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经典短篇 > 鹤唳华亭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推荐阅读: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死灵法师只想种树虚空极变穿越星际妻荣夫贵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巨门卷百炼飞升录红色莫斯科九龙归一诀

    孤臣危泣

    中秋过完不到两日,中书省接到了一份实名弹章。奏事者却并非御史台的御史,而是刑部管理俘犯的都官员外郎。初时中书令何道然左右为难,未加理会,然而再多几天,御史台的奏呈便又铺天盖地,纷至沓来,所弹事宜与前次相仿,言辞却愤慨激烈了许多,非但同指顾思林有意贻误战事,擅权自专,貌似忠良,实包祸心。更有身居险要,手专地方,却与敌暗通款曲,意图窃国谋叛等不臣罪行。皇帝不应碍于皇太子情面,故意放纵养奸,理当正国法,明纲纪,除此国贼巨蠹,以慰屈死将士黎庶之魂,安天下正臣直人之心云云。

    何道然无奈请旨,皇帝自然还是下令严查如前,但此次言官语词激荡,却是有了凭证才底气十足。按最初上书的那位员外郎的说法,他手下一个看管俘虏的狱卒能听译番话,这些俘犯间偶有言语,言此仗怪异,交战初时的三四个月,破阵拔营,斩首俘获,皆便宜至极,或有败北,亦不遭穷追,竟不像是与顾思林在交手。直到最后两月,国朝才抵死而战,致使双方两败俱伤等事。皇帝闻说后默然半日,说了句将军清白不可污,下旨大理寺仔细审讯几个俘获的将领贵戚和那个员外郎。

    太子居西苑,果然像齐王所说的“谨谢客”,却并未“不能起”。天将暮时,听到周循的报告,不由面白如雪,环顾四望,见一柄白玉如意,方方正正摆在架上,还是元服时的御赐。他略一思忖,走上前去取了下来,扬手便狠狠砸在了案上。玉质坚润,只是云头处折作了两段,仓啷啷摔在地上,案角一盏烛台不稳,也随之铿然倒下,室内登时晦暗了许多。定权只觉虎口酸麻,倚案喘息,良久才甩开了手中的残柄。周循见状大惊道:“殿下这是何意?”定权哈哈大笑道:“我身上并不痒痒,不需它时时来搔!”见他俯身欲去拾取断柄,急行两步,将它从周循的手边一脚踢开,笑道:“一纸诏书下来,赐死顾思林和我便是!我难道会不北面谢恩,不痛快延颈引药?又何必要煞费苦心,使出这种卑鄙把戏?他还像个人主的……”话未说完,已被周循上前一把捂住了嘴。二人僵持良久,周循见他安静,才放下手抹泪劝道:“殿下,这话说出来便是死罪,听见了也是死罪,殿下就当是体谅老臣吧。”定权咬牙看着地面,轻声道:“他想废我我不怨他,只不该这般戏弄我。我才知道,这次他是下了决心,必欲除顾思林而后快了。”见周循无语以对,勉强又吩咐道,“你去唤个可靠的人过来,去送封信。”

    周循应声走出,站在门口,左右环顾道:“适才殿下的话,你们听见了吗?”几个内侍满面惨白,道:“臣等死罪,刚才走了精神,什么都没有听见。”周循这才哼了一声离开,命府中的得力侍臣更衣入侍。定权吩咐他道:“你悄悄去吏部张尚书、刑部杜尚书、枢部赵侍郎府上,给我传封信。”侍臣道:“臣这便就去,请殿下赐函。”定权道:“你把衣袖拉上去,伸手过来。”侍臣不明就里,将手伸出。定权蘸墨在他左臂上题写了“反戈”两字,又将自己的一枚连珠私印蘸了朱,盖在一旁,叮嘱道:“你带着巾帕在身上,给他们看过了,便立刻拭去。”

    不过次日,朝堂上便沸反盈天。朝臣分作几派,或曰顾氏不臣之心已久,此仗果然怪异,空穴来风,绝非偶然,定要清源溯本,以诫来者;或曰异邦贼寇,本对将军恨之入骨,狂言诋毁,是欲国朝自坏长城,此理妇孺皆知,小人却借机作乱,心怀叵测,此事根本无须审察,以免亲痛仇快;或曰将军清白忠谨,蒙羞被谗,非一人之辱,乃是满朝大辱,是以更需彻查,但要三司会审,九卿同参,以示公正;或曰将军虽或无罪,但外家权重,终非国之幸事,所以才会流言时起,朝中不宁,此时边事已安,应另外拔擢闲俊将才,方好堵塞小人之口。

