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推荐阅读: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剑道丹尊名侦探世界的武者四合院之赤脚医生不灭武尊悍卒斩天惊天剑帝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史上最强炼气期全球妖变

    尽管说了要先赚钱,可事实上俞家老二首先做的却是几样必不可少的家舍。

    其实,他已经很能耐了,明明没有展易那般大的力气,却仍然还是在短短半个月内挖出了一个能住人的山洞,哪怕打眼瞧着颇为简陋,可到底也算是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临时住处。

    可光有住处显然还是不够的,最起码也得归整出几件家舍来。也亏得俞家老二有一手精湛的篾匠手艺,正好他们这次下山归来时,又背回了不少的竹子,他费了两三天工夫,编了一张竹桌,两条靠背竹椅,另外还有一张小炕桌和两个竹编箱子。

    因着是自家用的,俞家老二做的并不是很精致,主要还是把精力花费在了结实耐用上头,外观瞧着倒是普通。不过放在山洞里,倒是搭得很,都是一样的质朴,接地气。

    另外,尽管他们家也砌了土灶,可四人暂时还是在一道儿吃饭的。这是因为,不知晓为何先前孕相不错的俞小满,在天气转暖之后,猛的就开始孕吐了。

    这一吐,就吐了个天昏地暗。

    别说自个儿开火做饭了,严重的时候,俞小满连喝口水都想吐。如此这般,家里的事儿自是完全没法沾手了,还好有二嫂赵玉兰在,不单帮着做了所有的家事,还能在男人们外出做事时,帮着照看一下。

    自然而然的,四人就继续一道儿吃饭了。当然,事实上其实就是姑嫂两人成天在一起,展易是早出晚归型的,俞家老二则一天到晚的做篾器,隔上十天半个月,就跟展易一道儿下山,他背着做好的篾器,展易背着打来猎物,同去镇上卖掉后,再转道儿去西山那头砍竹子,最后才是归家。

    没两次后,展易偶然发现了小青山深处的一个背山坳里,竟也有一大片的竹子,且似乎因着这里从未有人涉足,里头的竹子长势格外得好。他本人对竹子了解并不多,也不清楚什么品种,因此隔了一天后,他就将俞家老二带了过来。

    很快,俞家老二就确定这块儿竹子的品相比外围西山那头更好,当下他好悬没乐疯了。

    之前两次下山去镇上时,每次都被俞母堵了个正着,就连俞家老二也没想到他娘竟然有这般好的耐心。又或者说,他已经被摸清楚了路数,大概能猜到啥时候下山。

    譬如说,赶场子那日肯定会出现的,再譬如,若是天亮出门大概啥时候能到山脚下,还有就是刮风下雨天不可能下山,而大晴天则堵住人的概率会高。

    俞家老二也很无奈,尽管后头两次碰面时,他娘并不再一味的同他要钱,却仍会不停的抱怨。

    抱怨啥呢?自然是秋娘。

    在俞母嘴里,秋娘简直就是最大的白眼狼,没良心,没人性,明知晓家里已经快要穷得卖口粮了,却仍然坚持袖手旁观,就是不愿意出借哪怕一文钱。不单如此,竟还拿话刺亲娘,早知道会这样,当初就不应该生下她。

    ……生了她也该直接溺死在尿盆里!

    每次碰上就得被迫听这些车轱辘一般的抱怨,俞家老二不止是无奈,他简直快要崩溃了。其实,他虽然更疼爱大妹满娘,对于小妹秋娘却也是存了一份善心的,原先他也曾几次三番阻挠秋娘那门亲事,偏被全家人埋怨,连秋娘都暗暗恨上了他。后来,他当然是放弃了,说白了也不是主动放弃,而是压根就没人理会他的意见。

    横竖已经阻止过了,俞家老二倒是没了愧疚,尤其秋娘已经嫁了,甭管是好是坏,这年头一旦嫁人那就是一辈子的事儿,好坏不都是自个儿挑的吗?没啥好抱怨的。

    也因此,俞家老二选择了祸水东引,想着亲娘和亲妹都不是好惹的,正好叫她俩互相伤害,也好让他消停点儿。结果……

    互相伤害是有的,俞家老二从俞母口里听到了对秋娘无尽的控诉,当然可以肯定的是,秋娘也一定恨上了俞母。关键是,这俩人闹腾归闹腾,别牵扯上他啊!

