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推荐阅读: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遮天记九星神龙诀我用阵法补天地港综世界的警察大明烟火鉴宝狂少暗黑野蛮人降临美漫我真的是反派啊反派就很无敌

    将军白发

    长州与京城,相去近千里,若带大军开拔,虽日夜并程也需弥月。朝廷连年用兵,最怕周转不力,是故逾半府军都常年驻扎于承州。承州与长州紧邻,朝廷又专设正副都督协佐长州办理军政各事,可战可囤,前线需要调度时,亦更加机动。

    敕使于五日后抵达长州,其时顾思林还在清点掳获,打扫战场,接到皇帝敕令,心中也微感诧异。虽如此,奉旨当日还是急急拟定了有战功、宜颁赏的将士名册,又安排押送俘获战利事宜,令他们先行上路,取道关中,抄近道入京畿。直到手中要紧事务布置妥当,方将善后诸事一并交到了几名留守副将的身上。虽如此也用去了三日有余,这才带着几位功高将领,点了五百亲兵,轻装简骑,不待明日便要出发。副将顾逢恩前往送行,不禁发问道:“陛下给定的时日宽裕,将军又何必走得如此匆忙?”顾思林看他一眼,答道:“王命下,不俟驾而行。我拖延了这几天,已是不该。我去后,你务必要尽心竭力,安顿军务。”顾逢恩朗声答道:“大司马钧令,属下牢记。”想想终又笑道,“我还是表弟娶亲之前见了他一面,不知道他现下怎么样了。”顾思林斥责道:“称殿下!”顾逢恩应道:“是。”顾思林叹了口气道:“我昨夜嘱咐你的话,你可都一一记住了?”顾逢恩抱拳施礼,道:“大司马放心去便是。”又低声道,“爹爹放心。”顾思林点了点头,这才认镫上马,带着敕使车驾一道开拔。

    顾思林一路南行,人不落镫,马不下鞍,终于六月末抵达了京畿左近的相州,此时离皇帝给定的期限仍有五日之距。人马行至相州,反倒放缓了步子,只说是等候押运俘获的队伍赶到,再一并起程,并请敕使先行入京禀奏天子。

    皇帝得了奏报,也自然欢喜,遂向礼部问起纳俘庆功的仪典安排进度,待知已将就绪,更加天颜愉悦。复问起太子,亦有掌太医院的礼部属员代为回答道:“太子殿下仍在报本宫内安养。”皇帝皱眉道:“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静养了十来天,也该好了。你去他那里,传朕的敕,说他舅舅就要到了,当日郊迎典礼叫他主持,也让他早做准备。”

    皇太子得到皇帝的旨意,病自然也便好了。遂打起精神,接见了礼部几位首长,询问明白是日安排,无非是按着祖制朝纲,先郊迎,后献俘,后告太庙太社,后飨宴等。他所关心的却并不在此处,轻轻听过,待礼部官员说得口干舌燥,方问了一句:“郊迎时的礼仪供奉,是由哪几个卫所负责?”本朝除直隶皇帝,专职禁中守备的亲军卫,隶属于京军卫的卫所在负责京师安全外,尚有于祭祀时清道徼巡、奉引仪仗的职能,太子此问看来并不突兀。礼部祭祀由太常寺所司,此刻便由太常寺卿、詹事府少詹傅光时答复道:“殿下,共四卫—鹰扬、骁骑、天长、怀远。”定权皱眉道:“由谁人调度?”傅光时道:“是齐王殿下。”定权问道:“为何是他?”

