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科幻空间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539章 忠君宫

第539章 忠君宫

推荐阅读:女富婆的神级村医从八百开始崛起大唐之神级败家子万妖圣祖九星霸体诀万神主宰乱世书国潮1980剑道第一仙重生之都市仙尊


                时间来到了四月,征召移民的事情有些不太顺利,但又很顺利。不顺利的是地域性特别强,稍稍发达一些的地区,竟无人应征。顺利的是,原本计划招募十五万人的移民,实际报名人数达到了四十余万,如果不是下令截至,这个人数还会继续增加。只是,这些百姓多为从他处迁徙过来,或者是生活不如意的。工业化的改革,带来的是对旧制度的冲击,以往的均田制,虽然还在延续着,但是已经不再新分配了。户部也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土地改革,但又要考虑到各个方面,所以这个改革始终处于难产阶段。清晨,太阳高高的挂起,一轮红色的骄阳照耀在当空,四月份的长安,气温已经有些热了。今日的长安与以往有所不同,街道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甚至昨夜还用清水冲刷了一遍街道。取消了一年多的宵禁,昨夜再一次恢复了。而对于早已习惯了没有宵禁的百姓,面对突然的宵禁,也并没有人有什么牢骚。“这么大阵仗吗?”街道的两端,两个相熟的百姓聚在了一起,低声的言语着。“那可不!听说现在咱们见到的这些还只是小意思呢,待会才是真正的大阵仗呢!”那人直接说道。“狗子,你都知道点啥?快说来听听!”今日的盛况,容不得他们不好。先是昨夜全城宵禁,然后直接今日全城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商铺歇业,所有的店铺都要歇业。任何人,胆敢在今日犯事的,无论身份贵贱,一律罪加三等。另外,今日全城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哄闹,禁止横冲蛮撞等等一系列的禁令。虽然没有禁止百姓出门,但是几条主要的接到却是早在昨夜被封锁了,现如今,整条街道到处都是禁军士兵。有手持长枪的,有斜挂横刀的,还有拿着步枪的。三步一哨?抱歉,两名禁军将士之间的间隔,只有一个人的身位那么大,这是一步一哨。而且今日长安城内所有武侯衙门,禁军,全部取消休假,除了安排站岗的,其余的全部在城内巡逻。动静之大,甚至当初李元吉登基的时候还要隆重。当然,原因早在半月之前已经公布了。忠君宫将于今日开启,万灵位将于今日被迎入忠君宫进行供奉。忠君宫,并非字面所理解的那种意思。忠,指的是忠于国家,君,指的是君子,合起来的意思是这些阵亡的将士,都是忠于国家的正义君子,所以他们有资格享受宫殿,享受皇帝,享受万民的供奉。忠君宫的规模并不大,但那只是现在的规模。此时的忠君宫,仅仅只是将善和坊推倒重建,而这在计划仅仅只能算作是一期工程。后面还要继续推倒通化坊,兴道坊,开化坊三座坊市。三座坊市靠近朱雀大街的位置,全部预留出部分空间,这里将来将会被修建成一座大型的广场,正央部分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四周为供奉灵位的宫殿。四座坊市集于一体,加石碑与广场,共同形成了忠君宫。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宫墙,宫殿,绿荫,山水,是这里的一切。装饰的也相对豪华一些,金黄色的瓦片,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主体,四周的窗户,全部采用了玻璃。这足以使长宽均在一百五十米的大殿,可以充满了亮光,即便是在宫殿的正央,也不会感觉到太过昏暗。时间,在一点点的推移着,整个长安的气氛,也是越来越浓重。城外等候着的,不仅仅有安放灵位的将士,还有这些将在此处安家的将士家属们。大唐,乃至整个华夏历史,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搞这种活动,没有人有过任何一点点的经验,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李元吉的要求,以及各方商议过后的结果来办的。将士们手端端正正的抱着一块块的灵位,迈着整齐的步伐,一步步的踏过金光门,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面印着金色唐字的大旗,身后是一队禁军紧紧的护卫着,再往后,才是那些抱着灵位的将士。队伍行进的速度很慢,但却从一开始,整个队伍便是延绵不绝,似是看不到尾一样。好在城内的秩序很和谐,没人有胆子敢在这个时候捣乱。……紧邻太平坊的忠君宫一号宫殿内,李元吉正带领着大臣们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整个长安的官员,除了需要值备而无法离开的以外,所有官员,都在殿外的空地候着,甚至连道路的两边都是,其规模,其场面,丝毫不亚于每年一次的大朝会。