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科幻空间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540章 罪己诏

第540章 罪己诏

推荐阅读:我的母老虎大唐腾飞之路遮天记丹武双绝国潮1980九星神龙诀养鬼为祸修罗剑神九域剑帝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兵部和礼部官员对于整件事情的秩序安排的很好,很到位,在城外的时候已经列好了队列。!士兵们抱着牌位,可以直接进入,然后摆放到位,再从另一侧离开。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畅通,看似慢,实际速度还是挺快的。可即便如此,当所有的灵位摆放完的时候,天色也已经暗了下来,近四万个灵位的安放,这不是一件小数目。而这,这些年来战死的人数,远远不止这四万。灵位占不了多大的地方,特别是在特制的架子摆着的时候。近四万灵位,甚至还没有占满整座大殿的一半大小。这座大殿,本来只是为了给那些战死的将士一个交代的,同样也给那些还活着的人一个交代。只是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交代是交代了,可是其还必须要掺杂一丝别的东西。不错,李元吉是要在今天,要在这里搞事情。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李元吉先是在大殿外了三柱巨大的香,然后又到各个区域内挨个了一圈小香。别的暂且不说,皇帝能够做出这番姿态,足以感动天地的了。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这样只能是刷一些声望,让自己在民间,在军的地位更高一些,更受人崇拜,尊敬一些。对于目前的问题而言,这样做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完香,便是皇帝讲话的时候了,这种场合,无非是缅怀一下死者,激励一下还活着的人。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朕自继位以来,大兴各种改革,工业改革,商业改革,经济改革,制度改革,这些改革,朕无不以社稷为重,以民为先。大唐能有今日之面貌,功不在于朕,在于你们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在于这些日夜奋斗在岗位的官员们,科学家们,商人们,乃至普通百姓。你们甘愿舍小家,为大家,为此而做出的牺牲,今日来看,是值的的,正是有了你们的牺牲,大唐才得以能够拥有如此宝贵的发展时间,得以自我壮大,恢复往日的辉煌,朝着盛世越来越近。没有人可以剥夺属于你们的功劳,属于你们的荣耀,今日,朕将诸君请入忠君宫,愿君与朕,与天下苍生,共同看着大唐一步步的走向强大,今日往后,每逢正旦清明,朕及子孙后代必将年年亲至,为诸君一炷香,畅谈几句江山社稷。”李元吉的话声音不大,但也不小,围在前面的,有朝大臣,有军代表,也有阵亡将士家属。这段话停在不同人的耳,感触自然也不一样。不过总体而言,这段话给人带来的,还是震惊,无穷无尽的震惊。从此往后,每年正旦祭拜天地之后,要多增加一个流程了,给皇帝,给大唐以后的皇帝,增加一项流程,这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还是在祭拜天地以后,这岂不是形同与认可了他们这些阵亡的将士,与天地同在?无形之,李元吉便将这些将士的地位提高了无数倍。人走茶凉,人死灯灭。人世轮回,谁也避免不了这些人心的变动。没有人会长久的记住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如说杜如晦,现在能够时常提起他的,还有多少人?可是现在不同了,忠君宫并不仅仅只是用于皇家祭祀的地方,同时还对外开放,百姓可以随时进入祭拜。“今日是诸君归位的日子,有些话,朕是不应该说出来的。可是思虑再三过后,朕还是决定将这些话说出来,否则的话,朕不知该如何去面对诸君此生所做出的的牺牲。”说到这里,李元吉稍稍停顿了下。似是在告诉那些大臣们,你们都给朕站稳喽,朕要搞事情了。而大臣们,除了感觉到事情似乎有点不太对劲儿以外,再也没有其他任何的办法去制止。首先,他们不敢去阻止皇帝说话,否则便是以下犯,其次,这个场合不对。进谏什么的都是在私下,算皇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主意,这事知道的人也不多,最多也是朝的官员知道。但是现在,虽然周围的人数不多,但人员构成却极为复杂。这个时候是不适合进谏的,否则那不是进谏,而是再打皇帝的脸,即便是魏徵,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这些日子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以至于朕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关于这些事情的。