    还没等俞家老二想出好法子来避免被拉入母女俩的战役之中,展易就发现了从未有人涉足过的深山竹林。这下可好,俞家老二彻底松快了。

    ……你不是天天掐着点儿在山脚下堵我吗?我不下山了,看你还能咋办!

    当然,完全不下山也是不可能的,俞家老二苦心琢磨着,开始制作一些小而精致的篾器,不图数量只图质量,盼着多囤些好的篾器,尽可能减少下山售卖的次数。

    于是,等又一次赶场子时,瞅着下山的仅有女婿一人,俞母失望极了。

    女婿虽然也被称为半子,可终究跟儿子是不同的。哪怕是儿媳妇儿好了,还能名正言顺的让她孝顺自己,可女婿咋办?哪条律法也没有让女婿孝顺丈人丈母娘的说法。尤其她两个女婿,一个天生神力浑身都泛着煞气,另一个则干脆跟自个儿差不多年岁,压根就没法闲话家常。

    最终,俞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展易背着诸多野味离开村子往镇上去,自个儿则蔫蔫儿的回了家。

    自打前次在秋娘跟前碰了壁后,她不是没想过其他法子。问题是,很多事儿都是好说不好听的,就譬如跟已出嫁的闺女借钱,要是闺女自个儿愿意,那当然是无妨的,即便夫家也不能明着反对。可她如今面对的却是来自于亲闺女的断然拒绝,那还能有啥办法呢?

    那日之后,她就找了俞承嗣,哭诉秋娘没良心,先前没攀上贵亲时,天天说大哥大嫂有多好,如今嫁到了石家,自个儿过上了好日子穿上了缎绸衣裳还戴上了珠钗,眼里就再没了娘家。

    俞承嗣劝了两句,就将她送回了村子。她又跟俞父说了这事儿,还有俞家老三,偏后两者都是相差无几的木头桩子,说了也白说。

    这才有了后来堵在山脚下,寻俞家老二诉苦的事儿。

    结果,俞承嗣忙着四处钻营,连他媳妇儿也回了娘家寻父兄帮忙;俞父则拼命的做篾器,俞家老三原就木讷了,如今家里所有的粗活儿累活儿都压在了他身上,他只愈发的沉默寡言,有时候连着一个月都不吭声;俞家老二则干脆利索的没了人影。

    俞母有时候忍不住叹气,这日子过得有啥意思呢?再一想,好歹也就一年半的时间,咬咬牙,忍忍就过去了。

    没等她说服自己,俞承嗣又回村了。

    这一次是来告诉她,自己终于想法子进了明德书院。至于花销的钱财,全是从舅哥那头借的,不单借了钱还欠了不少的人情。偏明德书院规矩森严,一旦入学必须就住书院,除非逢年过节以及家中有事,不然是不可能轻易出门的。

    换句话说,他媳妇儿要一个人在家了。

    光要是这般倒也没啥,不凑巧的是,他媳妇儿怀孕了。

    算起来,俞承嗣是去年秋日里成的亲,跟俞家老二前后脚的事儿,相距不到半个月。这会儿已经是四月了,怀上孩子倒也不算稀罕。只是这么一来,他去明德书院求学的这一年半不到的时间里,是没法照顾到他媳妇儿的。

    其实就算他在家,也是他媳妇儿照顾他的,可毕竟有个人在身畔,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再说了,怀孕到底不比先前,俞承嗣今年已经二十有二了,膝下尚无儿女,因此他还是很在意媳妇儿肚子里的孩子的。

    “阿娘,我本来是想着把她送回村里,可她打小就在镇上长大,小时候更是住在县城里的,我怕她不习惯村里,就想着要不请个人去镇上照顾她?”