“陛下,最先安置的是阵亡于开国战争时期的将士,不过由于时间太多久远,加一些历史因素在内,所以臣等未能找到所有在此次战争阵亡的将士名单以及生平事迹,目前仅仅只找到了六千多份资料。”程知节面色有些凝重的汇报着。开国战争,程知节参与过,很多人都参与过。但参与归参与,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将领了,一个将领,又能够清楚的记住自己手下多少个士兵的姓名以及事迹?况且,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间又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加他们一个个的年纪也大了,也记不清楚了。但是在这件事情,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去懈怠。每一个人都在尽可能的去想,能想起来的,写下来,尽可能的联络自己能记着的,还活着的手下,让他们也帮着一块想。可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现实情况下,努力了小半年的时间,最终也才搜集了六千多分资料,然后便被制成了这幅灵位,面记载着他们的生平事迹。有些人记载的很清楚,很详细,也有些人面仅仅只有一个名字,以及参与过某场战役,记载的内容可谓是寥寥无几。李元吉点了点头,关于这件事情的一些细节,他并没有来得及去了解。不过想想也觉得事实好像是这样。开国战争时期,局势还算是较混乱的,一些大将会被记载下来,但是他们麾下的那些士兵们,却未必会被记载下来了。虽说参军也会记载,但起现在而言,当时的局势是混乱的,有时候仗打到一支部队都没了,这份名录自然也没了,难道他们真的没有存在过吗?任何时代,开国战争都会有一大群人被遗忘,不是他们故意想遗忘的,而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导致的资料丢失,甚至是根本没有资料。甚至在平反刘黑闼那场战争的资料,现在宫保存的都不是太多,仅仅只有一小部分。而资料真正的详细,是从李元吉登基前后开始的,或者说,是从李元吉北击溃突厥的时候开始的,而那个时候,他只负责记载麾下的军队。“在此处立下一块碑,敬那些为了大唐而献身的无名英雄们!”李元吉说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可能不遗漏一个人,十几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想再去找到当年都有谁在这场战争阵亡,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有些人,家庭迁徙了,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家庭不存在了,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出现,这是谁也无可掌控的。李元吉唯一能做的,是为他们立下一块无名碑。死人?在他们这个位置,或许只剩下一串冷冰冰的数字那么简单了。李元吉绞尽脑汁的在回想着,回想着开国战争期间,唐军到底阵亡了多少将士。可是很无奈,他并没有想起来。一号宫殿被分为了两个大的区域,一个是开国战争区,一个是开国战争后的区。开国战争区规模小一些,仅仅只安排了一万个灵位的位置,其余的,全部都是之后时间段的区域。而这一个大区内,又被划分了数个小区,其以战争为单位,分为突厥战争,一块石碑清晰的标明了关于突厥战争的描述。时间是从武德九年开始,突厥人南下,直到贞观元年,李元吉帅军北,彻底击溃突厥的这两年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其更是包含了一些大小战役,伤亡人数,杀敌人数等等详细信息。再往后,则是收复西域战争,开始的地方是伊州,直到平定整个西域,万朝来贺。最后一个则是吐谷浑、吐蕃战争,面不仅列举了详细的战况,甚至还将唐军的部署也清晰的标了去。这是历史,无人能够改变的历史。这是辉煌,无人能够泯灭的辉煌。将士们的亡灵在这里,面前的碑,在诉说着他们的功劳与艰苦。在这里,没有人可以诋毁他们,没有人可以嘲笑他们。所有人,无论是谁,无论贫穷贵贱,来了这里,都要放下高傲的姿态,都要底下高傲的头颅,放下尊贵的身份,面朝着这些英灵的灵位,深深的鞠一躬。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766/243218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766/243218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