    几派犄角抵持,互詈忠奸,我为君子,尔是小人,此等言语,往来传递,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如同市井,终究也闹不出名堂。皇帝端坐其上听着他们吵闹,亦不置可否,朝会散了,径自离去。

    一连闹了数日,虽说为顾思林辩说不平的奏章也雪片般朝中书省压来,大理寺的案子却还是照前在审查,流出的口供亦与其前无二。皇帝缄口,太子幽居,加之十五夜事,众臣的口风动态却变得有些微妙,奏章与日递减,观望者却愈来愈多。顾思林的奏章,就在此无好歹的时节报到了省内。

    皇帝站立书房当中,手把着奏疏敲了敲书案,询问道:“太子上奏了吗?”王慎答道:“回陛下,还没有。”皇帝看了他一眼,道:“那他成日在做什么?他舅舅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就一语不发?”王慎道:“听说殿下这几日并未出过门,想必是在思过。”皇帝一笑道:“他思的哪门子过?”王慎后背汗出,跪倒道:“陛下,殿下只是年少无知,不知道事情轻重,还望陛下开天恩善加匡导。”皇帝笑道:“你倒会替他撇清,他叫你一声阿公,果真不是白叫的。听说那夜他长跪请罪,也是你出的主意?”王慎忙叩首道:“臣不敢,臣怎敢左右青宫决断?那是殿下本心,乞陛下明察。”皇帝道:“朕自是要明察的。你出趟宫,传旨太子和顾思林,说明日逢三,叫他们都来早朝。顾思林既写得动奏疏,想必还是动弹得了的吧。”王慎忙连声答应,承旨而去。

    戌时二刻报时的更鼓已经敲过,街道上行人渐稀。吏部尚书张陆正端坐府内,正颇为近来的情势烦恼。见一家人忽入室报道:“大人,门外有客。”张陆正皱眉道:“不是说过,一律不见的吗?”家人迟疑道:“那位相公也说了,要是大人这么说,就将这东西交给大人。”便将手中的一张字条奉上。张陆正接过看了一眼,吃惊道:“快去请进来,言语行动间恭顺一些。”又连忙加了件衣服,至客房迎候。俄顷见一着玄色披风者被家人引近,方欲行礼,抬头看清来者面目,张口结舌,半晌后方叫道:“二殿下?!”

    定棠微微一笑,道:“前面多了这个‘二’字,张尚书便奇怪得很了吧?”张陆正不想他居然会深夜造访,勉强笑道:“二殿下从未驾临过寒舍,说不奇怪并非实情。”定棠笑道:“张尚书休要过谦,此地若是寒舍,天下便无可安身立命处了。只是难道就要这样站着说话,连口待客的茶水孤都讨不到吗?”张陆正这才缓过神来,忙道:“二殿下请。”宾主分坐无语,直待家人奉上茶来,定棠接过饮了一口,笑赞道:“好茶。”张陆正笑了两声,见他喝一口,叹一口,却始终不发一言,心中更不解他所来何意。定棠的目光越过了茶盏,打量了他片刻,见他脸上身上都透着不自在,这才放下茶盏,笑道:“不速之客,敬之终吉1—张尚书可是卜出了这一卦?”张陆正尴尬一笑,道:“二殿下说笑了。”定棠道:“孤冒昧造访,张尚书便如是想,也没有什么不可理喻的。尚书一向是个爽直人,孤也就不说弯话了,孤此来确有要事相求于尚书。”他话入正港,张陆正笑道:“臣不敢当,二殿下有事尽管吩咐便是。”定棠望他半晌,方笑道:“听闻尚书膝下有二女,长女公子已适,小女公子年色少艾,及笄未久,尚且待字闺中。孤心慕已久,有意求为侧妃,敢问尚书意下如何?”

