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18

推荐阅读:我的母老虎大唐腾飞之路遮天记丹武双绝国潮1980九星神龙诀养鬼为祸修罗剑神九域剑帝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现在朝廷有一种奇怪的风气, 叫做人无癖不立。一个人做官, 没有明显的爱好是没人有愿意与他交朋友的。理论大约是如果没有爱好, 证明这个人十分中正持平, 不偏不倚, 已经接近无欲则刚的圣人境界了。没有爱好等同与没有缺陷, 完美的人都虚伪, 所以人们不愿与之交往。

    这样的狗屁理论居然在文官中流行起来,是以每个人都要有一两项拿得出手的爱好,哪怕的“恶癖”呢?

    柳娘这种年纪轻轻功成名就, 长得不差,却不成亲,很容易遭人揣测。闽南来的, 你要是喜好男风不愿成亲还有个说头, 不喜欢男人、不喜欢女人,该不是有病吧?

    柳娘入了翰林院之后, 再以家母远在闽南为由推辞, 就说不过去了, 现在已经有流言。柳娘此时一心想在朝廷安稳平顺走下去, 哪怕一生不能显露女子身份也愿意, 谁知日后呢?因此她还是十分愿意合群的, 委屈一点儿也甘愿,正想方设法找个合适的人选成亲。

    以往没留意,而今突然想起要成亲, 人选又哪里是那么好找的, 尤其是柳娘这特殊情况。

    这日,柳娘下衙回家,走在路上突然看见前面一堆人簇拥着,她骑在马背上,自然看的更清楚些,好似出了乱子,已经有巡城兵丁在交涉了。只是双方都是有身份的人,兵丁并不能租住,只等双方自己商量。这条街并不是主街,才有这么多人围着看,不然早被清理开了。

    柳娘下马,慢慢走过去,只见两俩马车擦挂,而今双方正对峙在街上呢。

    “吴兄,怎的是你?”柳娘拨开人群,发现其中一方就是翰林院同僚吴军,他们这科的状元。

    “黄贤弟,你来的正好,快来帮我评评理。这人好不知礼,我这马车好端端走在路上,他们却来撞我,瞧我这额头,损了仪容,明日还怎么上衙。”吴军指着自己的额头道,也就红了,暂时还看不出什么。

    “这位大人,我等并非有意,只因前面有顽童跑到街中,马夫避让不及才撞上了。”对面是一位大约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身曳撒,十分精干。

    “那顽童呢?”吴军没好气问道。

    对面那人举目四望,刚刚他们避让的那个顽童已经不见踪影。能在街上玩儿的,大约就是附近人家,看着闯祸了,怕担责任,肯定一溜烟儿跑了。现在人群重重围着,怎么还找得到。

    “本官亦不是不通情理的人,撞了就撞了,好生说话,难道不会吗?瞧你家下人那趾高气昂的模样,真以为京城是老家县城呢!”吴军没好气道,他生气主要还是气对方下人不识礼数。

    柳娘听了双方言辞,又打量了一下双方神色,凑到吴军耳边道:“官声!轻拿轻放,可否?”

    吴军就是这个意思,不然他明明占理,又是官身,早就让兵丁拿人了。但见对方显然也是有家世的,在京中谁也不知道一块板砖下来能砸着几个亲贵王公,吴军寒门出身,比谁都小心谨慎。可这话不能自己来说啊,不然就落了下成,显得自己好欺似的。柳娘一来,自己就有代为说话的人了,吴军微微颔首。

    吴军从喉咙里挤出一个不明显的嗯字,柳娘就放心大胆的走到对面,请人群让开她瞧一瞧对方的车轮。

    看了之后,柳娘朗声道:“瞧这这车轮,明显有外别的样子,地上也划出一条印记来,可见这位兄台说的是真话。吴兄生气,一是气这位兄台说谎,二是气下人不知礼数。在下翰林院编修黄柳,觍颜做个见证。而今证明兄台说的是真话,兄台为这下人无礼给吴兄致个歉,就都一笔勾销了吧。”

    那人也巴不得,赶紧拱手道:“下人无礼,是我这个做主家都没调/教好,兄台见谅。”

    吴军也拱手道:“这也罢了,只兄台在京不可莽撞啊!”