    几名大老一愣,互看了一眼,皆示意左侍郎赵尚法回答。月前经廷臣推举,天子首肯,礼部尚书何道然已经接任中书令,礼书人选尚未定,由佐官赵尚法暂时代行尚书事,他责无旁贷无可推脱,只得硬着头皮答道:“是陛下旨意。陛下说大司马凯旋,乃国中盛事,必使在京皇子宗室皆出使仪典,以示对将军宠渥。齐王殿下过去亦有代天子祃祀、阅兵的经验,是以此次执掌,当属驾轻就熟。”定权问道:“这么说的话,赵王呢?”赵尚法回答:“赵王殿下自然亦是要出席的。”定权道:“我知他自然是要出席,我问的是他可将兵?”傅光时在一旁插嘴道:“赵王只是纳迎,不将卫军。”定权奇道:“这是为何?赵王已行过冠礼,身受王爵,为何不算他一个?”赵尚法道:“这是陛下……”定权打断他道:“陛下不说,非爱惜他,而是怕他年少而承重任,诸臣心中不服。陛下有抚恤臣工之意,臣子岂可不察君父苦心?与本宫同在京中的只有这两个嫡亲兄弟,这种盛典上厚此薄彼,怕是非但赵王脸上不好看,中宫那里也是说不过去的。”说罢看着赵尚法,笑道,“当然本宫也只是建议,是否可行,诸位熟习典故,还请指点。”

    赵尚法尴尬非常,四顾一周方推诿道:“还请诸同僚议论。”右侍郎宋惜时素来与太子亲善,为人也甚是乖觉,忙附和道:“殿下思虑周密,臣等不及。殿下一片至纯孝悌之心,臣等感动莫名,安敢不察?臣及诸位大人这便向陛下上奏,言赵王殿下共领禁军事宜。”光禄寺卿事不关己,却素来和太常卿有些龃龉,遂也在一旁拍案帮衬道:“宋侍郎高明,赵侍郎以为如何?”赵尚法被他陡然一问,心下抱怨,此情此境,也只得含糊其辞道:“臣以为……殿下所言皆是天理……”尚未说完,光禄卿忙道:“赵大人也无异议,再好不过。傅大人以太常卿的身份上书陛下最为适宜,臣等愿一并联名。”定权笑道:“我朝以礼仪立邦,万般诸事,皆要倚礼从之。诸位居此位,可谓国之砥柱矣。众多事项,还是要仰仗诸位。”众人忙还礼不迭,定权已一笑起身离去。

    待得诸事真正安排妥当,顾思林已于京郊整顿驻扎,等待皇帝宣召,便准备携军入城。皇太子一早前往东宫,是日寅时便起,易服听诏,承金辂前往外城北落门。旭日方升,还不算溽热。只是他今日代帝亲迎,又要预备告庙,穿着全副衮冕,罗衣罗裳,中单蔽膝层层累累,又有革带、玉佩、大绶加在腰上,还佩带一柄配剑,便是走动也嫌累赘。此刻立于城头,片刻便汗流浃背,一旁内臣不住为他拭擦额上汗珠,一面翘首等候将军进城。定权行至雉堞前,向下望去,见齐王、赵王各具甲胄,踞于马上,千余禁军压后,百官分立两侧,虽越千人,却只能闻树顶蝉噪,林间鸟啼,再无半毫其他响动,当真堂皇威仪之至。

    他站立于千万人之上,却只觉危栏难倚,高树多风。皇帝一面大力褒扬顾思林,敕令皇太子亲迎,给足了他和自己颜面;一面又令亲藩在郊迎时统领卫军,将本已纷扰的朝局搅得更加混沌不堪。众所周知,本朝亲卫军中号称上直十二卫的金吾左右卫、虎贲左右卫、羽林左右卫、神策卫、天策卫、龙骧卫、凤翔卫、豹韬卫、飞熊卫虽名由皇帝委任的四位侯、伯、驸马带领,其实便属皇帝本人亲统。而府军前后卫、府军左右卫、武德卫、武威卫、广武卫、兴武卫、英武卫、神武卫、雄武卫、振武卫、宣武卫、鹰扬卫、骁骑卫、天长卫、怀远卫、崇仁卫、长河卫、旗手卫、镇南卫、义勇卫这由京军卫管辖的二十二卫所中,有七卫指挥使是李柏舟任职枢部及中书时亲自简拔,与齐王关系颇密。此次郊迎所用的鹰扬、骁骑、天长、怀远俱不在此七卫之列。若是齐王借机顺理成章再掌握了这四卫六千人,则京军卫近一半也都落入了他的手中。