    俞母很想说,她可以去,毕竟比起村子,镇上要好得太多太多了。可理智告诉她,那是不可能的,起码搁在这会儿是不现实的。家里如今就他们三口人,要是她走了,俞父和俞家老三得直接抓瞎。而全家人都去镇上更不可能,先不说地里还有五亩水田要伺候,就单是俞父做篾器需要的竹子,镇上就没有。若是叫俞家老三跑大老远的砍竹子拉竹子,再叫他看顾着地里,就算身子骨再好都能给累死。

    思来想去,俞母都想不出好法子,只能叹息道:“承嗣,要不还是叫你媳妇儿回村吧,东厢房给你们留着呢,村里吃的喝的也不缺,她过来还能帮我做些事儿,我这些日子累得呀……”

    满娘出嫁后,秋娘还能帮衬着她,哪怕再怎么不会干活,那也是一份劳动力。像生火做饭、洗衣打扫、煮猪食喂猪喂鸡等等,秋娘是干得不如满娘那般好,可她后来也学会了啊!

    可到了今年,所有的家务活儿都落在了俞母一人身上,毕竟俞父要做篾器,俞家老三要帮着砍竹子劈篾,还得时不时的去地里转转。也亏得他们家今年没养猪,不然俞母深以为她大概是活不到俞承嗣中举那天了。

    再瞅瞅屋后不远处的俞大伯家,俞母怎么也想不明白,她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都娶了媳妇儿,咋就没人帮她分担点儿家务呢?反观俞大伯娘,除了带几个小孙子孙女外,旁的啥都不用做。

    “叫你媳妇儿回家住。”俞母越想越觉得这个法子好,怀孕算个啥,她当初怀孕的时候不也上山打猪草吗?对了,怀老二那会儿,家底还没那么厚,她可是顶着八个月的肚子下地干活儿的。

    俞母心下盘算着,等大儿媳妇儿回家住了,正好把洗衣做饭之类的轻省活儿都交给她,自己也能稍微松快松快。

    可惜的是,俞承嗣完全不那么想。

    “阿娘,我能去明德书院求学,完全是仰赖了我舅哥。”俞承嗣皱了皱眉头,他太了解他娘了,媳妇儿一旦回了村,虽然不至于受到虐待,可也决计不用妄想好好养胎了。

    这乡下女人顶着大肚子下地不算什么稀罕事儿,就算把孩子生在了地头上又咋样?本来就是那么个出身,还能指望啥呢。可他媳妇儿不同,正经的城里人,好些亲眷都是住在县城、府城里的,怎么能跟乡下婆娘相比?

    眼见俞母又要开口,俞承嗣索性径直说出了自个儿盘算已久的想法:“这事儿我本就没打算麻烦阿娘您,毕竟没的儿媳妇儿怀孕,叫当婆婆操劳的事儿。我想过了,大伯家的五丫和喜妞不都大了吗?不如阿娘您去同大伯娘商量商量,问问她能不能叫五丫和喜妞去我那儿住段时日。或者,也可以两人轮着来,吃喝嚼用自然都是算我的。”

    五丫是俞大伯的第五个闺女,喜妞则是俞大伯的大孙女。两人虽然是姑侄,不过年岁差距倒是不大,五丫今年十四岁,喜妞则是十三岁,两人都差不多该到了说亲的年岁,只是因着今年开春突然传来了招募河工的消息,俞大伯本人带着两个儿子都去赚这辛苦钱了,因此两个小姑娘的亲事也就暂且被搁置了。

