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闪读 > 古代言情 > 晓风醉 > 第四十二章 姑苏杨家

第四十二章 姑苏杨家

推荐阅读:九星霸体诀剑道第一仙这个游戏不一般死亡作业九龙归一诀至尊战王大明烟火万古第一神太古神尊人道大圣

    苏州府地处江南平原,北拒长江,西偎太湖,与金陵城所在的应天府之间,相隔着镇江府和常州府,从京师金陵城外的南码头坐船,或通过纷杂的太湖水系,或沿长江顺流而下,一路向东,风暖水缓,一夜可达,是整个九州华夏最富庶的鱼米之乡,就连那三月骑鹤的扬州府都赶不上。
    苏州城,地处苏州府的中心,故名姑苏,历史比那金陵城还要久远。
    苏州城池四四方方,坐北朝南,城西是自北向南绵延的山丘,著名的寒山寺就坐落在这城郊西山脚下,背靠着郁郁葱葱的山麓,古朴的山墙则高高地俯瞰着京杭大运河上的滚滚流水和如梭船只,已有千年。因此才有了那“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
    苏州城西北角临近虎丘的阊门,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之一,自古以来都是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地。有诗云:“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更不同”。
    云亭这一日下了船,从阊门北码头缓步而出,行不多时一抬头,就发现自己已正对着这阊门的盘楼。只见城门下人来车往,络绎不绝,热闹鼎沸,他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想到自己与映寒已是近在迟尺,心内的雀跃竟让他手指微微发凉。
    杨家老宅,位于城西,离苏州贡院馆驿不远。云亭到馆驿放了行李,换了一身衣服,看看时辰,正是巳初,便缓步向杨家老宅走去。
    云亭此次来得匆忙,想着先来向杨家下个拜帖,然后在这苏州城内聘请媒人,筹备文定之礼,再正式提亲。他那日又去织染局拜会杨廷轩大人,却得知这杨大人,已转道松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金陵。心里着急,竟然一日都不想多等,又惦记着周鸣兼的话,实在放心不下,因此先写了封家书着人送往蜀中成都府,禀告自己的婚事已定,连父亲的回信都等不及,便动身前来苏州了。
    云亭如此自作主张,倒非他不孝。云亭自幼在家的时间并不多,母亲在他之前已经生育了两个哥哥,都比云亭大了十岁不止,高龄得了云亭,却在生产时没熬过鬼门关,父亲与母亲情深,因此对他并不十分喜爱,所以云亭与父亲的关系相当生疏。
    云亭幼年的记忆非常模糊,三岁以前的事情都不太记得了,只记得自己四岁时,被人从一个深宅大院里领着,送到了金陵郊外的鸡鸣寺里,身边只是几个仆妇,没有父母,最亲近的人竟是自己的乳娘。乳娘对他说,他的父亲被委以重任,不便举家迁移,因他年幼,怕无暇照顾他,就将他寄养在这鸡鸣寺里,让他暂且忍耐几年。那几年里,鸡鸣寺里的文武和尚轮流给云亭当老师,每日教云亭读书练字,习武射箭,他也机敏早慧,不过三年时间,经史书传,已是倒背如流。那时济通法师还不是鸡鸣寺的方丈,但已是修为高深,也时不时地与云亭读史讲经,却不以师父自居。
    及到云亭七岁那年,有一天来了一道一将两个人,说是受父亲所托来接他的,他才随这两人一路到了蜀中。见到父亲的时候,连父亲的面孔都不大认识了,父子之间已毫无孺慕之情舔犊之意,竟然客气生分的像两个陌生人一样。
    在蜀中那几年,云亭与父亲虽不算亲近,倒也父慈子孝。到了云亭十岁那年,有一次道衍法师到成都府公干,说是受好友济通法师委托,执意要见云亭,一见之下,对云亭竟然非常喜爱,说他才华出众非池中之物,这蜀中没有大儒高师,偏安一隅倒是糟蹋了云亭。又见他父亲与这个儿子关系不怎么亲近,便与云亭父亲商量,执意将他从蜀中带到了金陵,亲自教习。父亲本是个踏实木讷之人,多年于仕途上并无进益,此时又娶了新妻,再生了一子一女,权衡之下,也觉得这对云亭是件好事。临行前,父亲便有言于他,道衍法师如此看重云亭,那自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加上蜀道艰难,此次既去了金陵,便好生侍奉师傅,以后不必惦记家里,人生大事,但问老师的意思,也不必费事周折去问自己这个亲生父亲了。
    云亭自幼颠沛辗转,分外早熟,知道父亲只当这是生离一般,心中虽然不舍,但也俯身叩拜了,便毅然与老师离开了蜀中。
    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云亭才胆敢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随心所欲。《大明律》规定男子十六,女子十四即可婚嫁,云亭现下已是不折不扣的大龄青年,可老师孑然一身,是个出家人,所以从不催促云亭娶妻生子,于这件事上提都不提,由得他去。加上老师那临终遗言,想来就是依然在世,也必不会反对他与映寒的婚事。
    云亭如此想着,人已走到了杨宅门前。出乎意料的是,这杨宅并不像云亭想得那么大,门户普通,院落老旧,甚至还没有苏州会馆的门面气派,只是细微处的一砖一瓦,无不用心,精美异常,不留心根本看不出来这杨府的内里藏着敌国的财富。云亭微微一笑,知道这杨家,要不是如此的低调,懂的韬光养晦,怕是也不可能在这几朝几代的更迭之中,屡次化险为夷,传家百年。
    云亭向看门的小厮递了名帖,不多时就被请进了院子。
    院子里天井不大,四周白壁灰瓦环绕。绕过影壁,正面一间正堂古朴庄重,堂前摆着几棵珍惜盆景,有的如黄山奇石,有的如泰山翠柏,有的如华山劲松,有的如嵩山朴崖,院子的青石砖湿漉漉的,显见的是刚刚洒扫过庭除。院子内清幽安静,只有廊前站着一个人,见云亭进来,此人快步上前,神情忧重,张口便叫:“诸葛大人……”
    云亭凝神一看,此人却是泉州苏州会馆的吴会长,立时面露笑容,惊喜地问道:“吴伯父,您怎么在这里?可是您亲自送映寒回苏州来了?”