    那人连连谢过,又问吴军姓名,想要登门致歉。吴军也不是小气人,现在一摸额头都没那么痛了,看一眼柳娘,做高人状登车走了。

    吴军走了,看热闹的也散了,对面这人才走过来抱拳道:“在下山东戚昌国多谢黄大人仗义解围。”

    “适逢其会,不必多礼。我看兄台家眷是否有病症在身,还是不要耽搁了,赶紧去吧。”柳娘一拱手就要上马。

    “兄台稍等!”戚昌国赶紧说明情况:“不瞒大人,我等险些撞人,也是因为赶车赶得急了。小妹突发疾病,身上药丸吃完了,这才急着找大夫。我等初来乍到,不知哪里有医馆……”

    “那还啰嗦什么,赶紧上车,我前面带路!”柳娘打断他啰嗦,翻身上马掉头带路。

    戚昌国喜之不尽,让刚刚下车等待处理事故的家眷赶紧上车,自己也一个健步跳坐在车夫的位置上,亲自执鞭赶车。

    柳娘带他们来最近的大药铺,药童赶紧把人迎进去。

    戚昌国带着两个小孩子,跟在他身边的那个妇人还有身孕,柳娘也不忍心甩手不管,让药铺伙计端了暖汤和麦芽糖来,给几人定惊安神。别看是药铺,可适合孩子吃的零嘴也不少。

    “当真多谢黄大人了,在下乃是入京应武举的,拙荆有孕,幼妹有疾,这两个孩子也是懵懂顽童,若非大人仗义相助,在下真是抓瞎了。”戚昌国感激不尽,“且让这两个孽障拜谢大人。”

    说着就叫两个孩子磕头,柳娘哪儿受的了这个,赶紧拦着,把孩子拢在身边,拿麦芽糖给他们吃。笑道:“机缘巧合,若论先前事故是吴大人心胸宽广不计较,若论之后带路,眼见着旁人有难,帮一把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大人高义!”戚昌国叹道:“话虽如此,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大人真有古贤人遗风!还请大人告知被在下撞了的那位大人名讳,也好登门赔罪。”

    “不必,不必,我看吴兄并不远计较,兄台也不必放在心上。”

    “吴大人不计较是吴大人胸宽似海,在下岂有不效仿思齐的道理。”

    柳娘推让几回,才道:“那是翰林院编撰吴军吴大人,乃今科状元!”

    “状元郎?冲撞这等文曲星的,当真是罪过。”戚昌国连连叹息,“说来在下也是山东人,与吴状元也算同乡,不知……”

    戚昌国话还没说完,他妻子就从里面小跑出来,泣道:“妹妹抽搐起来了!”

    “什么!”戚昌国拍案而起,问道:“大夫怎么说?”

    “大夫也无法,只说要国手行针,可这上哪儿找能行金针的人,就是找到了,恐也来不及……”戚昌国妻子眼泪直流。

    大夫也跟在后面出来拱手致歉:“这位老爷明鉴,非小老儿不用力,实在是力所不及。贵家千金乃是心疾,受了惊吓,如今已经喘不上气来。”

    “非大夫之过,在下知道。”戚昌国拱手,虎目含泪。大夫叹息着走远,若是人死在他们医馆,对医馆也名声是莫大的损伤,可有什么办法呢?

    柳娘在街上就看见那个对幕离的姑娘指尖微微泛紫,果然是心疾。

    “这位兄台,在下粗通医理,不忍见令妹受苦,医者仁心,顾不得礼数避讳,自请为之施针,兄台可应允否?你我今日才刚刚相识,兄台可敢信我?”柳娘心中突然冒出一个主意,赶紧抓住机会请缨。

    戚昌国看了一眼远走的大夫,再看看妻子泪流不止的模样,应承道:“大人仗义执言、慷慨相助,我等虽见面不足半个时辰,也知大人高行。我二人正应了倾盖如故的话来,在下信大人。还请大人施针,事且从权,大人冒着名声有碍施以援手,便是……在下也绝不外传。”

    柳娘赶紧找大夫借金针:“行了,银子在这儿,就是出事了也不让你们担责任!赶紧的!”

    拿了金针就往里屋跑,戚昌国等人也拥了进来。柳娘把脉,看舌苔和眼睑,对还在流泪的戚昌国妻子道:“夫人暂缓悲伤,男女授受不亲,在下看诊多有不便,要救这位姑娘,还需夫人出力。”

    “请大人吩咐!”戚昌国妻子脆声应下,别看她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内里也是刚强之人。

    “我要施针,请夫人解开她衣领,露出脖子。”柳娘净手,拿金针在火焰上灸烤,随后利落下针。

    “挽起袖子……擦汗!不是给我,是给她!……撩起头发!”柳娘一步步指挥,戚昌国只听解开衣领就背过身去,即便是亲兄妹,也要避讳。

    等柳娘满头大汗的行完针,长叹道:“成了,病情暂且稳住了。”

    最先接话的确是不知什么时候溜进房中的大夫,那大夫胡须都三寸长了,见柳娘停了,赶紧拱手问道:“大人好手段,这用的是闻名遐迩的九转梅花针吧?据说乃是老御医国手文林郎李大人的独门绝技,大人怎么会?”