    张陆正不料他突出此言,一时愣住,半晌方连连摆手道:“二殿下,这如何使得……臣是说,小女蒲柳贱质,又兼形貌寝陋,怎敢作配天潢贵胄……臣,臣万不敢。”

    定棠见他语无伦次,知他心中已经惊极,笑道:“怎么,尚书大人觉得本王当不得尚书的半子?”张陆正缓过气来,叹道:“二殿下休作玩笑语,臣万不敢当。”定棠正色道:“这并不是玩笑。孤确是诚心而来,尚书如一时难下决断,孤也不勉强,尚书可慢慢思想,毕竟也是令嫒的终身大事。”张陆正苦笑一声道:“谢二殿下体恤。”

    定棠笑道:“略过此事先不谈,既已登门,孤顺带再向尚书请教几件小事。”张陆正迟疑道:“二殿下请讲。”定棠道:“是说最近朝事,孤颇有些烦心。想必尚书心中却是再清楚不过了,孤在这里也就不多费口舌。今日武德侯已经给陛下上了奏疏,尚书亦知此事吧?”见他沉默不语,又笑道,“尚书但说一句知且不知,又打什么紧?尚书不语,那孤便当尚书已经知道了。”张陆正见他无赖,只得答道:“是。”定棠点头道:“那尚书可知道他疏中所陈何意?”张陆正道:“将军的奏疏,是直呈天子的,连何相都未必看过,臣怎会得知?”定棠笑道:“那疏中是自请挂甲的。”他劈头说了出来,室内只有两人,张陆正连装作没听到都不得,只得缄口默坐。

    定棠看他一眼,笑道:“那到此刻为止,普天下除了陛下、将军、本王,便只是尚书知道了。”见他动了动口唇,却并没有说话,又笑道,“尚书大概是想问,东朝知不知晓吧?”张陆正心思又被他点中,一时哑口无言。定棠道:“东朝知不知道,这个孤还真不清楚。但孤清楚的是,陛下的回复,他定然是不知的。尚书可知道陛下的圣意?”张陆正越听越惊,只想脱身逃离,周身不安,无话可对时,便闻定棠接着道:“陛下预备恩准了,明日早朝旨意就会下来。”张陆正不觉从椅中跳起,惊问道:“什么?!”话既出口,方察觉自己失态。再看齐王时,便见他正满面堆笑,望着自己。那张脸生得全然不似太子,却有几分像今上龙颜,此刻看来,不由激灵灵打了个寒噤。

    定棠默默打量他许久,方道:“尚书看起来是真不知道啊,那倒是孤多口了。尚书既然知道了,想去告诉谁呢?东朝,还是武德侯?只是东朝尚书已经见不到了,傍晚时分,陛下便已下旨,叫东朝进了宫。尚书想见他也容易,明日早朝吧。武德侯呢,反正明天一早他也就知道的,不必争这半夜时间吧?”张陆正面如死灰,哆嗦半日方道:“二殿下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定棠笑道:“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想提早向尚书告知一声明日朝会的事情。尚书入仕也有二十余年了吧?忠谨为国,老成谋身,是本朝的栋梁之材。李柏舟死了,中书令的位置本该是尚书的,尚书却没有坐上,本王也有些替你可惜啊。对了,还要再借尚书这双慧眼帮我勘勘时局,若是当着百官的面,陛下旨意下达,顾将军是遵旨啊,还是不遵旨啊?”张陆正结舌道:“这个,臣也……”定棠笑道:“这一句尚书心里明白就好,不必说出口来。但是这一句却要答我,顾将军在功全名满时解甲归田,固是美事佳话,他本来有个‘马上潘安’的别号,下马之后也好去做个‘垂纶长川,手挥五弦’2的闲云野鹤。只是他钓鱼弹琴去了,东朝那边,是相随啊,还是不随啊?”

    张陆正再忍不住,勃然变色起身,以手指门道:“王爷说的都是些不臣之论,臣不敢再听!恕臣无礼,就此送客,王爷请吧。”定棠不以为忤,笑道:“方才还说尚书忠直,果然不假。只是请尚书宽容,将孤的话听完,再逐客亦不迟。尚书心中纲纪分明,孤就是无心说出两句僭越直言,尚书也只当是过耳秋风好了,何必要动怒呢?”他如此嘴脸,张陆正只得无奈道:“王爷也请体恤臣下,这种话,本就不是臣下当听当闻的。”定棠道:“我正是体恤你,方才告诉你知道。尚书也是侍奉过两朝的人了,二十四岁入京,初为门下主事,区区一个从八品,无依无凭,一路走到今日,实在不易。不过孤的意思并不在此,孤的意思是,尚书当时既然身处京城,那定然就会清楚中秋宴上为何天颜大怒吧?”

