幸接待王妃的那家人说王妃多么慈祥可亲,他连人群都没挤进去,恨不能亲眼所见。今日见了小王爷,才算明白,秀王府的贵人们,都是天上的神仙变的,太可亲可爱啊了。

    每户人家秀王不能待得太久,这几条巷子只能抽几户入户拜访。人们簇拥着小王爷,如同一团祥云在巷子里移动,小王爷走到哪家门前,哪家就爆发出欢喜的笑声。

    等到王府官员在小王爷耳边轻声禀报,带来的粮食已经搬运完毕,带待里长分发,小王爷才停止走访。

    临走前,小王爷嘱咐里长道,“明年要更努力,老天不负勤快人,早早脱贫致富,王府还有特别奖励呢。”

    老里长连连应是,带着百姓送小王爷倒巷子口,出了巷子口,又送到街口,汇聚的人越来越多,好多小孩子爬到周围屋顶树上围观。小王爷再三别过,到了街口宽敞处,纵身上马,很快就不见了人影儿。

    人们兴高采烈的回家,多数人去里长家里排队领王府发下的东西。有幸被王爷亲自抚慰的那几家,看着王府送来的粮食腊肉,高兴的直落泪。家里小孩还要去摸那彩绣辉煌的绸缎,被大人一巴掌拍开:“这是留着给你娶媳妇儿用的。”秀王府给宫人、內侍做衣服的普通料子,在百姓看来却是了不起的好东西。

    家里老人浑浊的眼中满是泪滴,嘟囔着,“给王爷、王妃、小王爷多念几遍佛!”

    小秀王第一次独自走访慰问,兴奋得多跑了几处,等到腊月二十九的夜里才回到王府。泡了个暖烘烘的热水澡,小秀王却舍不得睡,穿好衣裳去回春殿找母妃说话。

    柳娘看着儿子兴高采烈的过来,连忙招呼他到炕上暖着,笑道:“今日可欢喜?”

    “欢喜!百姓质朴可爱,儿见了特别欢喜。”小秀王依偎在柳娘身边,“这既是父王未尽的心愿吗?儿在外也听到百姓们感念父王的恩德,父王是个大大的善人。”

    “是啊,你父王善心无边,可惜不幸早逝,就是他看不透这人心肮脏的缘故。听说你这次去走访,看见有加特别困难,都哭了,如此激动却没有莽撞拿银子解困,果然是进益了。”柳娘摩挲着儿子的脑地道:“娘小时候送你去周王府,就是让你学一学周王叔祖的智慧。”

    在秀王小的时候,每年周王府的年礼都是他亲自押送的,去了就住大半月,等到快过年了才回来。

    柳娘也怕啊,她没有教育藩王的经验,藩王已经有了既定的高贵前程,可如何在这死框框内活出自己的风采,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史上不乏太明白,把自己憋屈死的,也有懵懂一生,糊涂走完人生旅途的。柳娘不愿自己的儿子是个傻子,更不愿他做个先锋,周王的智慧正是她要学习的。

    而今看来效果不错。

    等到秀王十五岁成年,按礼娶妻成家,恰逢皇帝四十大寿。汝宁当地官员把秀王府十几年如一日的善行报上去,皇帝大加赞赏,百姓安康是给他最好的生辰贺礼。当场下旨降恩,允秀王的另一子也荫袭郡王爵。也就是说秀王系能有两个郡王爵位,几乎是位比亲王的待遇,连皇帝同母弟崇王都不能比肩。而这待遇是第二代秀王创造的,他们秀王一系,也会牢牢记住开/国国主的功绩。

    但最让秀王高兴的是他终于摆脱了“小”秀王,“小”王爷的称谓,是个大人啦!

    喜欢明朝女人请大家收藏:明朝女人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526/229122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526/229122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