    柳娘长吁一口气道:“待我擦擦汗吧,瞧我这一头冷汗。夫人照料的时候,注意观察,有什么不对,立刻来叫我。我等外面说话——”

    柳娘一句话换了三个对象,把人都请出了病房,一边走一边后悔,忘了这是李时珍的绝招了,以前跟他请教过,现在下意识用出来,却忘了正版还在呢。现在李时珍还活着,若是他听到这消息找来,自己怎么解释,说我上上上辈子和你学的吗?

    “我先给这位姑娘开几幅药,多巩固巩固。心疾最忌大喜大悲,像今日这等受惊之事也不可再有。”柳娘先去柜台开方子,现在他写惯了馆阁体,写药方都不如其他大夫那样写“天书”了,真是不合群。

    柳娘慢吞吞磨药方,心里转着该怎么忽悠过去。药方就那么长,做出一副思考的模样来,也没拖多久。

    “哎呦,我的少爷,您这么在这儿啊,家中来了客人,您先前交待若是有神父到访,千万及时找您。”及时雨—小宇突然到了。柳娘大喜,把药方往戚昌国怀里一塞,一把拉过小宇就往外跑。“先走一步,失礼,失礼。”

    “少爷,不用这么急,小的已经先请神父在家中安坐了。小的一路打听过来,才知道您给人断官司去了,多亏您的马神俊,翰林院的先生都坐轿、坐车,就您爱骑马。一身显眼的官服,不然小的还找不到人呢!”小宇表功道,“那先生在后面叫您呢,您要不略等一等?”

    “就你话多,赶紧走!”不走就要露馅儿了。

    风风火火回了黄宅,大厅中的人见他来了赶紧起身,拱手道:“黄大人,鄙人泰西传教士玛缇欧.利奇。”

    “玛缇欧神父,您好,欢迎您来我家作客,您的中文说的真好,您就是约瑟夫神父信中提到的大学者吧?”柳娘帮约瑟夫神父保管着他的房子,就是要送给这位同伴的。

    “西方的学问与大明的学问不同,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玛缇欧神父笑道,“听闻你对西方数学和天文十分感兴趣,也许我们可以相互交流。”

    不,不,但看你说明朝用“大明”,而不像约瑟夫神父一样用“明”,就知道你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约瑟夫神父之上。一个简单的大字,不仅仅是称呼上的讲究,更是文化骄傲和民族认同。玛缇欧神父穿的不是僧侣服装,而是读书人的儒袍,不看容貌,说话行事活脱脱一个大明人。

    “太好了,我对西方知识的确十分感兴趣。”柳娘击掌赞道:“我听说你原来在肇庆居住,短时间内不会上京,怎么突然来了?当然,如果这个问题不冒昧的话。”

    “现在广东总督对传教士的态度并不友好,我在肇庆的仙花寺已经被封闭,听闻总督还将驱逐我们。在这时我接到了约瑟夫的来信,他说京城有您这样友好的大人,愿意与传教士成为朋友。趁着总督大人还没下驱逐令,我先离开也算缓和关系。”

    仙花寺,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呢?柳娘没放在心上,道:“当然,京城是皇朝中心,天下最有见识的人都在这里,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为你引见对西方文化感兴趣的学者们。他们睿智而宽容,并不会因不同文化而产生障碍,前提是,不大肆传教。”

    玛缇欧神父苦笑,他受到教皇的命令,到大明来,不正是为了传教吗?“当然,我明白的。”经过这么多年,玛缇欧神父也明白,大明人对西方学说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先用文化、艺术做外衣,等到时机成熟,再宣扬主的光辉不迟。大明是举世无双的伟大国度,除了没有沐浴在天主教的神圣信仰中之外,再没有别的缺点,而玛缇欧神父决心把这样的神圣带到这片神奇的土地。

    “约瑟夫与我说过,您是个慷慨热情的人呢,还会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教你说扶桑语。”玛缇欧神父笑道。

    “太感谢了,我正该向你这样博学的人请教。”柳娘在闽南的时候也接触过日语,毕竟前些年和倭寇打得厉害,“倭语”也是一门时兴技艺。

    “您可以直接称呼我的名字,我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利玛窦,这也是大明人说的入乡随俗。”

    没有咳嗽,没有呛茶,柳娘真佩服自己的定力。

    “原来是利玛窦神父啊,久仰大名!听闻你带来了许多西方书籍,里面有欧里的《几何原本》,对吗?他是为最佩服的数学家之一。”