    尽管年岁不算很大,可到底都是农家女,打小就是干活的好手。且俞大伯家虽然田产不少,却是连一分地都不曾赁出去的,他们家的闺女完全是啥活儿都能一肩挑起,比满娘秋娘更为能干,也更能吃得了苦头。

    俞承嗣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叫堂妹和堂侄女去镇上,一方面他也能放心的去书院求学,无需再担心他媳妇儿在家无人照顾,另一方面他依稀记得大伯家的几个女孩儿长相都不算差,当然肯定没他两个亲妹子好,毕竟大伯家穷,干活多了,人肯定没那么精致了。

    “阿娘,你可以告诉大伯娘,就说帮我个忙,叫五丫和喜妞去我家住段时日,我保证最多也就到明年秋收,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到时候,我想法子给她俩在镇上说门亲事,未必有秋娘那么好,可怎么着也比在地里刨食好吧?”俞承嗣眼里闪过一丝算计,愈发觉得自己的盘算好得很。

    最终,在俞承嗣再三的催促下,俞母还是妥协了。其实要她说,凭啥要用自家的人脉给大房谋好处呢?她亲闺女还嫁给了山里的猎户,侄女啥的,合该嫁给地里刨食的!

    无奈的是,她永远也无法拒绝俞承嗣的恳求。

    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裳,俞母面对大房时,一贯都是高高在上的。原因很简单,俞家大房虽然继承了祖产日子过得却最糟,这叫俞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自豪和快意,只因自家白手起家,却攒下了不薄的家底,比靠着祖产艰难度日的大房,好得太多太多了。

    至于三房那头,俞母却是提都不想提,尤其她那三弟妹,真的是样样出挑,偏日子过得还比他们好了不止一筹,哪怕事实上人家三房啥事儿都没做,俞母仍打从心底里厌恶他们。

    从俞家到俞大伯家,统共也就那么几步路,母子俩很快就寻到了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嗑瓜子的俞大伯娘。

    尽管俞大伯家今年出了三个劳力去服徭役,可架不住他们家人口本来就多,即便少了三人,家里的活儿依然有人做。俞大伯娘虽然有点儿爱贪小便宜,可本性倒是不坏,儿媳妇儿们都有活儿要做,她就帮着带几个小的,毕竟这会儿是农闲时分,地里的活儿不算多,两个小儿子带着几个年岁大些的孙子就够了。

    见俞母来家,她倒没太在意,毕竟这屋前屋后的,就算俞母平日里不太来她这儿串门子,偶尔来一趟也没啥好稀罕的。及至等她看到了后头跟着的俞承嗣,这才真的瞪圆了眼睛,惊愕的道:“咋了?出啥事儿了?”

    俞母颇有些不想说来意,哪怕已经登了大房的门,她还是不愿意将这样的好事儿便宜了大房。

    瞧了他娘一眼,俞承嗣心下微微叹息,早先他还觉得他娘挺聪明的,比村里其他的妇道人家都更有眼界,直到这会儿他才领悟到事实。其实说白了,他娘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乡下妇人,完全不知晓什么叫做互利互惠。

    “大伯娘,是侄儿有一事相求。”俞承嗣迎着俞大伯娘无比惊讶的神色,十分坦诚的道明了来意。

    一旁的俞母心下更是不舒坦了,明明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不说端着点儿架子,咋还要说“求”呢?好在,她尚存一丝理智,见儿子已经开了口,便将不满强压在心头,只闭口不言立在原地。

    ……

    待临近傍晚时分,俞承嗣离开了上河村,身后跟着两个小姑娘,俩人都是两手空空什么都不曾带,面上却有着满满的兴奋和喜悦。

    大堂哥/大堂叔说了,带她们去镇上过好日子,给她们买新衣裳新鞋子,还要给她们说一门好亲,就像二叔家的秋娘那样过上梦里才有的好日子!

    真的好期待呀……

    喜欢猎户的娇妻请大家收藏:猎户的娇妻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6/36972/229563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6/36972/2295635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