    吴会长见到他张嘴便提映寒,虽然是年轻人热恋之中的正常反应,却依然心中一慌,不由得表情僵硬,眼神游移。云亭历来最擅长察言观色,见到吴会长这个样子,顿时怔住了,直瞪瞪地看着吴会长,心下隐隐地感到,大事不妙。
    吴会长在这殷殷探询的目光中低下头,像是不忍看云亭充满希望的眼睛,慢慢地低声说:“诸葛大人,您,先莫要心急,”顿了顿,咬了咬牙,知道终是躲不过,便一狠心地说:“表小姐她,失踪了……”
    这轻轻的几个字,却如晴天霹雳,云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笑容僵在脸上,喉结游移,半晌才说:“吴伯父,这个玩笑可不太好笑,可是映寒怪我没有及时见她二哥,让您这样逗弄我?”
    吴会长见云亭只是不信,嘴上嗫哝半晌,不知从何说起。
    云亭见到吴会长连头都不敢抬,哪里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那面圣之时都没变过的脸色,血色尽失:“映寒呢?她人躲在哪里?快请她出来见我!这个玩笑开得也太大了!”
    吴会长何曾见过云亭这个样子,顾不得尊卑礼仪,一把扶住云亭的胳膊说:“诸葛大人,表小姐现下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因此,因此才说她失踪了……您,别急……她是自己走的,想来人是安全无虞的。”
    这么一说,云亭更急了,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她什么时候走的?可是回苏州路上?你怎么知道她是自己走的?她答应我会乖乖回苏州等我提亲,我们什么都规划的好好的,她怎么可能自己走了?是不是被那伙贼人截了?!为何不马上派人来告诉我?!”说到最后这一句,已是肝胆俱裂的迁怒之词。
    吴会长立时慌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这时只听堂内一人轻轻哼了一声。云亭怒目看去,见一个头发灰白的老者,身着质地细密的灰蓝素绢长袍,手上拎着一串紫檀佛珠,头发梳得纹丝不乱,站在堂内,双眼慈祥却又威严地看着云亭。
    云亭心下一凛,只觉得自己的无名之火顿消,在这老人看透人情世事的双目之下,一丝也发作不起来了。
    那老人自堂中缓缓走了出来,眼神和蔼,气质端正守拙,向云亭拱手行礼,说道:“草民杨向远,见过诸葛大人。”
    云亭不妨这老人突然行礼,听他自报家门,知道这老人便是映寒的外祖父,杨家世宗当今的掌门人杨老太爷,便慌忙辑手躬身,道:“晚生诸葛云亭,不敢当此大礼。”说完,依然垂着头,老人不说话,他也不敢再抬头造次。
    大明礼法尊老敬贤,规定草民布衣凡过六十花甲,见官可不行礼,这杨向远,年事已高,却还如此自谦,又是云亭心目中未来的家中长辈,可不是折杀了云亭。
    那老人上上下下地打量了诸葛云亭一番,点点头,道:“诸葛大人,你此次的来意,吴会长已经与我说了。虽然是关心则乱,但还是坐下说话吧。”
    诸葛云亭不禁心下羞惭,他此次前来,于求婚一事势在必得。坐船来的路上,夜深人静之时看着两岸的风光,已经傻傻地畅想过和映寒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琴瑟和谐,夫唱妇随的各种美好日子,再想起映寒的如花容颜,似玉脖颈,柔润双唇,纤细腰肢,甚至连那些非礼勿言的闺房之乐画眉之趣都不禁多有遐想,因此刚才一听到映寒失踪,心内如何肯信,竟然大失分寸和修养。想来自己虽失了夫人,可这老人丢的是捧在心口十几年的掌上明珠,此时倒还要老人来安抚自己,已是不仁不孝了。
    云亭乖乖地随着老人走进正堂,在杨老太爷的下首坐了,这时才有老仆进来摆茶。