    张陆正近来日思夜想的无非此事,此刻再作思忖,默然半日,不由浑身发抖,半晌方开口道:“臣断然不信此事是殿下所为。”定棠沉下面孔道:“张尚书,祸从口出,还请慎言。尚书自可不信,陛下信了,陛下也愿意相信。那么孤想问,这算是尚书错了还算是陛下错了?今日离中秋已有七八日了吧?尚书可曾见过东朝的面?”

    张陆正哑口无言,额上汗水涔涔而落。定棠走近笑道:“尚书怎么出汗了?天气早已经不热了。吏书大人,十年寒窗清苦,二十载宦海沉浮。这七宝楼台,明朝就要毁于一旦,化作瓦砾流沙了,尚书今夜心里该作何想,本王还真是不忍去猜度呀。”张陆正手撑几案,慢慢坐下道:“二殿下有话,不妨直说。”定棠笑道:“忠臣不事二主,像尚书的座主卢世瑜那般抱节而死,自当流芳万古。尚书若有此心,孤定要玉成,绝不敢相阻。只是孤私下里觉得,卢世瑜死得有点冤枉,他从先帝时就是太子的启蒙恩师,十数年来,怀抱提携,殷殷切切,非父而有督导之恩,非母而有眷顾之义,师道臣职,可谓是尽到了十二分。便是这十几年师恩,一朝为了自保也可弃至道旁,何况尚书这半路出家人?听说东朝加冠前日,在他府中,哭了足足半日。这种事情,啧啧,张尚书,孤还真是做不出来。元服当夜,卢尚书自缢而亡,一时间朝野沸反,纷纷腹诽陛下不慈,本王不恪,所以此后李相的案子,舆情才得如此顺利。卢尚书自是孤忠之臣,孤佩服至极。只是缘此而死,却只能嗟叹,实在可惜了那一笔好字。还有,张尚书,说句你不爱听的话,虽则我心中敬他,若是日后是我来修史,卢尚书却也是入不了名臣传册的。”

    张陆正欲出言反驳,却如何也说不出口,好容易出声,却是一句:“我如何能够相信?”定棠笑道:“中秋的事情尚书已经知道,明日顾思林的事情尚书上朝之后不也就知道了?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本王还能瞒得过你张尚书?”

    张陆正沉默半晌,点点头问道:“二殿下想要臣做什么?”定棠笑道:“张尚书二十余年宦龄,比本王年纪还大,应当深知打蛇不死反遭蛇噬的道理。打蛇,便必要打其七寸。那要说什么,就不必我来教尚书了吧?”见他不语,又笑道,“张尚书,现在的中书令陛下是不满至极的,常同我说,若有合适的人选,定要替掉。届时尚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这银青印绶换作金紫,总也不是什么难事。尚书的长公子是进士科里数得上的名次,孤慕他鸿才,几番欲在御前进言,本王府中长史之位……”话未说完,眼看张陆正的脸色愈发难看,又转口道,“不过说到底,同求亲一事相同,孤并不勉强于你。明日朝会,尚书开了口,我便立刻来府上下聘;尚书若不开口,我也只当今夜从未和尚书说过这番话,日后各行各道,该拔剑,该亮刀,也请张尚书绝不要手下留情—张尚书,需卦上六尚不妨,尚书当不想它最后变成九三吧?3”

    张陆正仍旧缄默不言,定棠心中一声冷笑,道:“孤这就回去了,尚书不必相送。对了,适才的字尚书定是认成了太子手书吧?只是这手金错刀,除了太子,别人就必然不能写了,别人就必然不敢写了吗?”

    张陆正目送他围上披风大踏步离去,那着玄色衣袍的身影便如鬼魅一般,终于消隐于沉沉夜色之中。一面耳边却是太子的言语:“孟直,前后诸事,还多要仰仗于你。”一时心乱如麻,终于开口吩咐道:“来人,去西府,问问太子殿下在不在,回来报我。”

    去者良久方返,回道:“大人,西府主事说殿下傍晚就进宫了,今夜不会回西府了。”张陆正只觉一身的气力都被抽尽了,颓然瘫倒在了椅中。

    喜欢鹤唳华亭请大家收藏:鹤唳华亭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7/37294/229859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7/37294/229859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