    “当然,书我就放在客栈,如果需要的话,我马上送过来。”利玛窦这才明白约瑟夫所受的精通,是精通到什么程度。

    “不必着急,你先安顿好,我们有很多时间相聚。”柳娘把约瑟夫神父留给他的地契找出来交给利玛窦,并陪他去看房子。约瑟夫神父赠送的东西都还摆在宅子里,利玛窦看见那幅《海上旭日升图》惊讶道:“原来在大明,还有人精通西方油画。”

    “算不上精通,您见过许多画家的名品,它并不算什么。如果你喜欢,就送给你吧。约瑟夫神父走的时候,我也赠送了他一幅肖像话,这幅画就当做是欢迎你的礼物。”柳娘正好做个顺水人情。

    “非常感谢,我还有许多珍贵的书籍,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直接来看。请原谅这是独本,没有办法赠送。”利玛窦叹道。

    利玛窦新来,人生地不熟的,柳娘还借了个仆人给他,帮助采买木炭、吃食之类的东西,照顾十分周详。

    柳娘用心结识利玛窦,不是对历史名人好奇,而是对他带来的学问感兴趣。柳娘为的也不仅仅是语言、音乐、绘画之类的东西,她更感兴趣的是《山海舆地全图》,这是利玛窦从欧洲一直道大明的经验结晶。在大明私印地图是死罪,也许等熟悉之后,自己可以看看原本。

    待到休沐日,先前救过的戚昌国一家上门拜访,因沾了“救命之恩”的大义,这家人十分隆重,居然举家到访。上次在医馆没来的及好好道别,但她自保过家门,戚昌国找上门来不足为奇。

    柳娘受宠若惊,赶紧迎了进来。

    “山东戚昌国,拜谢大人大恩。”戚昌国弯腰作揖,这是大礼。

    “哎哎,快快请起,相逢即是有缘,我这也算是另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只战胜病魔,非我一人之功,小姐爱惜自己、兄台照料有方,都是功臣。”柳娘赶紧扶起,只听他来考武举,就知道家里是有世袭武职的人,不是平头百姓。

    柳娘赶紧招呼众人坐下,又吩咐人上茶水。

    那个姑娘等进了大厅,便褪去纱帽,婷婷袅袅上前福身:“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姑娘请起,不必多礼,恰逢其会而已。姑娘日后戒大喜大悲,饮食清淡,勿要跑跳,可享永年。”柳娘打量了一下这姑娘的神态,指尖紫色已经淡了许多。这个时代的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也不会有运动伤身的情况。

    尔后就是戚昌国的两个儿子上前拜见,“大儿名盘宗,二儿名显宗,快来拜谢大人。”

    两个小家伙虎头虎脑得十分可爱,柳娘赶紧解了身上的玉佩递过去。

    至于戚昌国妻子,柳娘起身先行礼,面脸长什么样儿都没看清楚。

    一家子都来了,柳娘身边又没有女眷,十分不好招待。特意去请了隔壁主母过来帮忙,怪不得说远亲不如近邻呢,尤其是柳娘这情况。自从他住下,就十分注意交好邻居。她的隔壁是户部给事中卢大人,卢夫人前来帮忙,解了柳娘大难。

    柳娘家中厨子十分得力,是柳娘一手教出来的,去年秦玉军回京的时候,专门帮她带进京城。柳娘和戚昌国两人对饮,女眷就交给卢夫人帮忙了。

    “原来戚兄竟是名门之后,失敬失敬!”柳娘惊讶极了,叹道:“戚将军大名沿海百姓无不耳熟能详,如今在家中为将军立长生牌位者不计其数,人人都感念将军恩德。若非将军护佑我沿海百姓,哪有如今这盛景呢!”

    柳娘没想到大街上碰到个人居然是名将戚继光的儿子,这运气没的说!

    “还请受我一拜!”柳娘郑重起身,不顾戚昌国阻拦道:“这是代父老乡亲拜谢老将军,老将军当之无愧!若无将军英武,我等家园被毁、亲人蒙难,又有谁为我们讨回公道呢?”

    “大人快快请起……”

    “还叫什么大人,戚兄弟年长于我,唤我字便是,小弟草字一德。”

    见柳娘这般郑重,戚昌国也深受感动,叹道:“家父遭御史弹劾,闲赋在家,没想到还有人记得他老人家的功勋。”

    “戚兄此言差矣,老将军的功劳,青史可鉴,不是当时当世之人可抹杀的。陛下圣明,待转过这段时日,当重召老将军效力。戚家满门忠义,只看戚兄一件小事还专程登门,家风优良,可见一斑!”

    喜欢明朝女人请大家收藏:明朝女人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526/229124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526/2291246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