说说最近的事情吧,朕命王玄策帅军泛海远征耽罗,过程很刺激,结果更刺激,大军登陆以后,甚至连一场像样点的战斗都没有发生,战事已经结束了。没错,在诸君之后,你们的同僚们,战友们,又为大唐开拓了一块肥硕的土地。耽罗人口有十万,远远不足以开发耽罗,朕将他称之为济州,所以朕便发布了一封招募令,希望可以招募一些百姓举家迁徙至济州,在那里耕种,生活。如同是打下济州一样,招募百姓的方式,几乎是它的翻版。报名的人有很多,但是朕却如何也高兴不起来。是的,朕很气愤,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多的百姓不愿迁徙,不愿为了大唐而付出?朕并不是要他们去送死,也不是要让他们去刀山下火海,仅仅只是让他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种地,去经商,去生活,在那里,过的并不会这里差,可依旧还是如此。朕想了很多,想了很多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年来大唐发展的速度太快了,百姓可以吃的饱,穿的暖,日子一天一天过的还要好,所以他们不愿意迁徙,不愿意背井离乡。或许,只有那些生活的并不如意,或是在发展的途,暂时没有顾及到的人,才会愿意去为大唐开脱一片新的土地。可大唐不仅仅只是朕的大唐,也不是那些贫苦百姓的大唐,是每一个人的大唐,无论贫富贵贱,只要是大唐人,都应当担负自身应当担负的一些责任。朕想了很多,也许是因为日子过的好了,朕也逐渐的免除了课赋,免除了劳役,所以他们觉得有些事情,不该落在他们的身,他们在等,在等其他人站出来,然后他们可以乐的清闲的继续过日子。改革红利,发展红利,将士们付出牺牲所带来的红利,他们依旧可以享受,甚至因为政策的缘故,即使他们什么也不付出,享受的依旧其他地方多的多。那一刻,朕甚至在想,要不要下令强制每州出固定的人数移民迁徙,各种不同情况的家庭都要参与在内。可是最后朕还是没有下这个命令。有些官员,甚至因此而奏请罪,可是朕却觉得,错不在于他们,错不在于任何人,而在于朕!”嗡……即便是皇帝在讲话,可当李元吉说出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还是引起了剧烈的骚动。大臣们脸纷纷一副怒容与羞愧,一副怒其不争的表情。将士们则是深深的懊恼与自责,普通百姓则有些不明所以,有些晕晕乎乎的,但是这个情况……虽然他们没有见过,也不知道,但多多少少还是听说过一些的。皇帝的话并不多,不是因为皇帝都是闷骚的性格不喜欢多说话,而是皇帝的身份导致的,皇帝是神,神不会犯错,可言多必失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不出错,只能不说或者少说。大多数时候,皇帝都是用这种方法去避免自己可能出现的过错而少开口,更不用说,让皇帝自己去承认错误了。何况,这事皇帝真的错了吗?没有,虽然皇帝嘴说着自己错了,可谁都知道,真正错的不是皇帝,而是百姓,是官员,皇帝已经做了所有可以做的一切,他没有做错任何一个决定,也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陛下……”“陛下……”大臣们纷纷弯腰拱手,脑袋恨不能塞入地下。今天这么个场合,竟然让皇帝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丢人?不,这不是丢人,任何一个在官场混过的人,或者是对这些事情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李元吉的这一番话代表着什么。没错,罪己诏!罪己诏往往颁布与政局动荡,或是天灾**的时候,目的是为了稳固全局,尽可能的将天下从混乱的局势拉出来。汉武帝发过罪己诏,那是在晚年的时候,与匈奴人的大战,虽然打赢了,可大汉本身也是元气大伤,可以说,大汉覆灭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汉武帝在位时期将元气伤的太狠。而一道罪己诏,天下怨声连连的情况没有了,天下得以重新安定。隋开皇杨坚也发过罪己诏,后来局势好了,杨广也发过,可问题太严重了,隋朝亡了。有一道数一道,哪一道罪己诏不是因为皇帝做错了,甚至影响了自身的地位,这才发布的?可是李元吉这道罪己诏又是怎么回事?政局不稳吗?稳如狗啊!天灾**了吗?粮食多的吃不完,各种税赋一减再减,百姓别提生活的有多幸福了。可以说,李元吉是在为那些真正犯了错的人而背锅的,不是别人甩给他的锅,而是他自己甘愿背起来的那口锅。“朕受命于天,没有管理好这个天下,是朕的错……”李元吉摆了摆手,继续光棍的说着。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39/39766/243218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39/39766/2432183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