    定权放眼望去,文臣群中只可见一片朱紫之色,冕上的白珠九旒于眼前来回摆荡,根本看不清张张低垂的脸孔。想起张陆正等人转报的省部间种种暗涌潮动,众人揣测纷纭、举棋不定的情态,此刻也只有暗自叹息。皇帝最终肯将这四卫一分为二,使二王共领,总算使他稍舒了口气,至少今日郊迎后,赵王天长、怀远二卫的兵符还可及时讨还—储副不将,是本朝祖制。开国伊始便有朝臣进言,言“储副之位,止于侍膳问安,不交外事”,又言“辅军监国,自汉至今多出于权宜”1,是故自己手中,除东宫卫数百人,再无可直接调度的军队。李柏舟之后的枢部尽入他人掌握,为人做嫁的怨望也再一次不合时宜地涌上心头。

    城上侍臣见太子笔直站立,翘首前望,哪里知道他的纷繁心事,赔笑道:“将军车驾未至,殿下先坐下歇息片刻吧。”见太子回头一蹙眉,立刻缄口噤声。又等候了小半个时辰,方有人来通禀将军已至郭下,定权急令使臣前往颁布教旨,令将军即刻入城。不出片刻,众人便先瞧得烟尘半天,感知脚下地动。远远望见数百军士,托着数骑前来。两侧迎风翻飞的大纛也愈来愈清晰,一列几面为特近荣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少保、武德侯顾,一列几面为枢部尚书、长州都督、承州副都督、镇远大将军顾。定权见旌旗猎猎,渐行渐近,便动身下城。齐赵二王见他下来,忙也下马,侍立至他身后。此时鼓号齐响,声乐震天,顾思林已兵临城下,下马单膝下拜向定权行礼道:“臣顾思林参见皇太子殿下。”他甲胄在身,按制本不需行跪拜礼。定权忙伸手托他起来,道:“大司马请起,大司马劳苦功高,陛下特命我等在此迎候。”顾思林忙又谢过皇帝天恩,方向二王行礼。齐王还礼笑道:“舅舅这可折杀我们了。”

    定权已有四五年未与国舅谋面,此刻匆匆打量,只觉他较自己记忆中已老了许多。顾氏一族的容貌本都颇为漂亮,先帝曾有戏言道:“芝兰玉树,皆出其庭。”定权的容貌便有六七分母舅的样子,是以顾思林将兵,未免俊雅有余,威武不足。当时他以带刀散骑舍人的身份初入地方行伍,人见他面容清秀,出身高门,碍于他宰辅之子与宁王郎舅的身份,心内却多有轻慢,背后给他取了个“马上潘郎”的诨号。如今虽仍在马上,却是安仁老去,眼中面上,颇现风霜。定权心下微觉悲伤,转而向二王下令道:“请将军策马入太庙。”二王遂行军令,将顾思林带来的军士安顿于城外,自领四卫簇拥着皇太子辇驾和将军车骑进城。一干官员见太子起驾,也纷纷尾随。队列浩浩汤汤,金鞍锦鞯,紫袍玉带,充塞道路,两旁百姓夹道,也只觉得逢国家盛典,见天朝威严,振奋不已。

    垂拱城门外的献俘之仪在前日便由有司铺排妥当,城上设皇帝御座,城下设大将军位次,以下文东武西相对而立。此刻待各自更衣后就位,奏乐鸣鞭,鞠躬拜兴如仪。奏凯典仪结束后,再行宣露布献俘式。由刑书杜蘅上奏皇帝,交战俘于刑官。顷刻后,便有敕旨自垂拱门上下达,命开释战俘,赐其中国衣冠,暂由理藩院看顾。同时下达封赏战将的敕旨2,顾思林上报的有功将士无一遗漏,俱获封赏,众人再次舞蹈拜谢。如此繁文缛节,直折腾至近暮。众臣一早出来,随驾在城门驰道,明堂太庙之间辗转,光衣服就换了几次,早饿得口不能言,手脚发软。待辰时鼓乐齐鸣,为顾思林庆功的宫宴开始时,坐在朵殿中的三品以下官员也顾不上礼节,放口大啖余暇,尚不忘偷眼察看殿上情形。其时除齐赵二王仍在外戍守,大殿上的诸臣也皆齐聚。众人宴前已更换了常服,因顾思林尚有枢部尚书职,此刻服寻常三品文官的紫袍,加恩腰束玉带,下佩玉鱼。皇帝见了,指着他向太子笑道:“太子可曾见真正儒将?大司马便是一个。今日是国宴,也是家宴,你还不快代朕向你舅舅敬杯酒?”定权答应了一声,接过内侍奉上的金杯,行至顾思林席前,见顾思林早已起身等候,笑劝道:“将军辛苦,我敬将军一杯。”顾思林双手接过酒盏,躬身向皇帝行礼道:“谢陛下。”又道,“谢殿下。”方将卮酒饮尽。太子既然带头,群臣便也络绎起身敬酒,殿上筵席顷刻热闹起来。歌功颂圣之声、吟诗作赋之声,响成一片,盖过了喧嚣舞乐。