    杨老太爷端正地坐好,又仔仔细细地看了看这诸葛云亭,只见他此刻眼观鼻鼻观心正襟危坐,剑眉星目,鼻直口秀,腿长背直,玉树临风,端的一个大好青年,心下一边满意,一边却又不由得叹了口气。自己那外孙女真地亲手选了个好孙婿,也不知映寒此生是否还有福嫁给这个人。
    想到此,杨老太爷又看了看站在一角的吴会长,说:“万水,你也坐吧。把映寒失踪的始末,细细讲给诸葛大人听……我们再做商议。”
    那吴会长连忙一迭连声地应了,将事情的原委慢慢道来。
    原来,云亭那日离开泉州之后,映寒并不见有任何异常,第二天便开始如约收拾东西细软,只是举止间慢慢吞吞,并不如何着急。期间那寂朝庵的老板娘暖夕还亲自来了一趟,先与映寒聊了半个时辰,也不见任何异象,临走前还来拜会吴会长,与吴会长说,映寒已定了回苏州的路线,正是如云亭嘱咐的那样,不走水路,走陆路,取道长沙。暖夕还说道,自己这就去安排沿途各地广寒门的人接应,吴会长最好也派几个身上有武艺的小厮跟着,广寒门自会负责其他的事情,务必通力合作,把这少门主安全送回苏州老宅。
    吴会长听了,连忙去安排车马,怕苏州会馆的人不顶用,还亲自去了泉州城内最好的镖局,重金请了几个镖师随行。如此这般安排了两日,最后定下来启程的日子,是八月二十八日。
    听到这里,云亭不禁抬起了头,满眼凄凉,似已经猜到了后面的事情。
    果不其然,吴会长说:“出发的日子既然已经定了,我便嘱咐表小姐的侍女蔓草要一直跟在近前,不要掉以轻心,只盼着小姐能如时出发。可是,出发的前一夜,八月二十七日的晚上,泉州城,却出了大事。”
    “那天晚上,天刚擦黑不久,华灯初上,我就隐隐地觉得不对劲,只看到一队队的衙役都往城南跑,我逮着一队相熟的衙役,问出了什么事,他急匆匆地说,县衙接了海防卫所的通知,说是海上发现了倭寇的踪迹,让我们小心,他们自要去城门守着了。”
    “我听了,如何心里不惊,想着明天表小姐就要出发了,这突然有倭寇来犯,若真是上了岸进了城,可如何是好。所以就去那园子里通知表小姐。当时彩月阁还亮着灯,我进去也见到了表小姐。只见她神色镇定,还对我说:‘海防卫所的兵力充足,又发现的及时,料想应该没有大事,倒不用自乱阵脚。早点熄灯闭户是真的。’我也只得出来了,还特意嘱咐守卫的小厮们,多加提防,切莫偷懒打盹。又安排了额外的家丁在院外巡逻。”
    “那一晚,我一直心神不宁,只听到远处炮声隆隆,城里倒是异常安静。我一直睡不踏实,心里惦记着表小姐。可是我一个老家伙,也不能大半夜的总往那闺阁里跑。直等到天色蒙蒙亮,那海上的炮声才逐渐消停了,我一看卯时已过,顾不得披衣就去了彩月阁,到了阁下,却,却发现……”
    吴会长说到这里,语音哽咽,一脸追悔莫及的神色。
    云亭心下了然,不由得闭上了眼睛,点点头。
    吴会长擦擦眼睛,继续说:“却发现,阁下守着的小厮,横七竖八昏在地上,阁内已是人去楼空。只在桌上,摆了三封信,一封是给我的,一封是给老太爷和大爷的,一封,是留给大人您的。”
    说着,吴会长自怀中取出一封纸笺,躬首向云亭递来。
    云亭看着那一封信,眼神幽深凝结,却不伸手去接。
    他陡然想起那日自己惜别映寒之时,映寒柔柔地附在他的怀中,轻轻地说:“云亭哥哥,你是大好男儿,理应志在四方……此去金陵,翻山越岭,前路漫漫,风波险恶,你务必要好好珍重……”
    那时只当映寒不舍短暂的分离,哪知那竟是她的永别之词。
    云亭已然猜到这信里写了什么,是以竟不肯接信,唯恐这封信看了,就是生离死别。喜欢晓风醉请大家收藏:(663d.com)晓风醉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

本文网址:https://www.663d.com/xs/20/20712/123635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s://m.663d.cc/20/20712/1236358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