    宫宴由戌时初直进行至亥时末,大殿外已悄然星辰漫天,玉绳低转。顾思林素来虽然有几分酒量,此时也不免耳目迷离,答非所问。皇帝见状,遂笑道:“将军病酒,今日便宿在宫中吧。”又吩咐定权道,“你扶你舅舅过去。”定权躬身答道:“臣先服侍陛下歇息。”皇帝道:“朕这边自有人扶持,你去就是。”定权这才答应了一声,命王慎在外廷安排宫室,又叫人扶起顾思林,自己跟随而去。

    内侍将顾思林扶至榻上躺下,为他卸去簪缨鞋袜,便按王慎的命令去准备醒酒石和热汤。一时阁中诸人尽去,王慎自己也掩门外出,只余甥舅二人同处一室。定权见顾思林一头头发,已有大半斑白,心中不免难过,于他面前静立良久,方欲起身,忽闻顾思林说道:“殿下比原先长高了这么许多。”定权回头,轻轻喊了一声:“舅舅。”顾思林翻身坐起,点了点头。仔细察看他容颜打扮,心中悲喜交集,良久方问道:“听说你爹爹……”定权点头道:“有些缘故,舅舅不必忧心,我已经办得妥妥帖帖了。”顾思林摇头道:“你的胆子是太大了呀。”二人相对无语,良久定权方强笑道:“哥哥可安好?”顾思林道:“他也好,临行时还问起你来。”定权道:“那便最好不过。舅舅安心在京中住几日,只是……”顿了片刻,方继续说道,“只是不要与外人会晤。”顾思林点头道:“臣都省得。”定权道:“我不会私下里去找舅舅,舅舅也别私底里来看我。”顾思林亦是如前点了两下头,含笑道:“殿下长大了,臣死也便瞑目了。”定权奋力忍住眼中泪水,想找出两句劝慰的言语,却如何也说不出口,终于只道:“辽水伤骨,剑戟无情,舅舅勿作此不祥之言。京中诸事有我,舅舅在前方安心便是。”顾思林闻言,心痛亦如刀割,起身摸了摸他脑后的头发,轻轻叹道:“阿宝,好孩子。”定权登时脸色煞白,在灯下看着竟觉骇人。顾思林也自悔失言,强笑道:“臣醉了,僭越了。”定权摇摇头道:“自母亲去了,就没人再这么叫过我了。”二人虽各衔了满腹话语,亦无从说起。片刻王慎带着内侍返回,定权嘱咐了两句好生服侍,便折身回到了宴上。

    恰逢皇帝移驾,定权忙抢上前去扶住了他手臂。皇帝问道:“你舅舅睡下了?”定权答道:“是。”皇帝看了他一眼,问道:“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定权笑答:“陛下知道臣的这点酒量。”皇帝笑笑道:“既是如此,你也先回去歇着吧。”定权笑道:“爹爹如这般说,儿便该打了。”皇帝笑道:“去吧,你一天也累了。今日朕心中高兴,且记下你这顿打。”定权到底不肯,直扶着皇帝进了晏安宫,服侍他睡下方辞出。行近延祚宫时,毕竟没有忍住,悄悄引袖拭了一把眼角。

    喜欢鹤唳华亭请大家收藏:鹤唳华亭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7/37294/229859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7/37294/2298592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